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表达力 > 第六章 托辞的话:让人体谅你的难处

第六章 托辞的话:让人体谅你的难处




做任何事情都得有自己的理由,推托他人请求也不例外。表现得真诚一点,使别人能够体谅到你的难处,从而真正地理解你,而不是感觉你在敷衍他。

·要点1·

加上“他人”更易接受

难堪的事经由“我听人说”,就变得不再尴尬;有风险的话,通过他人传过去,便有了进退的余地;不想或不便直接面对的人,也可经第三者从中周旋,穿针引线,化解矛盾。

借用第三者说的话。比方说:“我常听人说……”,借此种方法表达“不是我自己这么想”,使得说出来的话听起来比较客观。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是找寻借口时重要的技巧。现将此类借口的方法列举如下:

1.找个“媒婆”传信息

从前社会上有一种人,叫“媒婆”,专门从事介绍男女相识、牵线搭桥的勾当。那时候男女授受不亲,结婚前不能恋爱约会,有什么要求愿望全靠她来传递!如果你在求人时,能够找到这样一位人才,让他尽其所能,从中撮合,传递信息,论理说情,真是再好不过了。

2.拉出“婆婆”当借口

几个青年妇女的丈夫都参军走了,她们的共同心理是很想念自己的丈夫,都很想去驻地探望一下。但是,由于害羞,不好当着众人直接说出来,就各找了一个借口来表达本意,仿佛到驻地去理由是充分的,非去不可,以此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意愿。这种表达方式,常常是从侧面切入,暗中点明自己要说的最主要的意思。

有的时候,拉个“第三者”仅仅是为了做个门面而已,可少了又断然不行。比如问一些敏感话题,想必不会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但市场调查的问卷却多问到年收入、地位、学历等很难获得回答的事项。借用“第三者”的口吻来表述自己要说的话,是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

·要点2·

让对方看见你的难处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帮助,每个人都会收到来自别人的请求和希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可以做到有求必应,所以,掌握好说“不”的分寸和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复杂。比如,我们经常会发现办公室中有两个人表面上谈笑风生,其实却早已积怨很深。另外,我们还能够经常看到办公室昨天还势如水火的两个同事,今天却亲密得俨如老友。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办公室中的人际关系确实是高深莫测,让人难以捉摸。但是,这种人际关系也有其简单、明快的原理,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与理解,并在工作中希望得到帮助。因此在职场上,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人,同时,也一定要把握一些处理事情的分寸,尤其是我们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配合对方时,一定说明自己的理由。例如,在办公室里,你在拒绝别人请求时,如只是说“我很忙”,很可能会被人说“那个人不爱帮助别人”。所以,拒绝别人时,要具体地说明一下不能接受的理由。

再打个比方,你正忙着整理第二天重要会议的资料时,你的上司走过来对你说:“麻烦,先处理这份文件。”

这时,你可以明确地告诉他自己正在为第二天重要会议准备资料,然后让上司判断哪个工作更加急迫。

“是这样啊!你正在做的工作不尽快完成可不行,我的这份后做比较好。”

如果上司认为向重要顾客交出计划书这件工作更急迫,便会对你说:“实在对不起,这件工作更急迫,制作会议资料的工作稍后我帮你做,大约三十分钟就能完成。”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人都受到各种限制,客观方面有时间、生理极限、国家法规等限制,主观方面有能力、情感等制约,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会经常面临被拒绝或拒绝人的境地。这些限制使得我们有能为不能为、愿为不愿为,对于我们情感上排斥、能力上不及的事情,我们必须拒绝。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拒绝之中走过的。可是,就拒绝本身来说,主动采取拒绝行为的人是站在有利的立场上的,如果拒绝未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相应技巧,就容易造成对对方的伤害,这样容易引发怨恨和不满,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甚至引起各种难解的纠纷,让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麻烦境地中。即使不至于闹到很严重的地步,因拒绝而引起的疙瘩也将使对方不愉快而长时间耿耿于怀,不能忘记。不管怎么说,满怀希望去请求别人,却遭到无情的拒绝,的确会令人十分难堪;自信十足地去说服别人,却遭到严厉的拒绝,更令人无法承受,而造成心理上无法治愈的伤痕。

经常有人会说出这样的话:“这种事情恕难照办”,“我实在没有钱借给你,否则,我就不必如此地卖命了”,“我们每天都一样地工作,凭什么要我帮你的忙”……你听到这些话后,会是什么反应呢?你会很高兴很客气地说“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打扰你了,对不起”吗?恐怕不会吧。你一定会恼羞成怒,又恼又气地回击对方“你这个人讲话怎么如此无礼呀!难道你一辈子就没求过人吗?”然后拂袖而去,对这次屈辱记恨于心,伺机报复。

有时候,别人与我们结仇,并非完全是因为我们拒绝他们,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拒绝的语言和方式触犯了他人做人的尊严,从而导致心中的不快和对立,甚至因此和我们反目成仇。每个人活在世上,总会有需要别人施以援手的时候,所以,多一个敌人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我们避免不了拒绝的发生,却可以在拒绝时采取适当的方式,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为拒绝而树敌。

·要点3·

3个技巧让拒绝有礼有节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有一些人觉得不便说“不”,所以总是随便找一些不值一驳的理由来搪塞对方,以求得一时的解脱。其实,这种方法并不可取,一方面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对方也不一定会就此而退。

拒绝总是会让人感到不愉快。委婉地拒绝无非是为了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玩弄“技巧”来捉弄对方。特别是上司、师长拒绝下级、晚辈的要求,不能盛气凌人,要以同情的态度,关切的口吻讲述理由,使之心服。在交谈后,一定要热情地将请求者送出家门,并且表示歉意。一次成功的拒绝,也可能为将来的重新握手、更深层次的交际播下希望的种子。

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仿佛永远也做不完似的,如果拉不下脸面接受很多事情,那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

曾经有一位先生,经常拒绝来自朋友、请求者的演说邀请,但他做得很技巧,使被拒的人感到满意。他是怎么做的?他不仅仅是告诉人家他很忙,而是在谢谢人家的邀请和因无法接受而感到抱歉之后,还会推荐一位代替者。这样一来,他既坦诚地拒绝了他人,还不会得罪人。

从事销售的刘芬遇上一位工作狂的上司,很多同事都因此而“逃离”了,而她却能始终保持极佳的工作状态,那么她是怎么做的呢?

刘芬说:“一开始我也像他们一样以办公室为家,日日夜夜伏案工作,在我的字典里‘休息’这个词似乎早就不存在了。后来我发现,工作狂的老板通常有一个思维定势:他们一般疏于考虑自己分配下去的任务量有多少,下属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可以搞定,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你应该没问题。所以,此后如果我觉得工作量过大,超出了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范畴时,我不会一味投身于工作中蛮干,要知道,不说出来的话,工作狂的老板是不会体会到你的负荷已经到了警戒线的。这也不能怪他,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老板又如何能体会到下属执行当中的难度与苦衷?这个时候,下属应该主动与老板沟通交流。口头上的陈述困难或许有故意推托之嫌,书面呈送工作时间安排与流程,靠数据来说明工作过多,让他相信,过多的工作令效率降低,工作完美度会直线下降。合理正确的沟通会令老板了解你的需求,适当调整任务量及完成时间,或选派更多的同仁来帮你分担。”

试想一下,如果刘芬怕得罪上司而勉强接受所有任务,到时完不成任务更会受到上司的指责,如果因为自己不事先说明难度,事后又耽搁公司整体业务的进展,过失就更大了。这种坦诚拒绝的方法不仅适用于上司,也适用于周围的同事。当然,坦诚拒绝也要讲究方式,否则今天你拒绝了他,难免明天你又有求于他。

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有3个实用的技巧可以使你的拒绝变得有礼有节,而且不会妨害你们日后的感情。

1.倾听之后再说“不”

当别人在向你提出请求时,他们一定会担心你会不会马上拒绝自己。所以,在你决定拒绝之前,首先要注意倾听他的诉说。比较好的办法是,请对方把处境与需要,讲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帮他。接着向他表示你了解他的难处,若是你易地而处,也一定会如此。

倾听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真诚,在你委婉地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拒绝时,这可以避免使对方的感情受到严重的伤害,或者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应付他。如果你的拒绝是因为工作负荷过重,倾听可以让你清楚地界定对方的要求是不是你分内的工作,而且是否包含在自己目前重点工作范围内。或许你仔细听了他的请求后,会发现协助他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经验。这时候在兼顾目前工作原则下,牺牲一点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协助对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绝对有帮助。

倾听的另一个好处是,你虽然拒绝他,却可以针对他的情况,建议如何取得适当的支援。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替代方案,对方一样会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适当的支援,反而事半功倍。

2.说“不”时既要温和更要坚定

直接的拒绝只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而委婉地说“不”却更容易让人接受。当你仔细倾听了别人的要求、并认为自己应该拒绝的时候,说“不”的态度必须是温和而坚定的。

例如,当对方提出的要求不符合公司或部门的规定,你就要委婉地让对方知道自己帮不了这个忙,因为它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违反了公司的相关规定。在自己工作已经排满而爱莫能助的前提下,要让他清楚自己工作的先后顺序,并暗示他如果帮他这个忙,会耽误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会对公司与自己产生较大的冲击。一般来说,同事听你这么说,一定会知难而退,再想其他办法。

3.拒绝中添加“弹性”

当你拒绝别人时,可以提出一些替代性的建议,然后隔一段时间再主动关心询问一下对方的情况。有时候拒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方会不定时提出同样的要求。

如果你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地去关心对方,并且让对方明白自己确实有自己的苦衷,这样就可以减少拒绝的尴尬与影响。对于业务人员,例如保险业者面对顾客要求,自己却无法配合时,这种主动的技巧更是重要。

拒绝的过程中,除了技巧,更需要发自内心的耐性与关怀。若只是敷衍了事,对方其实都看得到。这样子有时更让人觉得你不是个诚恳的人,对人际关系伤害更大。

总之,只要你的拒绝不是故意推诿,而是出于无奈,相信对方一定会体谅你的苦衷。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觉得自己再待下去也是希望渺茫的话,也不必勉强自己,潇洒地对目前死气沉沉的地方挥手告别。拒绝了这里,意味着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