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生新算法 > 6.5 直岛宣言

6.5 直岛宣言




NM1  相互感知


一直以来,在设想计算机的未来蓝图时,人们经常会想到马克·维瑟提出的  “ubiquitous  (普适)”概念[2],即“计算机将融入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仅靠这一概念,计算机无法激发出人类的潜力。

今后,我们需要由计算机理解并鼓励“热情”“共鸣”等激发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这在直岛宣言中统称为“Affective”[3]。



NM1.1  Affective·Service


首先,提高人类的热情和共鸣的服务(称作“Affective·Service”)会愈发重要。

以往,服务的价值在于用技术代替人工作业,以减轻人的负担。而有效运用大数据的  Affective·Service  已然超越了减轻负担的范畴,甚至可以支持人类发挥个人潜力。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服务,不仅像以往那样单纯追求“便利”,还要理解并支持“生存意义”“信念”和“梦想”。因此,基于大数据的定量人类科学将成为一项重要要素。



NM1.2  Affective·Technology


实现  Affective·Service  的技术基础是  Affective·Technology。该技术是计算机针对共鸣、热情和幸福进行理解、定量、测量、记录、分析、通信和共享的技术。要想实现  Affective·Technology,必须确立从电子学到通信、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各种新技术。我们想建立这样一项技术:利用大数据理解人们所处的状况,实现社会关注点和相关性的可视化与定量化。

其中,最基本的技术便是将人类的终极目的——“幸福”定量化的技术。



NM2  合力


20  世纪是世界规模的通信网络得以建立,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另一方面,很多传统价值被视为落伍,因而备受轻视。其中也包括人们相互合作、尊敬、帮助的价值。今后这些价值可能会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以新的形式复活。21  世纪的新技术反而会强化这些被遗忘的价值。



NM2.1  灵活的组织


未来是不可测的。因此,对社会来说,组织是否有能力应对难以预测的未来至关重要。而大数据有望推动组织应对未来。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大数据,打造一个灵活、强大、自律的组织呢?

20  世纪初期,很多活动都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而  100  年后,基本上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以组织为单位进行的,即组织成了社会的基本单位。然而,多次有人指出,作为企业基础的阶级型组织容易僵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差等。在环境变化中,很难一直把焦点放在复杂但重要的问题上[4]。我们想构建一个  21  世纪的组织体系,让各种成员发挥各自的能力,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那些在组织运营方面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例如,我们将汇报、联络、商量的重要性作为协调组织上下的常识教给了成员。但是,有人指出,今后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参与、联系、互助。我们致力于建立统筹个体与整体,享有共通视点的组织。大数据有可能为组织开辟一条通往科学与工学的道路。



NM2.2  组织的保健


各种各样的人跨越民族、年龄、性别、文化和能力的差异,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合作——今后这点会愈发重要,但同时组织产生问题的风险也提高了。对于身体的异常,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检查仪器和客观数据,同样地,对于组织存在的问题,我们能否构建一个利用数据实现科学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成员自我管理的体系?我们能否通过这种维持组织和共同体健康状态的体系,促进各类人的持续合作?我们将这一挑战称作“组织的保健”。我们通过从大量数据中导出的科学原则和反馈,努力跨越对立,推动各类人的协力合作。



NM2.3  新终身雇佣体系


大数据还可以应用于劳动和雇佣形态方面。数据应用带来的最大可能性是,会超出千篇一律的刻板数据和管理手册的限制。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忠实反映事实的数据,采取灵活的方式应对实际情况?

放到社会中,在超越刻板规定的意义上,超越退休制这种千篇一律的管理方式有着重大的冲击力。

下面举一个其他领域的例子。对于工业用的汽轮机等设备,员工需要遵守定期更换零件的死板规定。而现在可以根据有关实际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状况的大量数据,灵活地改变更换零件的频率,因而可以有效利用资产,降低成本。

同样地,关于社会人才的更替(也可视作社会体系中的一种零件更换),我们是否也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呢?归根到底,我们应该构建一种体系,让有热情、能力和意愿的人工作一辈子。也就是说,我们想找寻实现新型终身雇佣制的可能性。

一直以来,劳动都被视为赚钱的手段。因此,人们一直认为,降低工作负荷、提高报酬才是对劳动者好。但是,很多科学研究表明,工作是充实感的源泉,工作挑战才是最好的报酬。伊能忠敬和葛饰北斋的例子告诉我们,挑战无关年龄。我们致力于超越旧制度,利用数据构建符合  21  世纪“知识劳动”“服务”“革新”的雇佣和就业体系。



NM3  悉心培育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纠纷、经济波动等威胁也从未间断。而大量数据及从中发现的科学,有可能会发展为科学对抗威胁的基础设施。



NM3.1  安全的社会体系


大量数据及从中发现的科学可以预测威胁,为建立安全且更经济的社会基础设施(水、农业、气象、交通等)奠定基础。

为了推进社会基础设施中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我们需要一个实验现场来制定并验证假说。为此,我们想构筑一个国家级别的社会实验平台(验证实验的场所),通过获取大量数据并用于实验,奠定有科学依据的社会体系和服务事业的基础。



NM3.2  无国界的风险管理组织


我们需要一个能广泛收集并分析科学数据,确保世界安全以及风险管理的组织。我们暂时称之为“安全支援队”。灾害、事故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害,对世界来说是很大的风险。除了防卫,日本还有其他方法为世界安全做出贡献,并提高存在感吗?通过大量数据及从中发现的科学知识,说不定可以找到主导世界安全的道路。



NM4  科学技术的重新构建


为了在社会上应用大数据,我们必须重新构建一种与之相符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NM4.1  人类与组织的数据存储


为了促进社会和人类科学的发展,同时作为一种社会资产,构建全人类的数据存储中心至关重要。具体的应用方法尚未确定,但是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和社会改革家在使用这些数据的过程中,或许会逐渐明确其应用方法。

作为先行案例,我们用可穿戴式传感器获取了大量数据,允许在非营利研究中使用这些数据,并设立了以振兴人类科学为目的的组织——“世界信号中心”(笔者兼任中心主任)。



NM4.2  大数据应用技术的标准化主导


为了让各领域的人们都能使用(感知、解析、预测)大数据,我们必须实现应用界面等的规格化、标准化。那么,日本是否可以创造出主导世界的动向呢?再加上前面说的数据存储,如果这两项得以实现,将给社会各领域带来巨大革新。



NM5  经济的重新构建


大数据的应用还会改变我们对经济的看法。或许可以在保护自然资源(树和水)和人们的幸福感的基础上,确立新的经济评价“尺度”(经济指标)。可能也会影响人们对全球问题(南北问题等)的认识和这些问题的发展趋势。这种评价指标是不是可以超越表面的经济指标,接近其背后的限制和约束条件呢?根据这一指标,科学认识世界经状况的时代有望到来。或许可以增加为各国和个人做贡献的机会,促进世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