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的意义何在

很多人认为,论证不过是花样翻新地陈述自己的偏见罢了。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论证让人生厌,毫无意义。在一部词典中,“论证”(argument)的一条释义是“争论”(disputation)。于是,我们有时说两人“have  an  argument”,意思其实是“这两个人争论了一番  ”。这种用法太常见了。但真正的论证不是这样的。

在本书中,“进行论证”意味着拿出一组理由或证据来支持一个结论。论证不仅仅是表达观点,也不仅仅是争论。论证是用理由去支持某些观点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论证绝非毫无意义;事实上,它意义非常。

论证意义非常,首先因为它是确定哪些观点较为优越的一种方式。并非所有观点都有相同的说服力。有些结论有很好的理由来支撑,有些结论的理由就差得多。但我们往往分不清楚。我们需要对不同的结论给出论证,然后评估论证,看看它们的说服力究竟有多强。

在此处,论证是探究问题  的一种方法。例如,一些哲学家和激进主义者认为,工厂化养殖肉畜给动物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是不合理、不道德的。他们说得对吗?如果只是看现有的观点,我们未必能作出判断。这涉及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对论证进行探究。例如,我们是否需要对其他物种承担道德义务,抑或是说,只有人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人类如果不食肉,生活会变得怎样?有些素食主义者寿登耄耋。这是否表明素食更健康?或者,当你想到很多非素食主义者也非常长寿时,这种论证是否就不再有效了?(你还可以追问,是否素食主义者中长寿者的  比例  更高  )或许,实际情况是,健康的人更有可能成为素食主义者,而不是素食主义者更容易身体健康?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考虑,事先谁也不清楚答案是什么。

论证意义非常还有另一个原因。一旦得出有充分合理依据的结论,我们会用论证来阐明、辩护。成功的论证不只是重复结论。它会提出理由和证据,使其他人接受这个结论。例如,如果你确信,我们的确应该改变当下饲养、利用动物的方式,那么你必须通过论证来阐明结论的得出过程。你说服其他人的办法就是:把说服你自己  的理由和证据拿出来。持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并不是错误。错误在于,除此之外你什么都没有。

论证是练出来的

通常而言,我们是通过下结论  学会“论证”的。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会先提出结论——愿望或观点——而不是提出一整套说法予以支撑。有时这是行得通的,至少在我们非常年幼的时候。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与之相反,真正的论证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列举理由,得出与实际证据相符的结论,考察反对意见,等等——这些都是后天习得的技能。我们不得不长大成人,必须把愿望和观点暂且放下,开始真正去思考  。

学校可能有帮助,也可能没有。课程要灌输的事实和技能越来越多,很少鼓励学生提出需要自己论证才能解答的问题。的确,美国宪法规定实行选举人团制度——这是事实——但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个好主意吗?(就此而论,它过去是个好主意吗?无论如何,它存在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的确,很多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其他地方有生命存在,但是为什么?论据何在?各种答案都能找到理由。最理想的结果是,你不仅了解到了其中的一些理由,还学会了如何衡量其优劣——以及如何独立寻找更多的理由。

大多数时候,这同样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本书会帮你实现!此外,论证自有其吸引人之处。我们的头脑会变得更加灵活机敏,跳出条条框框。我们会逐渐意识到,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带来多么大的改变。从日常家庭生活到政治、科学、哲学,甚至宗教,各种论证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供我们思考,我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论证。论证能够让你进入这些当下的、新鲜的对话当中。还有什么比这  更好的事情吗?

本书框架

本书从最简单的论证出发,继而讨论较详细的论证,最后论述其在议论文与口头陈述中的应用。

第一章至第六章讨论如何构建和评估简论(short  arguments)。简论只是简单地提出理由和证据,通常只有几句话或一个段落。从简论开始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它们很常见,已经融入日常对话。第二,较长的论证通常是对简论的详细说明,或者是将一系列简论连在一起。如果你先学会了做出和评估简论,之后就可以加以扩展,用于文字或口头形式的详论。

从简论开始的第三个原因是,它们不仅是常见论证形式的极佳例证,也显明了论证中的典型谬误。在较长的论证中,挑出论证的要点可能更加困难,发现主要谬误亦然。因此,尽管有些规则在首次提出时似乎显而易见,不值得专门谈,但要记住,这些简单例子会让你受益匪浅。还有另外一些规则,即便在简论中也很难理解。

第七章会教你做详论,先写提纲,然后逐步充实;详论同时,你需要考虑反对意见和其他可能性。第八章深入议论文写作。然后,第九章补充了针对口头陈述的规则,第十章讨论公共辩论的问题。再强调一遍,以上三章都以前六章为基础,因为详论本质上是对前六章讨论的简论进行组合与丰富。但即便你使用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自己写议论文或做口头陈述,也不要直接跳到后面几章。这本书非常短,一口气从头读到尾也不费力;如果你这样做的话,读到后面几章时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必要的工具。教师可以在学期初让学生阅读前六章,到了写议论文或做口头陈述的时候,再指导他们阅读后面四章。

本书结尾有两个附录。附录一列举了各种谬误:这些使人产生误解的论证是如此迷惑人、如此常见,它们甚至有自己的名字。附录二提供了构建和评估定义的三个规则。在需要使用它们的时候就请使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