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 – 西野精致 > 睡前滴眼药水有助于恢复视力吗?

睡前滴眼药水有助于恢复视力吗?




在前面提到的睡眠五大使命中,最先被提及的休息作用确实很重要。只有消除了疲劳,才能提高白天的表现水平。

如果我们一直忽视的话,会让大脑和身体处于过劳的状态。自从人类拥有了光明之后,便不再是一到夜晚就什么也做不了的生物了,甚至到了20世纪末,24小时都在工作(24  Hours  ON-Time)的状态,对人们来说都很习以为常了。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睡眠的这段时间来让自己有意识地进行休息。

例如,因为使用电脑的原因,我经常会有眼疲劳的感觉。以前也曾有视力大幅下降的情况,特别是完成图表分析的工作后,甚至出现了干眼症的症状。我想很多商务人士也有着同样的困惑吧。

于是,我就经常滴眼药水。临睡前滴几滴,然后闭上眼睛,利用这段无须用眼的休息时间来让眼睛的状态得以恢复,而且这样做我自己感觉效果更好。

眼科并非是我研究的专业领域,类似眼药水这种针对病症的治疗方法,能带来一时的好转,却是治标不治本。不过,也正因为是对症疗法,所以可以与休息相结合来提高药物的疗效。

这么看来,妈妈常说吃过感冒药后好好睡一觉,也是有道理的。



不可思议的睡眠终点站——梦


多做梦比较好


除了睡眠的五大使命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那就是梦。

为什么我们会做梦呢?

梦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到不可思议的“梦的世界”去看看吧。

也许大家都知道人会在REM睡眠阶段做梦吧。

的确,当我们处于REM睡眠状态下时会做梦,但也有实验研究证实非REM睡眠状态下,其实也会做梦。所以整个夜晚,我们都一直置身于“梦的世界”。

20世纪50年代,REM睡眠被发现后不久,人们了解到在REM睡眠阶段会做梦。但到了1957年,德门特教授就指出非REM睡眠状态下人也会做梦,之后有数名研究人员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证实。

起床后依然记得的梦,通常是在醒来前不久所做的梦。因为,人们一般都是在浅度REM睡眠反复的过程中慢慢醒来的,所以就有了“REM睡眠=做梦”这样的认知。

但是,若尝试在深度非REM睡眠时叫醒对方,会发现那时其也在做梦。

通过对梦境的描述可以发现,REM睡眠时所做的梦,多是具有故事性的,并且接近个人真实体验的梦;而非REM睡眠时所做的梦多是抽象的,并且不太符合逻辑。

在身体处于睡眠状态,但大脑依旧在运转的REM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是很活跃的,与清醒状态时一样。大脑中与“做梦”相关且负责管理运动区的神经细胞也变得活跃。

也就是说,因为好似亲身体验了如现实一般的梦境,所以这样的梦境是具体且合理的。

养狗养猫的人都知道,动物也会做梦。我曾花数十天的时间监测过狗睡眠时的脑电波。狗在睡觉时,好像很高兴似的经常晃动尾巴,那是因为它正处于REM睡眠状态。

非REM睡眠状态下,大脑处于休眠状态,所以此时即便做梦,大脑中的运动区也处于非活跃状态。比如,在深睡状态下突然被叫醒,人就会感觉迷迷糊糊的,思维也会出现短时间的“短路”,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何地,而非REM睡眠时所做的梦就很接近于这样的一种状态。

由此可见,如果起床后记得的是抽象且不太理解的梦境,那么肯定是在非REM睡眠状态下醒来的。这与人们从REM睡眠中自然醒来的状态大不相同,因此,也不排除睡眠状态发生混乱的可能性。

此外,当REM睡眠与非REM睡眠互相交替时,我们所做的梦也会发生改变。这意味着做梦的次数越多,REM睡眠和非REM睡眠之间周期交替的次数也就越多。

总之,在正常的睡眠节奏下,普通人会做七八次不同的梦。(遗憾的是,睡眠时间越充足,我们越是只记得最后一个梦……)



可以做指定的梦吗?


这里顺便说一下,为何我们只记得快醒来前所做的梦呢?醒来前的梦,其本身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我觉得,在睡醒前的REM睡眠状态下所做的梦,主要是为接下来的“起床”做准备的。

当然,这也涉及人为什么会做梦的原理。为了避免自己睡得迷糊,要定期通过REM睡眠来让大脑变活跃,让交感神经占据优势,这也是为“醒来”以及“后续白天的行为”做准备。这样看来,越临近天亮,“做合理梦”的REM睡眠时间越长,也是符合道理的。

那么,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梦吗?

在“REM睡眠阶段会做梦”被提出后的10年间,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重大发现(与REM睡眠相关的神经组织与机理、某某神经位于身体的某个部位等)。但事实上,仍有许多的未解之谜。

在REM睡眠被提出后不久,关于“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梦吗”的验证也一度很盛行。

具体包括了以下的一些研究。

● 事先列举出想做的梦,再实际确认能梦到这些内容的概率。

● 对着睡觉者的耳朵吹气,或是将冷水滴在他的脸上,调查声音、温度、肤感的刺激,是否会导致梦的内容发生变化,或者这些刺激是否会成为梦境的一部分。

但结论是人不可能做自己想做的梦。除了偶然巧合外,“事先的想法与梦境相一致”或者“因外部刺激导致梦境发生变化”的概率几乎为零。

其中,也有人很认真地做过一些实验,例如:在一所大学教室里,让100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向一位间隔稍许距离的熟睡者讲述“梦的内容”,然后看其能否真的梦到。

也许,你会对这样的实验付之一笑,但当时参与的学生和老师可都是非常认真的。由此可见,关于“做梦”的发现,在当时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