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恶时辰 > 第22页

第22页


              “噢,”牙匠说“,这么说你也关心这件事。”
              “唉,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多么腐败啊!”本哈民先生说。
              他把假牙戴好,慢慢腾腾地穿上外套。
              “究竟能说明什么,早晚大家都会知道,”牙匠不痛不痒地说。他朝窗外扫了一眼,天空阴沉沉的。他又接着说:“你看是不是等雨住了再走。”
              本哈民先生把雨伞挎在胳臂上。“铺子里没人,”说着,他看了看阴云密布的天空,拿起草帽,告辞出来了。
              “别这么想,阿乌雷列奥,”走到门口时本哈民先生说。“谁也不会因为你给镇长拔了牙,就说你是胆小鬼。”“既然如此,”牙匠说“,请你等一等!”
              他走到门口,递给本哈民先生一张叠着的纸。
              “你先看看,再传给别人。”
              本哈民先生用不着打开纸片就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他张着嘴瞧着那张纸。
              “还在干?”
              牙匠点了点头,站在门口,一直等到本哈民先生离开镶牙铺。
              十二点整,牙匠的者婆招呼他吃午饭。二十岁的女儿安赫拉正在餐厅里补袜子。餐厅里家具不多,似乎都是从旧货摊上买来
              的,显得有点寒伧。在通向院子的走道的木头栏杆上放着一排红色的花盆,里边种着各种药草。
              “可怜的小本哈民,”牙匠在圆桌旁坐下的时候说,“他也在惦记着匿名帖儿呐。”
              “大家都悬着个心,”他老婆说。
              “托瓦尔家姐儿几个要搬走了,”安赫拉插嘴说。
              牙匠的老婆拿过盘子给大家盛汤。“她们匆匆忙忙地在变卖东西,”她说。热汤的香味扑鼻而来,牙匠觉得他老婆真是多余的操心。
              “会回来的,”他说。“丢脸的事说忘就忘。”
              他舀起一匙汤,吹了吹,想听听女儿有什么见解。女儿和他一样干瘦干瘦的,但她的眼睛很有光彩。她没有再谈这件事,转了个话题谈起马戏团。她说,有一个男人用锯子把他妻子锯成两半;一个侏儒把脑袋放在狮子的血盆大口里唱歌,还有一个演员在插满尖刀的平台上一连翻了三个跟头。牙匠一声不响地边吃饭边听她讲。最后,他说:要是晚上不下雨,全家一块去看马戏。
              牙匠在卧室里挂上吊床,准备睡午觉。他发现虽然他提出全家一块去看马戏,他老婆还是照样闷闷不乐。她说,如果有人给她贴匿名帖儿,她也打算离开这儿。
              牙匠听了这番话,并不感到出乎意料。他说:“从前他们用枪子儿也没把咱们赶走,现在在门上贴张纸就把咱们撵跑了,这不成了笑话吗。”他脱掉鞋,穿着袜子躺在吊床上,安慰她说:
              “甭担心,不会有人给你贴匿名帖儿的。”
              “他们才不管是谁呢,”女人说。
              “那得看怎么说了,”牙匠说。“他们知道,对付我得用别的招儿。”
              女人躺在床上,脸上露出疲倦的神情。
              “知道是谁贴的就好啦。”
              “谁贴的谁知道,”牙匠说。
              镇长经常是几天几天的不吃饭。原因呢,很简单,他把吃饭这个碴儿给忘了。要说他的活动,有时候也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可又不是老这么忙。很多时候,却又闲得无聊。在镇上东走走,西看看,或者把自己关在那间装了钢板的办公室里,也不知道日子是怎样打发过去的。他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老是呆在一个地方,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从来没有按一般人的习惯生活过。除了饿得实在顶不住了,才到饭馆里随便吃点什么。
              那天,他和阿尔卡迪奥法官共进午餐。整个下午他们都在一起,直到办完卖地的手续。请来的行家估好了地价。临时任命的检察官只干了两个小时就没事了。四点钟刚过,他们走进弹子房,两个人好象为了前程奔波,刚刚长途跋涉归来似的。
              “总算完事了,”镇长挥了挥巴掌说。
              阿尔卡迪奥法官没有答腔。镇长看到他在柜台那里找凳子,便递给他一粒止痛片。
              “来杯水,”镇长对唐罗克说。
              “来杯冰镇啤酒吧,”阿尔卡迪奥法官提出自己的要求。说完把头耷立在柜台上。
              “那就来一杯冰镇啤酒,”镇长改口说。他把钱撂在柜台上,又说:“这个钱是他挣来的,干起活儿可真象个男子汉。”
              阿尔卡迪奥法官喝完啤酒,用手指揉了揉头皮。弹子房里洋溢着一派节日气氛,人们正等着看马戏团打这儿路过。
              镇长从弹子房望出去,正好看见马戏团走过来。乐队敲锣打鼓,先是一个身穿银白色衣服的姑娘骑着一只矮象走过去,象的耳朵和芋头叶一样。后面是几个小丑和杂技演员。雨过天晴,黄昏象水洗过似的。在落日余辉的照射下,又热起来了。音乐声戛然停止,一个男人踩着高跷出来报幕。全镇居民不声不响地仿佛从地底下一拥而出,走上街头。
              安赫尔神父从办公室里看见马戏团打门口走过。他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晃着脑袋。童年时代的欢快心情复苏了。从吃晚饭直到入夜时分,这种情绪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查看了哪些人进入电影院,又独自回到卧室的时候,这种情绪才消失。晚祷之后,他痴呆呆地坐在藤摇椅上,甚至没有听到九点的钟声,也不知道电影院的高音喇叭是啥时候停下来的。只有一只癞蛤蟆在“呱呱”地鸣叫。他从摇椅上站起来,走到办公桌前,给镇长写了一个呈文。
              应马戏团老板的邀请,镇长在荣誉席上落座观看节目。开始表演的是吊杆,后来出来几个小丑。接着,卡桑德拉出台了。她穿着一件黑丝绒衣服,蒙着眼睛,表演的节目是猜观众在想什么。镇长赶紧溜走了。他在镇上做了例行的巡逻后,十点钟来到警察局。一封字迹工整的正式信件正在等着他拆阅。这是安赫尔神父的呈文。神父如此正经地提出要求,倒叫镇长大吃一惊。
              镇长扣门的时候,安赫尔神父正在脱衣服。“好家伙,”这位教区神父说,“他来得这么快,真没想到。”镇长还没进门,神父就听出是他来了。
              “我很高兴能当面答复您的信件,”镇长笑容满面地说。
              他把帽子一甩,扔到藤摇椅上,帽子象唱片似的打了几个滚儿。柜子下面有几瓶汽水,放在一个小盆里,用冷水镇着。安赫尔神父拿出一瓶。
              “喝瓶柠檬汁吗?”镇长接了过来。
              “打扰您了,”教区神父开门见山地说,“您对匿名帖儿这样漠不关心,我很担忧。”
              看见神父讲话的样子,人们或许以为他在开玩笑,但镇长完全当正经的话听。他心里想,为什么安赫尔神父对匿名帖儿竟会担心到这种地步,实在令人莫名其妙。“您也惦记着这件事,神父,这可有点怪啦”安赫尔神父翻腾桌子的抽斗,找开瓶的起子。
              “我担心的并不是匿名帖儿本身,”找不到起子,瓶子打不开,神父不知如何是好了。“我担心的是……怎么说呢……这里面有某种不公道的东西。”
              镇长从神父手里夺过瓶子,用靴子的铁掌起下瓶盖,他左手的动作十分熟练,不由安赫尔神父不佩服。他用舌头舔了舔流到瓶颈上的泡沫。
              “这种私生活的事,”他开了头,一时又想不出个主意,“说真格的,神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呐。”
              神父走到办公桌旁。“您应该知道怎么办,”他说。“甭管怎么说,这对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他用茫然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周围,又换了一种口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