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七零之炮灰一家的幸福生活 > 第96章 通知书(一) (一更)

第96章 通知书(一) (一更)



        高考的志愿是早就填报了的,  乐宛上辈子虽然学校也不错,但这辈子说什么也想体会一下top2的快乐,所以志愿报的很让人心惊胆战。

        乐祖那边军校是十拿九稳,  许向国作为现役军人,  跟乐祖报了同一所学校。

        乐果和乐梵的志愿相对来讲也不差,  top2对她俩来说有点冒险,  但除了这两所学校,其他的学校都可以一试。

        这头高考过后的休息时间还没有过完,  乐宛就开始行动起来。

        怎么说她也是有点工作狂的人,这两年本职工作做的真的太少了,  她这次参加高考,  过后梧市这边的工作就得辞掉。毕竟两边距离远,  不管是印刷厂还是报社,都不能兼顾了。

        不过,  在卸下报社的职务之前,  她还想要做最后一件事。

        乐宛同许爷爷打了一通长长的电话,挂下电话的时候心里也放下不少。

        等到一月底,录取通知书已经开始陆续发放的时候,  各家的收音机里开始播放最新的消息。

        “为了进一步管理好此次高考的成绩,  教育部门决定,将本次高考中取得成绩的同学姓名和籍贯登在各省省报上。请各位同学记得查看……”

        其实,  这点手段可以起作用,但对于一些地方也许并没有那么起效。

        许爷爷这么做,也是在自己能争取的范围内尽了最大努力。

        ******

        另一边,满心打算为儿女铺路的老支书扣留了知青们的通知书。

        老支书杨德全拎着烟斗,心里满是得意。

        他管着的这个公社不得了,一下子考上了七个大学生。

        他也没有非要把这七个全占了,  而是满心打算谋个三个通知书就行,毕竟自己儿子女儿就占了俩,还有一个卖出去能得个几百块钱……

        杨德全不听广播,就算听了他也不放心上。

        登在省报上又如何,这些人在乡下本来就难看到报纸,就算看到了来找自己,那还不兴有个重名的?

        只要通知书在自己手里,这些人就翻不出浪来。

        杨德全跟摸宝贝一样颤巍巍把手里的七封通知书摸来摸去。

        小儿子说的不错,里头考的最好的就是杨向党,考到了京市的农业大学。剩下的几个也都不赖,最差也是省城的师范。

        杨德全挑了一遍,到底是心有不甘,给儿子挑了最好的京市农大。

        他不是不知道进京上学容易暴露,毕竟儿子这次所有科目加起来也就考了个一百来分。基础太差,上了大学不还是要上学?要是儿子成绩不好到时候说不准要被揪出来的!

        但是杨德全不服气啊,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了大半辈子,怎就后人里没个能读书的来改换改换自家的门庭?

        杨向党这小子,明明没了爹娘,怎还能考这么好?

        杨德全挑了三封通知书出来,剩下的四封发下去。心里想着怎么把最后一封给卖出去,好拿了钱去活动一下把家里两个小的名字换了。

        这件事得隐秘点做,就算是村里也不叫人知道,反正通知书又没人瞅见,他说自己儿子女儿考上了,谁还能说一句不是?

        杨德全正美呢,还不到半晌,呼啦啦就来了一群知青,最前头的就是杨向党。

        只见他穿着破了洞的棉衣,里面结成一团的棉絮隐约可见,脸色泛着一点红,显然是气急了。

        一群年轻人把杨德全围了个彻底,看上去颇为唬人。

        杨德全砸吧着烟斗,半点没把眼前这群姑娘小子放在眼里。

        “支书,杨向党的通知书没下来吗?”

        “不可能啊,向党是我们里面成绩最好的,没道理王妙妙都考上了,向党还没考上吧。”

        一群人叽叽喳喳,倒是没有敢上来就语气不好,毕竟杨德全是这里的支书,卡着这些知青们的方方面面。

        杨德全半点不慌,对着已经面色不好看的杨向党说道:“三娃子,你报的哪个学校?”

        杨向党说起来也是杨德全的本家,七拐八拐的,也算他一个长辈。杨向党自然不好顶嘴,答道:“京市农业大学。”

        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的人互相商量了,但多数的人都是自己闷着头报的,毕竟水平参差不齐,说出来也影响别人。万一碰上一两个心胸狭窄的,再影响了考试成绩也不美。

        杨向党更是如此,他成绩好,跟别人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志愿也是自己想了想就报上去,谁也没说。

        这时候杨德全把志愿拉出来说事,周围的知青们都滞了一下。

        京市的大学肯定是一堆人抢,所以他们都不怎么敢报。但转念一想,就算是京市的大学,以杨向党的成绩,未必就没有可能啊。

        他是这一批里成绩最好的,也是刚下学没到两年,知识点都记得牢固,比起其他人好了不是一星半点。而且他还乐于助人,帮助大家一块复习。刚考完那会儿对答案,大家都感谢他来着。说是不出意外,今年公社里能考上好几个。

        杨德全把周围这群娃娃的脸色都看在眼里,沉吟了一会儿才说道:“三娃子,按理说我不该这么浇你冷水,毕竟你是咱村最争气的一个,成绩也好。但是你想啊,别人报的正正好,所以就考上了。你报的那么高,人家京市的学校能那么好上?说不准就是差那么一分两分的。要么就是你考场上失误了,反正通知书是不会造假的,我就没见着你的通知书。”

        杨向党:“不可能!我对过答案的!我没有失误!”

        杨德全抹了一把脸:“那就是你没够上人家学校,今年那么多的学生娃娃,谁知道人家分数多高嘞。”

        杨向党不愿意相信,不论是考试还是对答案,他都胸有成竹。就算是作文他都是按照自己的记忆一字一字默写出来找老师估分,公社的老师说了,他今年指定能走。

        他是这样认为,但周围的知青们显然已经被这样的说辞给糊弄住了,想想也是,又没个分数线,那谁知道自己够没够上?说不好就是差那么一分两分的运道。

        那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志愿没报好。

        杨德全面无表情,心里却嗤之以鼻,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年轻,还能翻出什么浪来?他就算是态度再差点都行,他们也不能拿自己怎么办。但是杨德全不这样干,他当支书跟别人不一样。

        别人明面上捞好处,给自己家里人分派轻省活,只要不是过分的很,大家都不好撕破脸说什么。但与此同时,这些人的风评一般都不会太好,要是遇到什么事情,大家也都是看在这些人的地位上不吭声。

        但是杨德全不,他也给家里人安排,但是却交待大儿子当了大队长也要勤恳,分派干活的时候自己也是争在最前头。家里的大儿媳妇也被交代不能依仗着男人作妖,只能老老实实的下地干活,不能指望少干活。

        平日里说话做事杨德全也是和和气气的,半点没有仗势欺人的意思。

        现在好处不就来了?

        他一说话,就把这一群小年轻带进沟里去了。纷纷觉得是不是杨向党错误估计了自己的水平,报的学校太高了够不上。

        就连杨向党自己,都从刚开始的怀疑变得越来越颓丧,难道真的是自己错误估计了自己的成绩水平?是啊,全国那么多的学生,那么多参加考试的人,中间卧虎藏龙的就不少吧,自己就在这小小的村庄里生活,看不见外面的天地,自然不知道天有多广,地有多大。

        看着刚才还气势汹汹的杨向党一行人,现在都垂头丧气的离开了,杨德全心里的得意劲儿啊,别提了。

        成绩好又有什么用,没那个运道!

        杨德全哼着歌,心里盘算着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

        这次事情定下来的太晚,要是高考前就知道自家那个不争气的考不上,他就干脆早点准备起来了。

        不过现在也不晚。

        杨德全当天晚上提了两兜子的鲜货,带上几条烟,另外买了两瓶酒,悄悄提着去了一趟城里。

        他再能耐也不能把通知书上的名字换了啊,好在杨向党跟自家是一个姓,自己托关系找人把儿子女儿的名字改了,对村里不说,谁又能知道?

        女儿的事情难办一点,毕竟她就压根没去考试,用别人的通知书去上学的话免不了村里人说闲话。杨德全索性不打算让儿子闺女这几年回家了,对外就说两个小的被家里的亲戚安排了外地的工作。

        杨德全看的开,就那一年两年回家团聚一下的指什么用?还是得有一个好前程。

        没多久,杨德全就迈着八字步回了家。

        妥了!

        现在改个名字没有那么难,更不要说他还送了那么多东西。

        就在杨德全满心欢喜,以为自己家终于有了两个大学生,要改换门庭了的时候,公安上门了。

        明晃晃的手铐铐在手上的时候,杨德全还没有反应过来。

        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按在了炕头上了,双手背在身后,几个公安围着他家,手上举了张纸,明明白白的说了要搜一搜他家里。

        杨德全目眦尽裂,他哪里经得起搜!

        闺女儿子那两封通知书还压在箱子底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