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哲学启蒙系列 > Q22:幸福是什么?

Q22:幸福是什么?




有的人会说,哪个时候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那你就是幸福的。但是正如吸毒者这样的极端例子所示,幸福不是一瞬间的感觉。再考虑到我们是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的,幸福就不是“自己觉得幸福”就可以的。原本这个问题问的就是“幸福”的含义,“觉得幸福”并不能成为答案。我们确实在追寻什么,但是却不能清晰地看到追寻的东西。



土屋贤二:

“要定义它,要实现它,都不是简单的事。”


关于幸福,有一句格言为人所熟知:“当你去追求幸福的时候,幸福就会逃走;当你不再追着它的时候,它就会在不知不觉间降临。”为什么呢?因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要实现无数只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的事情。不管是拥有多少财富、健康和爱的人,如果知道很快将会有陨石或者核弹从天而降,也不会感到幸福吧。如果所处的环境不能保证像陨石、核弹、地震、战争、疫病这些情况不会发生,那么就无法感到幸福。仅仅是眼睛里进了沙子或者被蜜蜂蜇了一下这样的事情,也能让幸福远离。那些一定会到来的衰老、死亡,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是会夺走他们的幸福。这些都是靠自己的力量无法避免的事情,所以幸福不是光靠自己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

而且,我们也无法回答出幸福究竟是什么,因为我们无法将陨石、核弹这些无数导致不幸福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如果一定要回答的话,也只能说“一般人大都将处于顺境称为幸福”,但是这并不能成为答案。因为“一般”是指什么,“顺境”又是指什么,这些关键的问题都没有说清楚。

因此,关于“幸福是……”的答案都是不充分的。比如,认为“幸福就是可以一对一直接与神见面”,“幸福就是拥有无论发生什么都稳如泰山的强大内心”,“舍弃欲望就能获得幸福”,“幸福不幸福主要看人内心的感受”的人,认为“自己觉得自己是幸福的,那就是幸福的”的人,如果陨石、核弹的危险迫在眉睫,即使能与神见面,即使拥有稳如泰山的强大内心,还能感到幸福吗?当知道家人(或者是重要的朋友)身患重病,还能够感到幸福吗?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听说了非洲的孩子仍有饿死的情况,还能够感到幸福吗?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说“我感到很幸福”,那么我们认为这个人不是不正常,就是没有正确使用“幸福”这个词。自己一个人就算再受上天眷顾,也是不会感到幸福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内心的想法”纵然不是幸福的关键,也是要素之一。很多妻子原先将胡子拉碴又肥胖的丈夫视为自己获得幸福的阻碍,但是在大地震的时候却会想不管他有多丑,只要能活着就是幸福,内心的想法由此发生了改变。人们有可能怀着“不能活到500岁真是遗憾”“不能成为资产亿万的大富豪就是不幸的”之类的想法一生都沉浸在自己的不幸当中,也可能会想虽然这世上有很多导致不幸的原因,但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平安无事地度过的每一天就是无上的幸福。拥有众多的可能性就是“幸福”的特点,而能够选择这种可能性是人的特权。



雨宫民雄:

“幸福,正在逐渐失去的场景。”


幸福是个让人一听到就会胸口发热的词。意志消沉的时候,如果有人把手放到你肩上,对你说“一定会幸福的”,心中就会产生新的勇气;开心的时候,跟对方说“我们真是幸福”,喜悦就会成倍增加。幸福这个词是能够让我们充满活力的咒语一般的词语。

因为是咒语一般的词,所以没有人会去认真思考其中的含义。如果有人直接提出“幸福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大家都会感到难以回答。所以我们就先把幸福的含义这个问题放一边,先来思考一下幸福这个词都是在怎样的场合下使用的。

一家团圆围着餐桌吃饭,是幸福;和朋友一起玩儿,吵架,又和好,这也是幸福;和邻居叔叔阿姨一起互开玩笑,一起合力做节日活动的准备工作,这也一样是幸福。

家人、朋友、社区,这些人与人直接接触的空间是幸福这个词语的故乡。事实上,在不是人与人接触的空间使用幸福这个词,听起来会有点不太合适。例如,每当听到那些以创造并维护社会秩序为己任的政治家和法学家随口说出“国民幸福”这样的话,总是会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

在和社会相反的方向上,也有着不属于人与人之间接触的维度,那就是独立于社会的个人。在个人的生活方式上,用幸福这个词也是不合适的。当我们自问“我应该怎样生活”时,能不能幸福不是关键的问题。

总之,我们可以认为社会和个人的中间地带是幸福存在的空间。在社会和个人这样的人为因素之间,存在着家人、朋友、社区这样自然的接触空间。因此,幸福的内涵,可以认为是远离人为因素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接触带来的喜悦。幸福这个词能够给我们带来活力,也是因为它唤醒了我们向往自然的本能吧。

但是,在日渐国际化的今天,人、物、价值观、信息在整个世界流动,要维持这样一种自然的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家人、朋友、社区已经不再是充满温情的接触空间,而变得只不过是政治经济的一个单位。近来,随着手机的普及,无言的信息交换已经渗入了人与人之间。

我觉得这种趋势已经无法阻止了。幸福这个词也逐渐变成了一个缺乏实质的咒语,人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将附属于社会活力和经济效果。

虽然如此,对此无法忍受的人尚有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作为社会对立面的个人生活下去。此时,就必须要做好在生活中不依靠朋友的准备,所以是一种很艰难的生活方式。但是比起既无法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又不得不被社会趋势裹挟着往前走,或许要好一些吧。



后记


中考补习学校四谷大塚出版了一本面向小学生及其监护人的月刊杂志Dream  Navi,向我约连载稿件,于是我就做了《哲学家,请回答!》这一采用哲学家答小孩子问形式的策划,并于2011年7月开始连载。我负责思考每次的问题,并决定回答这个问题的哲学家。首先,这是很让人开心的事情。比如就“人有了不起和平凡之分吗”这个问题拜托鹫田清一先生和野家启一先生时,我就一个人偷偷地笑了。而当精彩的稿件返回时,则更令人喜不自胜。偷偷说一句啊,我还读了两位执笔者的稿件,私下里给二者定了个胜负:“还是这个更有道理。”执笔者们的反应各有不同,有的人的稿件会令人感到吃惊,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灵活地写啊,有的人则苦笑着说很难写,有的人则在写的时候不想在意目标读者群的问题,但是也都是令人愉快的。说起来,在向伊势田哲治先生约稿的时候,还发生了让我佩服不已,或者说让我吃惊不已的小插曲。当拜托他写稿时,得到他的回答“既然这样,如果可以,我就接受这个任务了”,并附上了稿件。当负责联系的人回信说“那就拜托了”,他直接回了“那就请用那篇稿子吧”,真让人哑口无言。相反,也有人迟迟不给稿件,并因此与负责的人之间产生了些许不愉快。就这样,这个栏目一直连载到2013年4月。在此,我想特别向跟我一起想这个策划,并负责杂志连载工作的神成明音编辑表示感谢,并希望能与他一起分享此次成书的喜悦。连载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变成了关口刚先生,他也在很多地方给予了我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本书的内容与杂志上刊登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也有若干稍做变更之处。此外,对于各个提问,此次我新加上简短的意见。本书由松本佳代子小姐负责编辑,细野绫子小姐负责装帧,本田亮先生负责封面设计。在以上诸位的努力下,如您所见,才有了该书精心完美的呈现。以上诸位都是与我一起完成该项工作的团队成员,不准备再多说感谢的话,我谨代表所有参与本书制作的人,厚着脸皮说一句:真是做了一本好书,很高兴。

2013年夏  野矢茂树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哲学家,请回答!:小孩子的哲学大问题  /  (日)野矢茂树等著;傅玉娟译.  --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7

ISBN  978–7–5086–8860–2

I.  ①哲…  II.  ①野…  ②傅…  III.  ①哲学-儿童读物  IV.  ①B–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74477号



哲学家,请回答!——小孩子的哲学大问题

著者:[日]野矢茂树  等

译者:傅玉娟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