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创意写作书系趣味写作 > 语言学、接受美学与文学

语言学、接受美学与文学




下一个引起文学转向的是语言学,这门学科把文学的重点由作家中心转向了作品中心。借助于索绪尔的语言学,以雅各布森等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文学研究科学化的主张,为理解文学引入了诸如文学性、陌生化等关键词。他们的著名观点就是作者是整合语言的工匠,作家和作品无关,以此割裂了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的联系,把文学封闭起来。之前,我们都认为文学和社会历史有密切的关系,作家品质和气质与文学的品质密不可分。然而按照形式主义的观点,你可以不知道作家是谁,照样能把这个作品分析得头头是道。这种把作品孤立起来阅读的文本中心论占据了长久的统治地位。

文学的又一次转向是由文本转向读者中心论。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种形式主义的衰落,德国学者赫伯特·姚斯和他的同事沃尔夫冈·伊塞尔共同提出了文学接受美学,“期待视野”和“作者意图”等成为核心术语。原来一向被认为被动的阅读者展现了新的活力,文学作品的多重性和意义的相对性成为新的共识。读者有各自不同的阅读需要和意图,所以能从相同的文学作品看出不同的立意和主题。鲁迅先生谈到《红楼梦》时,曾经这样说: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第8卷),14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西方人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对读者反应论和接受美学的通俗解释。

在文学之外的力量的一次次冲击下,文学的领域不断得以拓展。以美国文学为例,民权运动和种族意识的觉醒使得非洲裔文学逐渐纳入美国文学的版图,犹太文学、拉美裔文学、亚裔文学、离散文学渐次成为美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女权运动和性别研究直接启发了女性主义重新打量文学史。新历史主义消解了宏大叙事,后殖民主义解构了殖民主义观点。这些都是从文学之外介入文学的现象,并给文学带来了新的影响。

无论我们对上述这些是否熟悉,至少从中可以得出一个印象:文学既可以从内部研究,也可以从外部来观察和打量。从时代、地域、环境和种族的角度,从哲学、美学和科学的角度,从精神分析、语言学的角度,从性别的角度,从东西方的角度等等,都能有新的发现。

由此可见,文学之外的力量为文学不断提供新的动力,注入新的活力,撞击、激活了文学阅读者的知识储备,提示新的角度,拓展新的视野,以此提升文学的品质。一切的学问、一切的文化都是为了作用于人的思想,作用于社会的发展,作用于人对世界的认识。将文学置于人类的整个知识架构和思想领域中进行思考,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文学独有的智慧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