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之缘来是你 > 第2页

第2页



        那女子起初写着奇装异服,写罢颇觉不美,思忖良久,寻到一个自己的满意的描述:中性之服倒显精神。

        那女子合上书,站了起来,走到船栏杆前,看着蓝天大海,她本留学德国,主修经济学,学业未满,家里急招她回国,家里生意受到重创,已无力支付她的学费。

        她亦是苏州人,名唤侯淑仪,她父亲侯盛应有四房太太,而她的母亲是第三房,如今已然不得宠了。

        此番回去,不知道面对何等景象,权且等着看吧。

        第二章

        号子鸣响,邮轮缓缓抵达码头,长梯缓缓放下,栏杆处,一群人朝着底下来接的亲人们挥手,脸上洋溢着笑容,码头上同样有人挥手相迎。

        侯淑仪提着两个手提箱艰难地下了长梯,一个人费力地提着箱子往码头外走,她学业未成心情并不能算作好,唯一可做安慰的便是可以早点见到她的母亲。

        那厢郑家文和林舒柔二人提着手提箱跟在人流最后面往下走,走到长梯一半时,林舒柔瞧见下面来接自己的司机,停了下来和郑家文作别。

        我家司机在下面,咱们就在这分别吧,你千万中秋过了就来上海,我等你。林舒柔有些不舍,在德国两年,她们过的很幸福。

        嗯,你放心,快回家去吧。郑家文笑了笑。

        林舒柔不舍地看了郑家文一眼,下了长梯走向迎过来的司机。郑家文看着林舒柔上了车后,方才转身往外走。

        二小姐。迎面走来一身穿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

        徐叔?我不是写信回家说不用来接么,我坐火车回去就成。郑家文诧异徐叔的到来。

        老太太和太太不放心,总挂念着,便遣我来接二小姐。徐叔笑了笑,去接郑家文手里的手提箱,边说边带着郑家文往外走。

        那便劳烦徐叔了。

        嗨,看您说的,这都是应该的。徐叔走到老爷车前开了车门,郑家文弯腰坐进车里。

        外面的道路旁,侯淑仪放下手提箱打量有没有空着的黄包车,她里面穿着淡绿色的连衣裙,外套卡其色薄风衣,脚踩白色高跟鞋,神情淡淡的。

        正当她向一辆空黄包车的车夫招手时,身旁驶过一辆老爷车,扬起的尘土呛的她抬手掩着口鼻咳嗽起来,那明眸快速扫了眼老爷车的车牌。

        小姐,要坐车吗?黄包车车夫走到侯淑仪跟前笑着询问。

        嗯,要劳驾您载我去火车站,谢谢。侯淑仪说罢弯腰去提手提箱。

        我来,我来。车夫放下车,去帮侯淑仪搬手提箱。

        多谢!侯淑仪含蓄道谢,轻拢裙摆上了黄包车。

        您客气,您坐稳了。车夫拉起车,载着侯淑仪朝火车站跑了起来。

        那厢郑家文坐着自家的车,路上走了四个多小时,到家门口时已经晌午了。

        郑家尽管在各地有几处房产,在上海也有洋楼,可郑家文的父亲郑钧仁仍然陪同老太太住在苏州老宅里。

        郑家文刚进大门,便有人迎上来。

        二小姐,可算把您盼回来了。一中年妇女带着一小丫头上前,接过徐叔手里的提箱。

        奶娘,您老一向可好?郑家文笑着询问。

        好,好,托二小姐的福哦,哦,老太太和太太还在厅堂等着呢。奶娘笑道。

        那咱们快走吧。郑家文加快步伐往里走,上了走廊便瞧她的母亲陶敏扶着老祖母站在厅堂外面。

        家文回来了啊。郑老太太盼到孙女,激动的往前迎。

        奶奶,娘,我回来了。郑家文跑上前,手儿轻轻扶着奶奶的胳膊。

        家文啊,可想死奶奶了。郑老太太笑着拉着孙女的手,拍了拍道:哎呦,三年前回来的那几天脸上还有点肉,再看看你现在瘦的,这外面啊始终比不得家里,回来就好,守着我这老太婆好好补补。

        奶奶,瘦点挺好,现在都以瘦为美呢。郑家文笑道。

        听那群人胡说,人还是胖点好看,你四五岁的时候那小脸肉嘟嘟的,谁见了谁喜欢。郑老太太笑着嗔了孙女一眼。

        郑家文笑道:那我争取再胖点。

        行了,别杵在这里了,快扶着奶奶进去,在外面等你半个多小时了。身旁的陶敏看了女儿一眼,纵然她心里有些解不开的疙瘩,可到底亲生的女儿心头肉,出家在外这么久她这做娘的嘴上不说心里常惦记着。

        诶。郑家文应着扶着奶奶进了厅堂。

        二姐。郑家意在厅堂布置茶水和点心,见了郑家文轻轻地唤了一声。

===第2章===

嗯。郑家文看向一旁同父异母的妹妹,轻轻点头,可叹这妹妹她没办法打从心里去亲近。

        来,来,家文啊,守着奶奶来坐,你爹啊出去有点事,明儿个就能回来,到时候把族亲啊邻里啊还有你父亲生意场的朋友都叫来,给你接风洗尘。郑老太太笑呵呵地往主位走去。

        郑家的老宅子,厅堂上还是旧时的样子,堂中央挂着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字画,在正前方和左右两边放有桌椅,是苏家会客宴请之用。

        奶奶,不用的,我最喜欢的便是咱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一起吃饭,不必铺张的。郑家文扶着奶奶坐下,奶奶有开宴的钱不如给我,去自助一些贫困的学生。

        郑老太太闻言笑道:你啊,跟你三叔一样,你娘五月份给你去的信你收到了吧,你三叔当校长了,那整天围着一群大学生转,乐此不彼。

        收到了,三叔也给我来信催我早归,他还想让我去授课呢。郑家文笑道。

        那岂不是成了大学里最年轻的先生?郑老太太笑着摆了摆手,可惜啊,你父亲盼着你回来接管他手里的生意,做先生是做不得了。

        郑家文闻言脸上有些不自然,她去了德国私自把专业给改了,她并没有听从父命去学经济学。此番回来商议前程,怕是要不得安宁了。

        哎呦,家文回来了啊,瞧我,还是晚了一步。

        郑家文闻声向后看去,见是二姨娘,便站起来问好:二姨娘好。

        哎呦,好,好,咱们家文真是有出息啊,瞧瞧,这西装衬得,比那群个白面小生还好看还英俊啦,干脆啊,把长发剪了换个短发,那就更英俊的不得了诶。二姨娘面上笑呵呵的,身上还穿着光绪末年流行起来的滚边套裙。

        此话一出,陶敏的脸色变了变道:二妹,女孩子哪能用英俊比喻。

        二姨娘闻言讪讪一笑道:是,瞧我这张嘴,没读过书不会说话,太太别与我计较。那啥,家文也回来了,咱们开饭吧。

        开饭,开饭。郑老太太瞧了儿媳妇一眼,站了起来,她知道儿媳妇忌讳什么,家文喜欢女孩子的事一直是家里的禁忌的话题,但凡沾一点边也不成。话说回来也是,家文是怎么喜欢上女孩子的?

        一家人吃了饭,郑家文将从德国带回来的礼物挨个分了,郑老太太带着礼物回屋午休,郑家文跟着母亲陶敏回了屋。

        你的房间奶娘每天都有打扫,陈设维持不变,还是老样子。陶敏说着抚裙在圆桌下坐下,看着女儿,目光有慈母的柔光也带着几分难以言明的忧虑。

        郑家文在屋里转了转,看向母亲,她其实有很多话想和母亲说,比如她的感情她的志向,可她心里有顾虑,她知道,母亲虽不开口,可心里却抵触她喜欢女孩子的事情。

        娘,我,我可以同您心平气和地谈一谈我的感情和志向吗?郑家文站在母亲旁边缓缓开口。

        陶敏避开女儿灼灼的目光,站了起来道:你赶路想来也累了,先休息吧,你有什么想说的等明儿个再说吧。

        陶敏说罢像似逃一般地快步离开,女儿喜欢女孩子的事萦绕她心头六年,六年啊,她曾鼓足勇气要去面对,可心里总盼着万一女儿哪一天遇见志向相同的男子呢,她总是心存侥幸,可这次对上女儿的眸子时,她知道,这种侥幸不可能了。

        郑家文瞧着母亲走远,微微一叹,走到桌子前,打开手提箱,取出一些礼物,提着出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