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之缘来是你 > 第22页

第22页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熊二?、王中王306、林二白、Jc、西周瓷器、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伥鬼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船到桥头自然沉  35瓶;太后的脑残粉  9瓶;36096016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十章

        郑家文离了贵和舞台,便去几所大学任聘,去了三家都因没有证书和推荐信而被婉拒。

        郑家文深吸一口气,准备回贵和舞台去找林舒柔吃饭,走至霞飞路时迎面遇见一位老同学。

        嗨呀,郑家文!对面的男子指着郑家文,面露惊讶和喜悦。

        刘子和!郑家文也吃了一惊。

        是我啊,听许先生说你在德国啊,怎么,回来探亲啊?

        不是探亲,毕业了,就回来了,来上海讨工作。郑家文还是很开心的,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遇到老同学。

        别开玩笑了,你还用讨工作?刘子和当郑家文谦虚,心里并没有当真。

        并没有开玩笑,我来上海没有带文凭,我三叔的推荐信也落在家里,一上午跑了三所学校也没有哪家要我。郑家文苦笑地摇了摇头,这个社会还真是现实。

        你说真的?刘子和诧异了一会,拿过郑家文手里的简历看了起来,瞧见名字诧异道:你这名字怎么直接写了你之前的别名陶隐之啊?

        不可以用这个别名吗?我本也叫陶隐之啊。郑家文在简历表上改用别名,为得就是拖延她父亲找到她的时间。

        刘子和将简历还给郑家文道:倒也可以,那你快买张火车票回家去取文凭啊,文凭和推荐信对于应聘来说尤为重要。

        不成哦,我离家出走,回不去。

        刘子和笑了,抬手拍了拍郑家文的肩膀道:真有你的,刚回国就离家出走啊,为得什么啊?

        一言难尽啊,总之为爱情婚姻之故!

        怎么,你出国这么多年还是喜欢女的啊?刘子和放低音量问道。

        此乃天生,自然改不了。郑家文笑道。

        你啊,两位先生说的没错,你是不会为世俗眼光改变自己的。刘子和摇了摇头,寻思一阵道:这样,我认识一所圣莱西小学的校长,外国人办的,我陪你去趟。大学你就不要想了,这也是没办法,眼下大学没有文凭或推荐信没人敢用你。

        郑家文闻言大喜:小学也好,我在这申城得以存活全赖子和兄了,小妹万分感谢。

        行了,你可别忘了你上学那会儿是怎么捉弄我的,今后好好还啊。刘子和笑了。

        一定一定。郑家文笑着拱手。

        那,走吧。刘子和拦下两辆黄包车。

        二人坐上车,一起去往圣莱西小学。

        此时,郑家文寄往家里的信到了无锡。

        当管家拿着信找到陶敏时,陶敏并不惊讶,面上还有几分严肃。

        唉。陶敏拿着信轻轻一叹,亲信派人回来,已经将郑家文的情况详细说明了,她心里十分不满。

        撕开信封,将信徐徐打开,一笔漂亮的字出现在陶敏眼前。

        父母大人,女儿目下已在他乡安顿,父母大人可以安心。离家之时留书退婚,不知成功否?不敢欺瞒长辈,女儿于德国留学之时便有了灵魂之伴侣,此生必携手共度,实难与她人存有婚姻之虚名。大人既爱女,万望成全女儿与心上人百合之好,女儿殷殷期盼父母早日来信,亦好与林家长辈相求此民国第一姻缘,女儿家文拜上。

        陶敏看罢将信合上,根据亲信回话,林家家境殷实,父亲是庚子赔款第一批留美学生,为人刻板严厉,自己的女儿想和林家女儿结婚,林家不仅不会答应,怕也饶不了两个孩子。

        陶敏想罢,拿着信去了老太太屋里头。

        郑老太太戴上眼镜看了一会,便摘下眼镜,交给陶敏念。    陶敏念罢,郑老太太皱着眉头。

        怎么,外面有人了?

        是,亲信回来说住在人家的一栋公寓里,瞧着关系如胶似漆的。

        咱们家这是造了什么孽哦。郑老太太不乐意了,家里什么都给她弄好了,婚也结了孩子也过继了,这往后的日子按部就班过,一点罪都不用受,这个家文怎么就不满意呢。

        娘,人家现在追求什么自由恋爱,看得比什么都重。不过说到孩子,人家在外还自己认了个孩子呢,主意可正了,哪里稀罕咱们给她安排。陶敏嘲讽着自己的女儿,她心里是既担心女儿在那段感情受挫,又恼女儿在外胡来。

        郑老太太闻言大惊。

        在外面自己认了个孩子?这,这么大的事,也不和家里说一声,这样对人家淑仪也不公平,好好的姑娘嫁过来咱不能对不起人家。

        娘,淑仪眼下虽言听计从,可还是要多观察,您想啊,她一个留洋回来的姑娘,刚回来没两天便被许了人家,咱们家文又是个女的,淑仪能就这样死心塌地留在郑家守着家文和向岚向彤?陶敏觉得不大可能,只是眼下于侯淑仪没有更好的路走。

        郑老太太闻言,深以为然。

        是得多观察,不如这样,不必等老大回来了,明天让徐叔开车载淑仪去上海,让她去上海寻家文。总归家文人醒了,也不一定非要和淑仪在一起,眼下咱们顾着道义和良心不退亲,但看淑仪是不是真心的。如果这次去上海她能费心找到家文并让家文乖乖和她一起回来,那这门亲事我老太婆就咬死了,谁也不能退婚。

        我知道了。陶敏将信折叠好。

        你给家文回一封信,另外信给淑仪,让她看完也写封一起寄去。郑老太太想起二人还没见过面,不如先让两人通通信,她人老了,实在不想折腾,侯家那边能掌控住,她能少操点心。

        知道了,娘,我这就去找淑仪。陶敏说罢将信合上,起身走了出去。

        陶敏带着信先回了自己屋里,提笔写下六个字:婚不退,早还家。

        屋内,侯淑仪正教向岚写字,笔墨纸砚伴随着一盏香茶,侯淑仪自己也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淑仪啊。陶敏拿着女儿的信和自己的回信走了进来。

        娘。侯淑仪站了起来。

        奶奶。向岚放下笔站起来问好。

        乖,跟你阿娘练字呢啊,真乖真好学。陶敏笑着上前搂着向岚的小肩膀坐下,咦,彤彤人呢?

        玩累了,睡下了。侯淑仪笑着回道。

        陶敏闻言看向侯淑仪:一下子看顾两个孩子,你受累了。对了,家文寄信回来了,你先看看。

        侯淑仪闻言一愣,缓缓将信接了过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笔清秀的行楷,这可和郑家文离家出走时的留信字迹全然不同。难道是大病刚醒手上无力故而字迹潦草?

        侯淑仪带着猜疑读罢心里微微一叹,郑家文有了意中人,势必要闹退婚,之前想协商做名义夫妻的想法是不成功的了。

        家文从小便被家里的长辈宠坏了,做事由着自己性子来,这婚姻大事,不能她说退就要退的,你奶奶对她也很不满意,嘱咐我将信带给你看。你根据信的内容给她回一封,顺便捎上我写的回信,一起按信封地址尚明制衣寄去,她隔三差五一定会去看有没有回信的。

        侯淑仪只觉得十分被动,心里问候了郑家文十万八千遍,带着翡翠玉镯子的手缓缓接过陶敏第二次递上的信,看到那六个字,侯淑仪心里苦笑,两个女孩子结婚不要紧,麻烦能不能先商量好了,一个要退一个不要退,她的命运不能掌握在她自己手里她很焦灼好不好。

        知道了,娘,我一会就写。

        好,你慢慢写,我带着岚岚去取新做的衣服。对了,你奶奶说了,明天一早让徐叔载你去上海,务必要找到家文把她带回来,你写完信就收拾行李吧。陶敏说罢站了起来,岚岚,跟奶奶走。

        郑向岚乖巧地站了起来,被陶敏牵着往外走,可头却频频回头看向侯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