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自媒体写作,从基本功到实战方法 > 1.3 写出好段落,离好文章还会远吗

1.3 写出好段落,离好文章还会远吗




好的文章其实就是由好段落构成的。能写好段落,组织篇章的能力也就初步具备了。



1.3.1 好段落的特征


对于写作而言,写好段落是走向写好文章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我们先了解一下好段落有哪些特征(如图1-11所示)?

第一个特征,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由核心意思统领。第二个特征,具有合理的结构,让读者可以按照一定的认知顺序来理解。第三个特征,具备一定的感染力或说服力,与全文和谐一致。

一个好段落,犹如我们人体的一个器官一样,能够相对独立地实现某一种功能。我们的大脑是思维的器官,我们的四肢是运动器官……文章的段落也是如此。

图1-11

接下来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看看。

这只是贫富的差距吗?不,其中还有万里江河只在我心的领会。佛不远人,自心是佛。能舍了家中的池塘去追寻流水的蜿蜒,能撇开家中的如豆灯光去欣赏那满天星辉,能迈出自家的院子,用脚步去丈量天下,这便是一颗心能达到的高度。也许你坐拥天下,你也可能一无所有。就算你一无所有,你也能够坐拥天下,因为享受从来与拥有无关。

——《笑著荷衣不叹穷》(http://wenshi.lcxw.cn/ycwx/2014-11-14/6303.html)

如果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它按照“设问—答问—展开—小结”来组织段落。从开头一句话,这只是贫富的差距吗?引出我们的思考,然后作答,其中还有万里江河只在我心的领会,指出了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心领神会)上的差距。接着为展开这一层意思,举了几个比较具体的例子,第一个就是舍弃家中的池塘去追求流水的蜿蜒,第二个是撇开家中的如豆灯光去欣赏满天的星辉,以及第三个就是出迈出自家的院子,用脚步去丈量天下。使核心意思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最后,作者作了小结,你拥有这样一颗心的时候,你可以享受到更广阔的世界和天地,而这种享受跟你所拥有的物质,也就是经济上的富足是无关的。

这个段落的结构,符合上文所说的围绕一个点展开成合理的段落组织,同时,也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从具体的事物,逐步抽象,最终提高到一个高度。

另外,它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为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结论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理有据的。



1.3.2 写出一个好段落的方法


写出一个好段落的方法(如图1-12所示)。

图1-12

首先,要确立你内心要表达的那个核心意思是什么。通常,一个段落只要有一个核心点就可以了。

这里我们岔开去谈一谈,有些小伙伴可能会问,我脑海当中找不到这个点怎么办?这就跟我们的思维能力,或者说你读的书和见识有关了。

当你读的书和见闻足够多,足够丰富的情况下,你通过感受和思维加工,可以逐步形成一个核心点。围绕这个点来组织段落就比较轻松了。

其次,根据核心点,问一问自己分几步,才能够把这个核心意思说清楚。

这其实就是厘清思路,最重要的就是逻辑顺序。然后,根据你确立的要表达的核心点和步骤写出关键句子。写完关键句子之后,段落的骨架就有了。

最后,为了使段落完善,要补充辅助性的句子。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比如,抓住这两天很多朋友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过洋节。很多中老年人说,我们不应该过洋节,而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却更希望和同伴一起过洋节,因为这比较热闹。我的观点是过洋节的心态很关键。我先确定这个点。

接下来,我就要问一问“过洋节的心态很关键”这一点,我分几步能够把它说清楚。经过思考,大概是这样的三步。

第一步,单纯崇拜式的心态,可能会导致为过洋节而过洋节。我梳理了我所遇到的过洋节的某些现象,只是觉得自己面子上很有品位。

第二步,相对比较可取的方式,就是体验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心态。

第三步,分析、反思国人过洋节的形式,其实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待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对话的。

为了使这个段落看起来更加通顺、完整,我需要补充辅助性的句子。在开头可以加“最近,朋友们都在谈论过洋节,我也来说说我的观点。”接下来我会怎么连接呢?“为什么过洋节的心态很关键,让我来简单谈谈吧。”这样就使段落比较完整了。



1.3.3 写出好段落的2个技巧


通过以上对写段落方法的介绍,有一部分朋友可能已经有些明白了,接下来介绍一下关于写出好段落的2个技巧(如图1-13所示)。

图1-13



1.借助结构类型


常见的五种结构类型,第一种叫总分式结构,第二种叫并列式结构,第三种叫顺承式结构,第四种叫因果式结构,第五种叫转折式结构。这里一一为大家举例。

我们先来看总分式结构的例子。

有时候,“努力”就像一件华丽的外衣,掩盖了不思进取的事实。嘴上喊着所向无敌,心里却常常不堪一击。欺骗自己,甚至自欺欺人,找各种理由不断安慰自己:这不是我的问题。不断拖拉糊弄,虚于逶迤,不断妥协现实,每天得过且过,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明天,最终一步步地迷失掉了自我。

——公众号《读者》,作者:狮小主,2017.10.29

开头一句话说,有时候努力就像一件华丽的外衣,掩盖了不思进取的事实,这是一个总的观点。接下来的几句话就是围绕这个总观点一步一步展开的。先说这种人嘴巴上喊着所向无敌,但内心却不堪一击。接下来说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然后每天得过且过,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明天,最终一步步失掉了自我。后面这几句话都讲了如何掩盖不思进取的事实。

我们再来看并列式结构的例子。

20多岁,谈结婚似乎有点早,初恋又太晚;跟小孩一起玩无聊,跟长辈待一起又没共同话题;在家太闲,出门没钱;啥都不想会被骂没理想,想法多了又被指不踏实!孝顺父母,想得很美好,实现起来很敷衍;闯荡事业,社会太残酷,身影太单薄;期待真爱,责任太重,肩膀太窄。

——公众号人民日报,《20多岁的尴尬,你怕不怕?》,2017.11.03

这段话就采用了并列式结构,把无可奈何的现实状态写出来了。事实上,这段话是两个长句子组成的,第一个长句子,从“20多岁”到“又被指不踏实”,后面一个句子是“孝顺父母”到“肩膀太窄”。大家可以发现两个句子又是由并列式的小句子构成。作者就这样把这种种无可奈何,好像是一个多余人的状态,写出来了。我们把这种没有前后之分,只是两种或者说多种现象并列在一起的结构,称为并列式结构。

接下来我们再看顺承式结构的例子。

听同事说了个故事,他的同学高中毕业的时候,跟父母说想去美国上学,父母就给了他20多万,让他去美国好好学习。他答应了。于是他把20多万拿去跟女朋友在美国和加拿大玩了一大圈,骄奢淫逸,全花了。大家都说他不靠谱,太扯了,他说你们不懂,我这叫投资。

——《不要害怕浪费自己的努力》(2017.07.27  http://m.yiqig/zhichanglizhi/lizhiwenzhang/0HG5H32017.html)

我们把这种按照一定的时间,或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写下来的结构称为顺承式结构。

上文这个例子里面第一句话写听同事说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是他的一个同学。发生了什么?高中的时候为了去美国,从父母那边拿了一笔钱。接下来是怎么发展?是他把20多万拿着跟女朋友去美国和加拿大玩了一大圈,结果钱花光了。大家都说他不靠谱,他还反过来说你们不懂,我这叫投资。

我们再来看转折式结构的例子。

还有更多人想努力,却放弃了。因为他们太害怕失败。他们说,自己“害怕失败远远超过对成功的渴望”了。如果说,他们害怕失败,是基于现实的负累、经济的压力,我可以理解。但很多人不是,他们是害怕事情太难,害怕自己做不到,害怕丢脸,害怕被别人当成傻子。简单地说,他们的偶像包袱太重了。总觉得全世界都在关注自己的失败。恕我直言,你在别人的世界里没有那么重要,至少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

——《不好意思,你的努力不值钱》(2016.11.28微信公众号《咪蒙》)

这个段落,作者先说认为他们害怕失败是基于现实的负累,经济的压力,等等。但是后面呢?作者突然笔锋一转,说他们并不是因为现实的负累和经济的压力,而是因为害怕事情太难、害怕丢脸、害怕别人嘲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转折式结构。特别适合用于写你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最后,我们再来看因果式结构的例子。

很多人说,努力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其实,努力只需要执行力,不努力才需要勇气。因为不努力,你就要坦然接受别人比你强,比你牛;因为不努力,你就要承认各种风险,比如家人生病,你无能为力;因为不努力,你就要容忍将来的自己可能会骂现在的自己是傻子。什么都不做,当然是最安全的。

——《不好意思,你的努力不值钱》(2016.11.28微信公众号《咪蒙》)

这段话,作者就用因果式结构把很多人不努力的情况概括出来了。前面很多人说努力需要很大勇气,其实努力只需要执行力,不努力才需要勇气,这是一个结果。接下来用了三个“因为……”把原因给找出来了,是从果到因。



2.借助问题


一个好段落,无论是表情达意,还是阐明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结构,能达成一定的写作意图。因此,反过来说,可以用几个问题来引出某段话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比如,我要写一段话,向读者解说什么叫“深度工作”。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图1-14所示)。

图1-14

与之相反的工作模式有没有?(或大家常见的工作模式是什么?)

可以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吗?

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深度工作?

能举个例子吗?

根据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素材,就可以写出如下段落。

要深入理解深度工作,先要了解什么是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举个例子,打印文件就属于浮浅工作。因为打印文件不需要你具备高超的认知能力。你可以一边打印文件,一边回复手机微信。正因为这样,你能轻易完成打印文件这样的工作,张三和李四也能。所以你被取代的可能性也就大了。我们的问题是,面对需要深度工作的任务,我们却用浮浅工作的模式来完成,那么结果就会大打折扣。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为什么你每天忙着“精进”,却还是个“低品质勤奋者”?》(简书余老诗2017.11.06)

我们简单小结一下,好段落的标准是什么。好段落要围绕一个中心点去展开,具有合理的结构,有符合认知的逻辑顺序。同时,好段落还要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为主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