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破局:中国经济新机遇 > 金融为实体服务,“割韭菜”的刀子变钝

金融为实体服务,“割韭菜”的刀子变钝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北京,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以时间换空间,金融定调为实体服务,以后不会让富豪利用金融市场,使富翁更富、穷者当“韭菜”。“割韭菜”的事情还会有,但数量会减少。

2016年12月14日到16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经济保持稳定,金融定调为实体服务,以时间换空间,以后不会让富豪利用金融市场,“割韭菜”的事情还会有,但数量会减少。

金融去杠杆,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重中之重,货币“保持稳健中性”,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无论是股票、债券或者房地产市场,一定会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如果风雨飘摇时央行必须出手,当局不会允许再出现类似2015年上半年股票市场崩盘等现象。但市场阵痛加剧,去杠杆一定是震荡加剧的过程。

新成语“房住不炒”

2016年地产升温,“十一”之后热门城市出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有人认为这是为了扼制房地产,其实是为了控制金融风险,以免出现中国金融危机。

2017年,坚持“房住不炒”,也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不同的城市施用不同的政策。

市场反应迅速,热门城市降温,二三线城市增加人口去库存。很有意思,高铁时代原本是人口继续向大城市集中的过程,但从控制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角度看,又必须引导人口向三四线冷门城市流动。看最后“拔河”,政策与市场谁的力气大吧。

房地产还会惯性增长,从总体来看,房地产保持稳定不疯涨,已经算是给政策一个天大的面子。但从个别城市来看,有些仍然狂涨,最近在东部沿海看了两个热门楼盘,那场面可以说是热火朝天。有些库存去了十年没去掉,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的三四线城市。

资金外流渠道被堵,而境内实际通胀难以回落,因此,房地产作为重要投资品的实际功能,暂时不会变。本质上,目前的政策是为了降低房地产投资杠杆,让购房者付出真金白银,而不是要禁止投资,这做不到。

股市曾经为融资而生

无论是国企重组,还是发展新经济,融资压力有一半在股票市场。最早,A股的诞生就是为了融资用的,自带镰刀属性,在2015年后的四五年时间里,出现大牛市是不现实的,因为股票市场压力太大;去产能、创新、上市与重组等压力,2017年只会大于2016年。

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16年前11个月,海外16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共有231家中企上市,合计总融资2714.25亿元人民币。其中,182家中企在境内市场融资1243.89亿元人民币,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分别下降5.2%、18.9%。

从平均融资额看,2016年,境内市场每家上市公司平均融资额达到6.83亿元,同比下降14.4%。

表面上看是融资额下降了,但上市家数并不少,尤其在2016年上半年IPO基本停滞的情况下。到了下半年,IPO速度变得极快,截至2016年12月16日,每周都发IPO批文,持续了7周,按照这样的速度,排队的700多家拟上市公司一年可以全部上市,这被质疑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

监管层为什么坚决保IPO?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直接融资,融资功能依然是股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再融资会被严格控制,无关痛痒的重组、旨在增加资产泡沫的重组与定增等,都要小心了。2016年12月15日,广田集团公告,决定终止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涉及收购资产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公司股票将于12月16日起复牌。同一天,*ST南化决定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12月16日,  TCL集团公告,TCL集团重组停止,TCL集团、深纺织A股票将于12月19日复牌,并分别承诺两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12月18日,万科A公告终止与地铁集团重大资产重组。

截至2016年12月16日,2016年约有230家企业发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或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公告。2015年全年,这一数据仅为50多家,这个重大的变化,显示“割韭菜”的刀子变钝。

由于股票融资压力巨大、货币去杠杆,所以大牛不可能;由于股票市场的重要性,所以大跌也不可能。用震荡换空间,是必然之选。

至于其他交易所,除了期货等市场外,那些假借着金融创新的名义成立的各类不靠谱的文交所、稀有金属交易所等,将受到严控。一场债券回购的危机,替2016年画上了句号,这预示着2017年的句号,将是“严监管”和“去杠杆”。

P2P、稀有金属交易所大规模重演根本不现实,就是有富豪“演员”,也没有任何监管部门愿意配合演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