第76页


胀会损坏长期债券,然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但巴菲特的洞察力使他和许多热心读者把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程度。他尤其欣赏他对保险业的保护。通货膨胀会减少债券的价值,而保险    
业的大部分资金都在债券上——这是过去的谨慎做法。巴菲特手上有承保人        
-----------------------  Page  156-----------------------      
急需投资于自己公司的资金,当债券损失上升时,巴菲特发现保险公司不愿    
像往常一样卖掉部分资产来还债,因为不管谁卖掉债券都会大受损失。他还    
发现承保人投资于债券的钱并不总是他们自己的。        
            买债券的大量资金来自投保人和申请保险者,(他们通常是流动的),其实这些钱只是    
            暂时放在承保人那儿罢了。        
          承保人增加现金的方法之一就是接受更多的投保,巴菲特认为这只能导    
致保险公司尽可能扩大业务,使保险金降到不能赢利的地步,最终导致巨额    
损失。他在信中说明了这一点。伯克希尔自己只有一点长期债券,巴菲特说,    
买了它就等于要在30年内以同样的价格“卖钱”。在通货膨胀时期,这是自    
杀行为,就像确定了2010年的哈撒韦纱锭的价格一样。    
          可惜尽管人们明白通货膨胀是怎么回事,可是谁也防止不了。巴菲特痛    
苦地指出,他接管伯克希尔的时候它的股票的账面价值是半盎司黄金,15年    
来他想方设法使股价从原来的19.46美元上升到335.85美元,它还是只值半    
盎司黄金。    
          他采取的最好的办法是投资于那些能防止通货膨胀危害的公司,如通用    
食品和R.J.雷诺得工业公司。巴菲特说名牌消费品和如波斯特谷类食品和云    
丝顿香烟可以随着通货膨胀而提高价格。他还买农、矿产品的股票,如美国    
铝公司、克利弗朗克利弗钢铁公司、哈迪&哈曼以及凯撒铝制品和化学品公    
司。但他提醒读者说,伯克希尔和任何人一样都没有治这个问题的良方。通    
货膨胀是巨大的“企业蛀虫”,它会“不管主人的死活,每天都抢先吞噬掉    
企业投资”。    
          在华尔街,通货膨胀引发了对企业资产的疯狂购买。公司也和人一样,    
心急火燎地要把钱换成别的什么,这导致了80年代早期的兼并狂潮。老名牌    
公司如德尔·蒙特、国内航空公司、七喜、史蒂贝克和热带产物都被高价购    
买。这迫使几百万富翁巴菲特在华尔街处于最可怕之一的危机时采取了一些    
未必管用的措施。    
          在他看来,企业经理的虚荣会使他们做一些愚蠢的交易。这些由于适者    
生存选举出来的经理个个精力充沛,可常常是“动物的脑子”。他们根据自    
己的块头来评估自己的实力,而巴菲特是用尺子来测量效益的。(他认为这    
是唯一明智的目标。)这些经理们不像巴菲特那样低价买下公司的一小部分,    
而喜欢花大价钱一下子把整个公司买下来。可是不用为他们担心,这些狂妄    
自大的经理们自信有本事付高价。        
            许多措施太像儿童故事里说的那样简单了,一个美丽的公主吻了他一下,那位被变成癞    
            蛤蟆的英俊王子就变回来了。因此,他们也相信自己的天才之吻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利    
            益……这样的吻我们见多了,可奇迹一直没发生。        
          这段话是巴菲特在1981年的报告中写的,当时正是兼并狂潮时期。第二    
年,他忍不住要报复一下。许多经理正在发行股票来支付兼并。巴菲特对这    
种天真的技巧进行了无情的剖析。首先他发现兼并别人的经理们不仅买进,    
也在卖出。由于发行新股,所有稳定的股东占有公司的比例都减少了。为了    
掩盖这个事实,经理们用的是买方的语言:“A公司买下了B公司。”可是        
-----------------------  Page  157-----------------------      
  “仔细想一想,话该这么说:‘卖掉A的一部分来买B,’话虽然难听,但    
确切多了”。    
          他们为什么要修饰措辞呢?多数股票,包括购买方自己的股价都很低。    
在这种情况下,兼并方是用无吸引力的货币来买东西,就像美国人在巴黎时,    
可美元贬值了。当他买下其他企业时,却在廉价出售自己公司的一部分。    
          巴菲特建议这些经理和董事们“思维敏锐一点”,问问自己是否愿以这    
种价格出售整个公司,如果不愿意,那为什么还要卖掉一部分呢?        
          经营上的小错误会慢慢积累成大错误的,而不是大胜利。  (拉斯维加斯就是靠财富转移    
          建设起来的,那时人们也以为这种资本交易损失很小。)        
          最让巴菲特不安的是经理们是用股东的钱来扩建自己的王国——他们的    
首要义务应该是为股东服务。这样的经理“最好到政府部门任职去”。    
          巴菲特形象地把总裁们比作官僚。但生活中他与许多经理是很友好的,    
他跟他们一起进餐,因此他小心翼翼地避免在信中提他们的名字。可他还是    
与企业界的朋友们疏远了。(关于白领阶层犯罪,“用笔偷一大笔钱比用枪    
抢一点钱要安全得多”。)有人说巴菲特是个Dust  Bowl的进步论者,可他    
除了不是草原上的社会主义者外什么都是……社会主义者认为商人是资本主    
义,巴菲特恰恰相反。他攻击总裁们当资本家不足却偏偏很自负。    
          这是巴菲特谈得最多的话题。这在企业经理和股东之间是正常的。他认    
为,其他股东的企业经理压力很大。这是他在1980年说的。当时修改后的《联    
邦法》迫使伯克希尔让罗克福德银行独立。巴菲特算了一下,这家银行占伯    
克希尔资产的4%,于是他让股东们按比例选择持有公司或银行的股票,或    
者两种各占一些。这完全由他们的喜好决定。唯一无选择权的是他自己,他    
得接受别人选剩的所有股票,因为切蛋糕的人必须对剩下的那块感到满意。    
          本着同样的精神,1981年由查理·芒格提出构想,巴菲特设计了一个企    
业慈善计划。每100万元的股票——当时卖到了470美元——由股东选择一    
个慈善团体,伯克希尔捐献2美元。如果有人持有100股,他就能决定让谁    
接受200美元的礼物,以此类推。在其他的公共公司里,股东们出钱,由公    
司经理或董事来选择慈善团体。巴菲特觉得这样太虚伪了,经理们是花股东    
的钱为自己捞名声。“许多经理对政府怎样分配纳税人的钱感到不满,自己    
却兴致勃勃地支配股东的钱。”    
          这些色彩使伯克希尔成了一个有私营色彩的公司。实际上,他正力求把    
伯克希尔办成巴菲特伙伴公司的公共部门。其近两千名股东中有一部分人是    
公司外的伙伴,当然大多数人不是,他写那些信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并组织    
一个股东组,让他们像伙伴一样——换言之就是让他们跟着他走。    
          这个方法的独特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美国的公共公司不实行控股权接    
管制,因此经理们还鼓励别人多持股。在多数经理的眼中,股东只是一群流    
动的人——用菲尔·费舍的话说就像高速路上停车吃饭的人。伯克希尔被人    
接管的可能性非常小,巴菲特在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这也正是他希望的“饭    
馆”模式:“我们希望股东对我们的服务和菜满意,以后年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