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 “优质”的书才有意义

“优质”的书才有意义




经典作品属于顶级佳作,但人们在现实中很少会读。相反,最近倒有不少小说大卖特卖,甚至被拍成电影,引发热议。

不过,这些作品均有个大致相同的地方,就是角色性格之肤浅,令人不堪卒读。因此,无论读得多么仔细,都无法产生共鸣。我实在很不理解,为什么像《罪与罚》那样内涵深邃的古典作品会遭到轻视,而轻小说却被人视为珍宝。如果起先读过古典作品,至少该能看出当今作品的浅薄才对。

像福泽谕吉的《福翁自传》,非常有趣,足以入选日本最佳名著前三,现在却极少有人看。庆应义塾大学向所有学生分发了这本书,但想来也未必有人会读。

我以前在该校学园活动的讲台上做演讲的时候,问下面哪些人读过这本书,举手的学生最多只有两成。连福泽谕吉的“塾生”都没读过,其他人能有多少读的,大概可想而知。

最近,围绕书的若干问题,在街头巷尾引发了热议,诸如书卖得不好、读书人数减少、人均读书时间很少,等等。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大问题不容忽视,便是书的“品质”。并不是什么书都值得一读,把时间浪费在空洞无物的书上,还不如看一档好的电视节目更有意义。虽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口碑较差,但仔细找找,还是有不少好节目的,譬如揭示一流人物思想的节目,或是介绍一流艺术的节目。

换句话说,如果一本书的内容还比不上这些电视节目,就没有阅读的价值。当然,为了体会读书的乐趣,开始的一段时期可能会随意阅读,什么书都想翻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毕竟只是第一阶段。然而很多人终生止步于这一阶段,不能深化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前往第二阶段,即阅读优质的书。

例如世界公认的佳作《罪与罚》,所有人都应该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也不错,只是篇幅稍长,若不习惯,可能会读得很辛苦。再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该列入“必读书籍”,但这部小说并不重视故事情节,要想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需要若干技巧。

但不管怎么说,避开这些古典佳作,一味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另外,优质的书还能成为掌握新知识、新信息的起点。在书中内容的刺激下,产生新的兴趣,或者对书中介绍的其他书籍和人物展开调查,能让我们眼中的世界从“点”变成“线”,进而扩大成“面”。可以说,其作用就像东京站、新宿站等中转车站一样。

若能由此发现新的起点,“面”就会变得更大。一旦开始这种自体繁殖的循环,我们的意识世界就会发生改变,变得再也不能失去书的存在。



“依赖”使判断力变迟钝


在音乐世界里,古典音乐享有一定程度的“公民权”。无论是谁,多少都应该听过贝多芬或莫扎特的音乐。

然而,书的世界并非如此。可能有人在不知不觉间听过《命运》,但不可能有人在不知不觉间就记住了《罪与罚》。阅读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求知欲。水准越高的书,越要求读者具备相应高度的主动性。以“找找乐子”“打发时间”之类的态度,是不可能读得下去的。

因为,这些书里都存在若干障碍,其中既有索然无趣的场景,也有必须深入思考才能跟上情节发展的部分。要想“贴近”高低起伏的剧情发展,读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忍耐力才行。

一旦跨越这些障碍,我们就能获得对于感情变化的宽容性和解读力,同时具备让自身感情出现变化的能力。可以说,这就像越野赛跑一样,绕着大自然中山野里高低起伏的线路奔跑,能使我们的身体承担重负,从而得到锻炼。

以前,我从高山滑雪国家队的一位教练身上,听来一件有趣的事。这位教练曾与有高山滑雪界绝世王者之称的英格马·史坦马克一同训练,而史坦马克当时选择的训练场地,是一条起伏程度惊人的坡道。

既然能当国家队的教练,这位先生的技术应该也是极其高超的,可他却跟不上史坦马克的训练。而且,史坦马克还让他“解开雪靴上的卡扣”。一旦卡扣被解开,雪靴和滑雪板就很容易从脚上脱离,非常危险。当然,史坦马克毫无难色地这样做了。

史坦马克认为,用卡扣固定住雪靴,脚底的感觉就会变迟钝,而解开卡扣,能使脚底感觉变得细微精妙,从而把握雪面状况。也就是说,建立在卡扣上的“依赖”,会使我们应对危机状况的直觉变得迟钝。

该理论也适用于当代人的读书。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就好似解开雪靴的卡扣,从坑坑洼洼的陡峭坡道上滑下去。这样做可以锻炼心灵的野性,进而使你掌握敏锐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