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之缘来是你 > 第29页

第29页



        侯淑仪。郑家文念着信的落款,她恨不得马上回去当年闹退婚,可又怕一回家就再也出不来了,无奈之下,郑家文再度提笔回信。

        侯小姐,你的来信我已收到,非我不想回家据理力争,实则一旦回家便成瓮中之鳖,我唯一之谈判资本顿化烟云。向来无爱之婚姻如同枷锁,而你我目下便是身披枷锁之人,只会一同备受熬煎。你我本陌路之人,无仇无怨,面对此封建旧俗理应同仇敌忾,笑解烦恼结。家父家母面前万望替我疏导一二,以免贻误你我之青春年华。另外如我先前家信所说,我已觅得灵魂之伴侣,遥祝侯小姐亦早日觅得命定之人,郑家文字。

        郑家文将信写好,叠进信封里,等明日一早寄回家,写好信郑家文去洗手间洗了澡,穿好睡衣便回屋躺下,却无论如何睡不着。

        郑家文所在的公寓对面便是侯淑仪入住的洋楼。

        阿娘,我一个人睡不着,我可以和你跟妹妹睡一起吗?侯淑仪卧室门口,郑向岚抱着枕头看着正在哄妹妹入睡的侯淑仪。

        侯淑仪莞尔,朝向岚拍了拍自己的床。

        郑向岚连忙上前,脱了拖鞋上了床。

        快些睡,明早还要带你去学校呢。侯淑仪轻声道。

        郑向岚点点头,挨着侯淑仪不消片刻就睡着了,听着两边一大一小均匀的呼吸声,换了床的侯淑仪失眠了。

        她轻轻地下了地,走到床边,轻轻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却瞧见对面有人坐着窗台之上抬头望着漆黑的天空。

        第二十六章

        次日一早,  徐叔跟侯淑仪道别后就启程回了无锡。

        司机小张开车出现在贝当路洋楼前时,  林舒柔刚从黄包车上下来,  瞧见久无人住的洋楼门前多了辆老爷车便多看了两眼,随后转身进了洋楼对面的公寓里。

        拿出钥匙开门进去,走到厨房便看见郑家文穿着白色前襟盘扣短褂在煎着鸡蛋。

        又是鸡蛋?林舒柔站在厨房门口,离炒锅远远的,生怕被油溅到。

        郑家文拿着汗布擦了擦汗笑道:没有办法,我只会煎鸡蛋切面包。

        明天我来的时候给你带包子吧,  鸡蛋面包你在德国还没吃够啊。林舒柔说着转了身,做好后帮我和念念热在锅里,我好困,守着念念再睡会。

        哦,好。郑家文拿着刀铲将鸡蛋盛到碟子里,随后洗了锅,  将面包切好,取了两片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出来,  其余放进锅里,  自己端到桌子前吃了起来。

        吃完早餐,  郑家文去净了手,  走到次卧取了一件黄色长衫穿上,拿起教案走到主卧,福身亲了亲林舒柔的额头轻声道:我去学校了,饭在锅里,别睡太久。

        知道了。林舒柔微睁着眸子,  搂着郑家文递上自己的唇亲了一下便将郑家文放开。

        郑家文笑着走出卧室,将门轻轻带上出了家门。

        走出公寓,郑家文掏出昨天买的二手的老怀表看了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她走着去圣莱西时间绰绰有余。

        郑家文前脚刚走,侯淑仪后脚带着郑向岚和郑向彤上了车。

        太太,去哪里?

        按这上面的学校名录顺序去吧。侯淑仪将昨天钱经理给她整理的小学名录递给小张。

        好的,太太。小张说着便将车启动。

        侯淑仪先去霞飞路上的德济小学,站在讲堂门口听了五六分钟,便带着女儿去下一所学校,择校总要择好的,多走几家比较比较再决定是侯淑仪此时的初衷。

        太太,圣莱西到了。小张停了车。

        侯淑仪带着两个女儿下了车,通过门卫侯淑仪见到了王主任。

        郑太太,恭迎多时啊,先喝点茶。王主任昨日便接到了钱经理的电话,一大早便来校候着。

        侯淑仪双手将茶接过:多谢王主任。

        侯淑仪将茶放在一旁的桌子上,手抚着旗袍坐了下去:向岚,向彤,问王主任好。

        王主任好。郑向岚背着书包规规矩矩地站在侯淑仪身旁。

        郑小姐好。王主任嘴角往上翘了一下,拿出一张表递在侯淑仪手边的桌子上,郑太太,您看要不要先填一下,待会去课堂若是钟意郑小姐可以直接进去听课,若是不钟意到时作罢就行。

        侯淑仪闻言觉得并无不可,拿过笔就将郑向岚的名字填了上去。

        郑太太,那随我这边来。王主任拿过填好的表带着侯淑仪往教室去。

        昨天我给大家讲了仓颉造字的故事,今天在我们正式学汉字之前我想问问,盖高楼最主要的是打好什么?郑家文站在讲堂上问道。

        先生。前排有个女学生举手,我父亲对我说过,盖楼最主要的是打好地基。

        不错,打好地基再盖楼方能坚固,这汉字就好比是国学的地基,汉字学不好学国学就会相当吃力。郑家文笑着从包里取出一粗一细两个绳子。

        此时侯淑仪被王主任引到了教室门口。

        侯淑仪往里看时人便愣在了门口,是她,侯淑仪心里翻江倒海。

        看我手里的绳子,咱们的老祖先就曾用在绳子上打结来记数字。郑家文将绳子打了三个结,古时候没有纸笔,也没有汉字,如果人们要记三这个数字,他们就会打三个结。

        郑家文说着便走到讲台上,拿起粉笔写下一个三字。

        三,我们现在就不需要在绳子上打三个结了,拿起笔画三下便是三。郑家文看向下面一群女学生笑道:现在有谁能告诉我一和二怎样写?

        郑家文话一落,便有学生举手,郑家文让第一排最左边的学生上来写。

        写的虽然稚嫩,但都对,郑家文笑道:不错,接下来写个四和五。

        那学生闻言在二的旁边画了四条横线和五条横线。

        按逻辑来讲,是没有错的,你若问我这是几条横线,我会说四条,这的确也能代表四。但如果我让你写个百呢?

        先生,你要累死我啊。学生甩了甩手。

        郑家文笑道:汉字是不会让你累死的,先回座位。郑家文收回粉笔,看向下面道:我们来看,这一和二,完全正确,那么这四究竟怎样写呢?

        教室外,侯淑仪忘记了多比较几家的初衷,将女儿就读的学校当场订了下来,那王主任高兴地上前敲了教室门。

        陶先生,出来一下。

        郑家文闻言不知出了什么事,在主任出去后对学生道:现在将你们的简易墨盒打开,先在纸上联系一二三,我待会回来选出写的最好的。

        郑家文说罢便出了教室。

        王主任朝郑家文引荐:陶先生,来,这是郑太太,今天特意送女儿来咱们学校念书的,我将郑小姐分在你的班,你可要多加照顾啊。

        陶先生好。侯淑仪面对郑家文,不知是何原因,伸出了手。

        郑家文见状将手递上去笑道:郑太太好。郑家文问好后很自然地将手收回,瞧了眼一旁的两个孩子,又惊讶地看向侯淑仪,这么年轻竟然有个这么大的女儿,保养的真好。

        哦,陶先生啊,这是郑小姐的入学表,你看一下。

        郑向岚?郑家文有那么一瞬间想起自己远在广州的侄子侄女,大脑迅速想了一遍,自己家里亲戚的孩子也没有这么大的,还真是赶巧了,同姓不说下一辈的从字也一样。

        先生好。郑向岚听见先生唤自己的名字,连忙站直问道。

        好,好。郑家文拿着入学表道:主任,郑太太,没有别的事我就带郑同学去上课了。

        快去,快去,不要耽搁给学生们上课。王主任摆摆手催促道。

        郑家文伸出手牵着郑向岚往教室去。

        郑向岚回头和侯淑仪和妹妹摆手。

        阿姐。郑向彤小短腿迈了两步便被侯淑仪抱了起来,不可以哦,姐姐要去上课学知识,不可以打扰,阿娘带你去别的地方玩,中午来接阿姐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