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比。”    
            巴菲特的其他股票中,吉列涨到74  7  8  ,可口可乐是5112    ,在    
5年时间里,这两种股票一个翻了3倍,一个翻了近5倍。1986年以来股票    
分割价17  14    买入的大都会公司现在坐火箭到了80  14            。而巴菲特下14    
在GEICO的4600万的赌注现在翻本到了17亿美元。    
          美国捷运解雇了吉米·罗宾逊。到1994年底,这个“错误”给巴菲特每    
年带来了两位数的回报率。    
          美国航空在巴菲特投资后的损失达到30亿美元。到1994年,它推迟了    
给伯克希尔的优先分红,因为它处在了严重的破产边缘。    
          但这些股票的变化都不如伯克希尔自己那样戏剧化。1992年6月,巴菲    
特离开所罗门时,它是9100美元;到11月它突破了万元大关。年底巴菲特    
赎回了伯克希尔的零息债券,这表明他仍认为股价太低了。1993年好像有上    
帝之手在进行交易,到情人节时伯克希尔卖到了12400美元。从春到夏,它    
就像跑向奥林匹斯山的送信员,达到了17800美元的顶峰,最后又稍稍回落    
一点,以16325元收盘。    
            《福布斯》说这个曾在理发店里安弹子球机的小伙子现在成了全美最富    
的人。1994年,巴菲特把王冠交给了年轻的比尔·盖茨,但他并没有完全衰    
落。伯克希尔上扬了25%,而同一年内道·琼斯指数只上扬了2%。巴菲特    
开始买进时,伯克希尔的精确价格是7美元60美分,当他离开时,股价为    
20400美元这一惊心数目。从这个价来看,巴菲特的身价为97亿美元。        
-----------------------  Page  256-----------------------      
        30年来,他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同期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    
  (包括红利)的增长为9.51%,标准普尔的500种股票为9.9%。换句话说,    
如果1965年有人在伯克希尔,S&P500和原油中各投入1万美元,那么到1994    
年底伯克希尔可给他1130万美元,S&P股票组合为16万3000美元,原油    
为65000美元。    
        如果有人翻翻巴菲特的伙伴纪录,他会发现40年来巴菲特没用过财务杠    
杆,没有投机,没冒无谓的风险,而且没有哪年亏损。尽管持反对意见的人    
总是说他的某项新投资“这次”会失败,但同时期没有人的纪录可与巴菲特    
相媲美。严格地说,甚至没人能够接近他。    
        在历史上伟大的投资家中,巴菲特以他敏锐的业务评估技术引人注目。    
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零售商山姆·沃尔    
顿和软件大王比尔·盖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的财富都来自一种产品    
或发明。巴菲特却是个纯粹的投资商:他的钱来自对各种行业和股票的选择。    
          当他1965年接手伯克希尔的时候,这个大纱厂正在衰退。他把资金重新    
分配到保险业、糖果业、商场(错误决定)、银行和新闻媒体;然后是烟草、    
软饮料、剃须刀、民航  (又一个错误决定)和许多从百科全书到鞋子的各行    
业。现在他的整个工业王国已从一个濒临倒闭的纺织厂寒碜的小钱发展到    
230亿美元,不久他就把纺织厂零卖了。尽管伯克希尔仍由原来的12人管理,    
但它的市场价值已排在美国第24家大公司的行列,比一些家喻户晓的公司如    
美国捷运、花旗银行公司、道化学公司、伊斯曼·柯达公司、通用面粉公司、    
西尔斯—罗巴克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和施乐复印机公司更值钱。    
        希望巴菲特呆在自己轨道上的投资者,没有忘记他经常说的对过大规模    
的担心。至今为止,巴菲特还不用为此操心。在过去的10年里,伯克希尔的    
股票昂首阔步,年增长率达32%。但令人担忧的是,资金分配要比资产增长    
难多了。    
          而且他最成功的行业——顾客优选的产品,报纸、电视等——也面临着    
严峻的考验。回扣、假商标交易等畸形潮流对老牌子是一个极大的挑战。1994    
年,巴菲特发现吉尼斯著名的酒不像他想象的那样有竞争力,于是他突然抛    
出股票,估计遭受了15~20%的损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想象,巴菲    
特拥有更多投资的可口可乐和吉列也会面临边际利润的严重威胁。    
          同样,如果未来幻想家没有全错的话,报纸和网络在提供新闻和娱乐方    
面的竞争会有大的变化。如果那样的话,大都会公司和《华盛顿邮报》的“收    
费桥梁”就岌岌可危了。但这两家报纸的经营都不错,没有理由可以抛弃它    
们。    
          只要巴菲特还没金盆洗手,他就必须接受新事物。他最近发出的这种信    
号越来越明显了。几年来,伯克希尔一直在写特别的再保险政策——所谓的    
  “大猫”,巴菲特对巨灾保险的称呼。    
        保险公司买巨灾保险来保护100万美元的灾难,这些灾难会索取一大堆    
保险单的。伯克希尔是在1989年紧接而来的两次灾难哈里肯雨果飓风和旧金    
山震动世界的地震后进入此行业的。随着保险公司纷纷倒闭和赔偿金疯狂上    
升的同时,巴菲特觉得这种风险与机会同在的行业更有吸引力了。    
        从那以后,伯克希尔的巨灾承保业迅速扩大,在多数年头,它给公司带    
来了巨额利润。但在不正常的坏年头,一系列的灾难或者像安德鲁飓风那样    
的一次打击,就会使伯克希尔大亏血本,可能会达到6亿美元。  (很少有人        
-----------------------  Page  257-----------------------      
承保巨灾,因为赌注太大了。)    
          巴菲特和阿济特·加因这位生于印度,受教育于哈佛的伯克希尔巨灾业    
的明星(他在康涅狄格州工作)经常讨论新西兰发生地震、中西部洪水或气    
候长期转坏的几年。但巨灾发生率很难精确计算,因此巴菲特和加因只能依    
靠个人判断以及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    
          巴菲特最近写道,谁会想到美国最严重的地震会发生在密苏里的新马德    
里呢?但1812年就有一次里氏8.7级的地震。“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一看    
天气频道就眼疼了吧!”    
          非常感谢巨灾保险,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在短短10年内就连翻10番,到    
1993年达到了23亿美元。这些钱可以看作是低息贷款,在索赔前由巴菲特    
随便玩。近些年,巴菲特非常有效地利用了这笔数目巨大的资本,它比长期    
政府债券的利率更低。巴菲特从中获益非浅。    
          通常巴菲特不愿盲目乐观地估计未来,但对他的保险业有一个玫瑰色的    
预测。他说,他和基格希望“这是未来几十年内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并    
暗示他认为它的价值无以伦比。但他坦白承认,在几十年的损失未被总算之    
前很难评价他赌巨灾的输赢如何。    
          巴菲特的股东对要考虑如何长时期很不舒服。他们最担心某种巨灾的发    
生——有位股东兼老朋友冲动地说:“我们对巴菲特的健康极为关心。”    
          讨论“巴菲特效益”——即巴菲特的存在带来的高于股票实际的价值—    
—是股东们永远的话题。人们担心一旦他去世会引起卖出的恐慌,尽管巴菲    
特一再毫不犹豫地说他的去世不会影响伯克希尔的可乐和其他资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