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少即是多”的理念



想想你自己买书时会被哪些因素打动。章节分明、脉络清晰;(非虚构类图书)图表丰富,没有大段的文字阐述;排版合理,“留白”足够,便于阅读;“分包”合适,每个部分学起来都不费劲(如果你只有很短的碎片时间用于阅读,那么这一点尤为重要);阅读体验比文字密密麻麻的“教科书”要好。

如果把你的书按照这种留白充足、易于阅读的方式去设计,那么同样的字数,书的页数就会多出来一些……

当我们坐下来写作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告诉读者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不论是自己精通的专业知识,还是精彩的小说故事。

但是,这样做反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为什么?因为将你想呈现的内容分解成多本中等厚度的书(100页左右,平装本大小),可以收到以下好处:

•  读者会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因为书的排版合理,易于阅读和学习。

•  身为作者,你将收获更多的尊重和权威,因为你不仅写了一本书,还创作了一个系列作品。

•  你能赚更多钱!一本书,不管多厚,人们愿意为之付出的金钱是有限的,而同样的内容分成几本,人们会更愿意掏钱来买每一本较小的书。

•  你可以规划出书的间隔,这样就能有更多写作的时间,让读者真心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同时也避免一下子给读者过多的信息。

所以,“少即是多”——更少的信息,以更好的方式传递,比一下子给读者太多内容的效果要更好。

反观你当前的写作项目,思考以下问题——怎样运用“少即是多”的理念,为你和读者实现更好的结果?(这样写起来也能省力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