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破局:中国经济新机遇 > 看准目标,未来的投资机会都在这里

看准目标,未来的投资机会都在这里




套路很深的投机者将被驱逐出市场,以前大鳄们一帆风顺,2016年却在股市吃了大亏,显示A股的利益版图正在瓦解,中国市场正在形成新的投资模式。

未来的投资主线

低调的刘士余先生说话以直白著称。直白的语言背后,显示证券市场的基因正在改变,利益版图重新划分,一切直指实体经济发展。

1.定增吃大亏

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17年1月17日,近一年已实施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共612家,其中200家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定增价,占比32.36%。受行情影响,深市个股跌幅较大,在跌破定增价的个股中,沪市个股52家,深市个股148家,深市跌破比例高达74%。苏宁云商亏损金额高达81.91亿元,成“定增亏损王”。

能低价参与定增的,基本上是利益链条的重要一环,现在利益链条部分崩塌,找不到接盘人。2017年再融资严格监管加上新股上市数量不减,“定增暴利”会成为历史名词。

靠定增、炒概念的传统公司要小心了,市场要的是有生命力、有创新力、有国际能力的公司,苟延残喘的公司别指望再融资暴发。

2.布局中概股回归的资金

由于世纪游轮等中概股回归的暴利是百年一遇的盛况,很多资金如飞蛾扑火一般扑向私有化的中概股的怀抱。

此次刘士余先生明确表态:“去年初中概股回归一度盛行,应认识到,在美国上市不回来,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另外,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标准不比美国等其他市场低。中概股回归之路是单向道,中概股回归的估值如2014年、2015年一样疯狂,但风险也在加大。

一些机构因此受损,私募基金经理但斌先生坦诚地表示:“2016年犯的最大失误就是投资了私有化的中概股,我们表现较差的产品基本为此类型产品。以汉景港湾3号为例,产品于2015年股灾期间的回撤仅为3%,优于上证28.4%的跌幅。但2016年以来的回撤高达20%,高于同期上证10.8%的跌幅,其中除了熔断期间的回撤之外,最主要的回撤来源于投资中概股私有化的亏损。”据我所知,一些机构比但斌先生的亏损还要厉害。

3.杠杆交易下降,韭菜不够塞牙缝,旱季里巨鳄互食

疯狂的杠杆交易已到尾声,最典型的是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将受到严厉监管。

在2017年年初召开的保险资金动用专题培训会上,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未来要把“防范风险和强化监管”作为重中之重。保险资金要做长期资金的提供者,不做短期资金的炒作者;要做善意的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者。当前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非理性举牌、与一致行动人非友好投资、跨境跨领域大额投资和并购、激进经营和激进投资、产品多层嵌套和监管套利等。

高杠杆就是大鳄的水,水没了意味着旱季来了,没有食物,大鳄互相吞食。一些清醒的小鳄主动退出。四川金顶平价转让、中科招商2017年春节前后“清仓式”减持8家上市公司、东北电气杠杆买家清仓撤退等信息频频爆出,显示杠杆买壳生意已失去以往的套利诱惑,壳价将进一步降温。

清算过程在持续,市场最有名的“四大系”土崩瓦解。这么说吧,如果这几年巨鳄还活得挺滋润,不光中国金融完蛋,实体也会完蛋,从上到下的转型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从2016年开始延续到未来数年,投资风向明确转变,西风转向东风,能够稳健运营的实体经济企业家、能够脱颖而出的创新企业创新家、转型成功的蓝筹企业改革者是真正的稀缺资源。

控制地方政府负债  PPP项目不能做

2017年年初,一则新闻被疯传,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5万亿元。要知道,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数很高,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56万亿元,2016年是59万亿元,只要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较低的2016年的8%,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将轻松超过60万亿元,最终的结果是63万亿元。2013年之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每年都超过20%。

中金固收团队研报发布的数据更可怕。他们认为,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会小幅滑落,制造业可能小幅上升,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改善更可能是来自基建。2016年全年基建名义增速为15.7%,预计2017年基建名义增速可能高于2016年,可能回升到16%~20%。

固定资产投资可以稳定经济增长,带来的可怕后果是亏损与高负债。投资并不一定带来通胀,无效的投资才会带来通胀。以机场建设为例,  2017年2月1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建以及续建74个机场,建成机场超过50个,到2020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由2015年的207个发展到260个以上。

表面上这是好事,其实未必。有数据称,全国190多家机场亏损比例高达70%~80%,亏损面巨大,仅有大约50家机场盈利,支线机场建得越多,亏损越大。不要动不动跟美国比,人家从东到西经济发达地区路途够远,我们国家经济集中在漠河—腾冲以东,尤其是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内部,高速轨交已经足够,很难想象苏州、无锡、上海、杭州、嘉兴这些城市布满铁路。

无论是公司接单还是PPP模式,大型企业与地方政府债务必定上升。

根据瑞银证券的研报,非金融部门债务总额在2016年底达到205万亿元人民币,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77倍,这一水平高于2015年同期水平——175万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GDP的2.54倍;自金融危机以来,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总额一路飙升130个百分点。

政府债务约为GDP的68%,家庭债务约为GDP的45%,企业债务约为GDP的164%,企业债务比例达到了世界之最,远高于2008年的0.86倍水平。尤其投资量增加,意味着信贷增长,中国债务规模或将进一步上升,预计两年内超过GDP的300%。

债务上升表现在两方面,明面上是贷款数量上升,也会通过地下通道。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新增贷款2.03万亿元,创一年新高。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2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52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799亿元。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上海1月份贷款数据同样如此。房贷下降,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银行跟着政策走。

基建自筹资金越来越多,恐怕不是债务情况好转,大概率是资金绕道走的结果。中金固收团队的研报显示,近期非标融资绝对值及占比快速上升,过去一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净增加3.36万亿元;且微观调研反映近期非标项目仍较多,所以,央行稍微收紧货币,短期同业拆息利率就随之上升。

这一切表明,债务上升,但债务不会崩盘;原因在于货币购买力下降,钱不值钱了。

未来有前景的企业在这些领域

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了新能源车领域,这是能够拉动经济的前景行业。

2018年4月爆发的中美贸易战,让大家体会到中国互联网行业刻骨的“芯痛”,智能互联、芯片、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也将是投资溢价的重点领域。

还有高端消费。2017年年初,《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相继报道了普通商品物价上涨的消息:“继价格高高在上的一线白酒、阿胶涨价后,牛奶、榨菜,甚至是常用药品也在本月不断爆出涨价的消息。”

据《南方都市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20日,已有燕塘乳业、涪陵榨菜、马应龙、古越龙山等多个快消企业宣布为应对成本上涨压力而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考虑到涨价将蔓延到生活日用品,紧缩政策暂时不会改变。但价格逆势而涨的高端消费,投资前景不错。

无论货币如何理性,债务如泰山压顶,为了活下去,货币购买力下降是大势所趋。人们只有两种应对方式:一是赚到钱赶紧消费,二是赚到钱交给诚信、专业的投资机构。

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成功,就是有潜力的企业成功的过程,对于个人而言,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将资金与未来有前景的企业、经济发展有动力的城市结合,是主要生存法则。

*  *  *

[1].  鲜言,曾作为律师参与过追回流失在国外的圆明园兽首追索案,后于2012年正式进入资本市场。他先后掌控过两家上市公司,并做出了奇葩更名、提出1001项奇葩议案等行为。2017年2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操纵股价,证监会对鲜言处以约34.7亿元的罚款,并对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