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研究细节



这是什么意思?对于虚构类作品,细节能在读者脑中创造“书中的世界”;对于非虚构类作品,细节能给你的言辞增加权威性。

假如你读到一篇小说,书中写到骑马,而你作为一个懂骑马的人,发现书里用的术语全是错的,这立刻就没法读了。不管作者的写作技巧多么高明,都无法再让你投入阅读中去,因为错误的术语总会让人跳戏。

对历史小说而言,亦是如此。如果小说设定在某一历史时期,而用语却是现代的,或者关于服饰的描写、社会行为的设置不符合那一历史阶段——那么,对该历史阶段感兴趣并相当了解的人就不会读你的作品了(理论上,这部分人群正是你的理想读者群),因为你没有做足研究,使一切描写符合历史实际。

对非虚构类作品来说,不管是“教科书”、回忆录还是其他类似题材,关注细节的道理同样适用——背景设定要正确,回忆录的年表要准确,检查所陈述或引用信息的科学真实性——没有什么比引用一条虚假的科学信息更容易招致挑剔批判的了。

细致的研究看起来烦冗,但回报丰厚。

如果能把细节写对,读者一定爱死你。他们会预订你的下一本书,还会告诉他们的朋友们:“这个作者终于把XXXX整明白了”。

一个额外好处是,你本人也会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你会发现很多此前从未想象到的事物,有用之不尽的谈资,而且,你学到越多有关所选主题或历史时期的知识,后续每一本书的写作就越容易做到细节准确、让读者上瘾,因为读者能从你的作品中获得愉悦的沉浸式体验。

从你的藏书中找出一本心爱的小说和一本难以卒读但仍勉强读完的小说,各自重读一部分——最好是描写背景设定、工具、服饰或活动的部分——你几乎肯定能发现,不喜欢的那本书在写到你平时感兴趣的主题时,各种细节要么干脆是“错误”的,要么看起来很奇怪或者不准确。

在所有阅读的文本中寻找这些细节,学习它们,更好地去研究,更好地理解什么样的细节能让一本书对读者来说显得“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