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 复利的鸡汤和真实世界的增长

复利的鸡汤和真实世界的增长




人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钱是怎么赚来的,人人最喜欢的赚钱方法就是投资,而投资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依靠“复利”。所谓复利,就是利息产生利息。

复利的鸡汤

假设你现在有10000元,利息是10%,那明年就会变成11000元。如果利息也能产生利息,也就是所谓“利滚利”,那么到了第二年,你就不是仅有12000元,而是10000X1.1X1.1,就是12100元。

到第N年,你的财富就是10000x  (1.1的N次方),这就叫“指数增长”。

10%的利息,  25年就能达到本金的10倍。也就是说你现在存1万元,  25年内你什么都不用干,就能获得10万元。

那为什么非得是10%的利息呢?15%不是更好?如果利息是15%,只要17年就能达到本金的10倍,34年就是100倍!如果你父母在生你的那一年给你存了1万元,那到你34岁的时候,你已经拥有了100万元。如果当年存10万元,你就有了1000万元。如果利息是20%,只要26年就能变成本金的100倍,正好结婚买房。

所以复利实在是厉害啊。要不爱因斯坦(Einstein  )怎么说,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就是复利!

要用复利挣钱,你就要自律,推迟享乐,把钱放在那里坚决不用。那些钱已经不是普通的钱,而是宝贵的种子——你只须耐心等待复利的回馈。

每当我听人说用复利挣钱,总会想起一个故事。那是一个关于鸡蛋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得到一个鸡蛋,但他没有吃。他想,如果我等这个鸡蛋孵出小鸡,把小鸡养大,还能生出好多好多蛋,那些蛋再孵出小鸡,由此鸡生蛋、蛋生鸡,我不就发大财了吗?

他这么想着,一不小心,鸡蛋掉地上摔碎了。这个人非常难过,因为他损失的不是一个鸡蛋,而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如果你觉得指望一个鸡蛋发家致富不靠谱,那么我想说的是,指望复利致富也不靠谱。这两件事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利率可能不同。

我不是质疑你的自律精神——我完全相信你能攒钱。问题不在于本金。

问题在于,你想去哪找长期的、稳定的、20%的利率。

世界上没有长期的指数级増长

在真实世界中,你不但找不到20%的利率,你也找不到15%的利率,你甚至找不到10%的利率。如果华尔街哪个投资公司说能保证10%的利率,无数人会哭着喊着把资金交给它管理。现实是,只有庞氏骗局那种非法集资公司会做这样的保证。

关于股票投资有两个基本知识,其中一个你可能不知道,另一个你早就知道。

你可能不知道的知识是,很少有哪个投资基金能系统性  地打败市场。所谓“打败市场”,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你的投资增长率高于大盘指数——比如标准普尔指数。哪怕是“老江湖”的投资经理,都没办法打败标准普尔指数。  [1]

你可能会说,每年都有人的投资回报率远远超过标准普尔指数啊——的确有很多,但无法排除运气因素。你看看今年投资表现排名前十的公司,再看看去年排名前十的公司,会发现这两个名单非常不一样。你可以一时打败市场,但你没办法长期打败市场。

你应该知道的知识则是,就连大盘指数也是有风险的。咱们看看下图标准普尔指数过去40年的历史  [2]  :

市场综述:标准普尔500指数  2,751.29f3.58(0.13%)

日  K  周  K  月  K  季  K  年  K  5  年  K



大部分时间内它的确在增长,而且可以连续很多年增长,回报率大大超过把钱存银行。但是请注意,它也有下跌的时候——你永远都不知道它明年到底会增长还是下跌。

两个知识放在一起,这就意味着,没有哪个投资机构能承诺在20年、30年的时间内年年都给你一个比较高的回报率。据我所知,有一个叫文艺复兴的科技公司最近这些年做到了高回报率(它用的投资算法不一定是可持续的,而且它不轻易接受新客户),这一点几乎所有公司都做不到。

所以,我对复利赚钱模式的质疑在于,你找不到长期稳定地给你10%回报率的地方。

事实上,那种指望根本就不符合自然规律。真实世界中就不存在长期的指数增长的东西。

真实世界里的増长

真实世界里一个东西的增长,常常呈现出数学家说的“逻辑函数”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3]



你可以忽略其中所有的数学细节,记住这个形状就可以。很多学者把这个形状称为“S  曲线”。一  般公司业务的增长,常常就是S  曲线。

我们可以把这个曲线分成婴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4]



在婴儿期,公司刚起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是不挣钱的。

你一直坚持下去,有一天新产品销路打幵了,公司就会迎来一个高速增长的扩张期。扩张期的增长就非常像指数增长。用户带来口碑,口碑又带来新用户,整个过程是个正反馈的过程。但是这个指数增长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你的增长速度会很快衰减下来,到达一个平台,这时公司相当于是一家成熟的公司。为什么一定会遭遇平台呢?因为市场是有限的。终有一天,竞争对手会赶上来,或者你发现全国有可能买你产品的人都已经买了你的产品,你的营销手段到顶了。

这种增长现象在自然界也存在,比如下图美国每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也符合S  曲线

所以千万别信什么“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之类的论断,病毒不会一直扩散,是会被控制住的。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年份)

1980—1995年美国艾滋病病毒新增感染病例

#  "「1

下图全世界手机用户的增长情况,也完美符合S  曲线。  [6]

OCS  呀  AOOOCS  寸  VOOOOCN  文

—————  ———
一幵始涨得很慢,然后连续20年手机用户数快速增长,而到今天,据说全世界已经有77亿个手机用户,每10个人拥10.3个手机  [7]  ,你还能指望它快速增长吗?

所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长期的指数增长”这种事情。正所谓花无百日红,潮起又潮落。

那难道说一家公司到了一个平台就没指望了吗?也不是。如果你能制造一个新的增长点,就可以突破平台。
比如,艾罗伯特(iRobot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家用的扫地机器人,有过快速增长,但在2009年遭遇了平台期。就在这时,他们幵辟了一个新领域,研发出了医疗看护的机器人产品,结果获得了第二轮的高速增长。  [8]

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行,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新的增长。理想情况下,一轮又一轮的创新带给企业一拨又一拨的增长。但就是这样也是很难的。如果仅仅是对原有产品的改进,并不足以带来新一轮增长,也只能维持而已。比如我们看苹果公司iPod  这个产品的销售历史,虽然历经多次创新,但总的来看还是一条S  曲线,如下图所示。  [9]



真实世界里就算是不断创新,也很难有持续的高速增长。整个地球的人口就那么多,购买力就这么大,苹果公司再厉害,就算将来卖汽车、卖游艇,总不能卖飞机吧?就算真的卖飞机,也不可能每家每户都买他家的飞机吧?

长期的指数增长,根本不符合自然规律。

回报越高,风险越大

你可能会说,我专门把钱投给处在成长期的公司,行不行呢?也不行。

成长型公司的未来都尚未可知,可能变成伟大公司,也可能发展几天就没了。就好像我们说的那个鸡蛋,搞不好就摔碎了。

再者,即便你判断出这家公司的前景确实很好,但问题是,难道别人就看不出来吗?上市公司的未来前景其实都已经包括在它的股价里了。我们看市场上有很多市盈率(P/Eratio  )特别高的公司,当前的盈利非常少,股价却特别高,这就表现了市场对它们未来的预期。等你想起来买它们股票的时候,它们很可能根本就没有被低估。



所谓投资,就是在风险和回报之间做一个取舍。你要安全可靠,回报率就很低;你要高回报,就得承担高风险。

马克思(Marx  )引用托马斯•约瑟夫•登宁(ThomasJosephDunning  )的话说,10%的利润就能让资本活跃起来,50%的利润就得铤而走险,100%的利润就可以犯法,300%就得冒绞首的风险——没有这个觉悟,当什么资本家?

普通人投资,如果你没有时间一天到晚研究股票,特别是如果你认为自己并不比专业投资经理更了解股票市场,最好的办法大概是去买指数基金。请注意,这个“指数”(index  )可不是“指数增长”的那个“指数”(exponential  )。

这个道理就是,想“用钱生钱”,就得冒险。就算放高利贷,还得担心钱能不能收回来——古代民间借贷利率之所以那么高,就是因为很多钱根本收不回来。现在买个利率为6%的理财产品,人家还得评估一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买国债,把钱存银行,都还有能不能打败通货膨胀的风险。

在真实的世界里想要发财,要么你拥有某种稀缺的能力,要么你掌握稀缺的资源,要么就是你有眼光。而眼光,说白了,不管是选择投资机会还是选择职业,跟运气非常有关系。当然,投资不等于赌博,运气是可以管理的,但是你不能不承认运气的作用——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那些金融产品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让人用存钱的方法发财。

其实在一个金融发达的社会,年轻人不但不应该存钱,而且应该借贷花钱。刚毕业的年轻人又要成家立业又要吃喝玩乐,这时候怎么存钱?过去人们总是年轻的时候想用钱却没钱,老了不用钱了却有很多钱,金融的重要作用就是把这个时间上的差异给抹平。

那些把发财的希望寄托在复利上的人,是认知上的懒惰者。当别人拼命工作甚至冒着风险创业的时候,他们唯一的自律就是少看两场电影、少吃一顿大餐省钱。当别人努力研发创新的时候,他们唯一动脑的地方就是算算以这个利率25年后在理论上能带来多少钱。他们难道不觉得,这想得太简单了吗?

最后,据有人考证  [10]  ,爱因斯坦根本没说过什么“复利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这种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