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 竞争越激烈越好吗

竞争越激烈越好吗




经济学有个关键词叫“激励”,英文是incentive  。学经济学时,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苹果价格变高,商家就会想方设法增加苹果的供应;地铁票提价,乘坐地铁的人就会减少,这就是人对价格激励做出的反应。既然激励这么好使,政策制定者,特别是政府机构和公司的管理人员,也想搞一些激励让人做出反应。

但是有些反应可能会违背初衷。

比如,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搞了个内部的竞争。按照业绩排名,排前面的员工能拿很多奖金,而排名靠后的则面临被开除的危险。这种激励就有可能出问题。我们设想,如果竞争过分激烈,员工不但自己会更加努力工作,也有可能为了提升名次而作弊,甚至对同事搞破坏。

所以经济学家非常想知道一个激励政策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分别有多大。

《魔鬼经济学这本书里讲过作者史蒂芬•列维特(StevenLevitt  )的一个研究。美国某些地区实行了用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评估老师的业绩以后,有些老师会直接给学生泄露答案,帮学生作弊。而列维特这个研究之所以有名,就在于作弊本来是件很隐蔽的事儿,但他使用了一个特别聪明的方法抓住了证据。

这样的研究很难得。大多数情况下是你明明感觉这个政策不行,但你就是很难找到切实的证据。

《美丽的运动博弈论》)这本书里有一个关于竞争加剧的研究,是作者本人参与的。我们前面讲系统思维说到“坏政策和好政策”时,列举了中国足协的几个坏政策,这里我们说一个国际足联的坏政策。

三分制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还记得1990年的世界杯。那届世界杯的一大特点是进球数太少,好多0:0、1:1的比分,国际足联觉得有点对不起观众。

1994年世界杯在美国举行,国际足联很希望借此机会幵拓美国的足球市场。国际足联想,美国人喜欢刺激,在美国流行的比赛一般比分都很大,要是总不进球观众肯定没法感兴趣啊。为了取悦美国观众,国际足联改了一个规则。

以前小组赛赢一场得两分,平一场得一分,输了不得分——现在改成赢一场得三分,平一场还是得一分,输了还是不得分。平局和取胜差距非常大,这就意味着打平对两个队都是一种惩罚。国际足联设想,新规则下球队肯定会想方设法、宁可冒险也要争胜,比赛会更加激烈,进球会增多。

1995年,国际足联把这个规则推广到了全世界,要求所有成员国在联赛中必须使用三分制。当时我看报纸说中国足协一幵始还不想在甲A  联赛搞三分制,跟国际足联说我们的球队还没准备好,能不能先等等……国际足联说不行。

经济学家特别喜欢这种突然的政策变化,等于是拿人做实验。我们来看看三分制下,比赛是不是更精彩了,进球数是不是增加了呢?

争胜与保守

三分制实行后,竞争加剧了,比赛的激烈程度确实会增加,球队会为了赢球而更加努力。但激烈竞争之下,破坏性的行为会不会也增加呢?比如恶意犯规、中国球迷说的“卧草”(假装受伤倒在草坪上拖延比赛时间),这些上不了台面的负面行为是不是也会增加?如果正面和负面行为都增加,那比赛到底是更好看还是更不好看,可就不一定了。

选择研究足球项目好就好在数据详细,所有这些都可以量化分析。

研究者考察的是西甲联赛的两个赛季:一个是旧规则实行的最后一年,也就是1994/95赛季;一个是新规则实行之后的第四年,也就是1998/99赛季。之所以等四年是因为球队适应新规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这时候球队在新规则下的打法已经成熟,只要对比这两个赛季打法的变化,就能知道新政策到底带来了什么。

结果是正反两方面都增加了。

下面这张图  [1]  是西甲联赛实行三分制新规则前后,主场球队跟对手的比分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