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写好对话和交谈



虚构类作品会有人物对话,非虚构类作品需要引用他人话语。如何让这些话语感觉自然,在读者的脑海中就仿佛人物在对他们说话一样?

如果是叙述一个故事,如何让读者读起来感觉是你在亲自跟他讲故事?

当我们与人面对面交流时,说话往往像“速记”——用词简略、能省则省,同时辅以语调和身体语言来使意思表达清晰。而写作时常常需要使用“完整”的语言,补上说话时省略的小词,再用标点符号来标示停顿,这样读起来才会清晰明了。

写对话的时候,要平衡这两种方式。采用缩略词能让对话更自然。说话人使用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句子的结构也会不同。作者要揣摩人物会怎么说话,他们的说话方式很可能与作者本人大相径庭。

标点符号要用足,这样对话读起来才会准确而不呆板。

“一对一”教学风格的非虚构类作品也会面临同样的挑战。你需要平衡缩略与标点,以及口头语的使用,营造一种个人化的感受。这种个人化有你独特的语言风格,又容易被读者理解。务必请人读你的初稿,看看有没有个人化的效果,如果读起来很呆板,就要做修改。

虚构类作品因对话篇幅大,尤其需要注意。比较好的方法是让非对话部分从风格和结构上更“正式”,以此衬托出对话的“随意”,从而让人物更真实自然。

总之,对话或“个性语言”包含较多缩略语、较少标点符号,常用口头语和更具文化特色的词汇。

描述性文字或一般文本包含较多标点符号、较少缩略语,少用口头语和文化特色词汇,整体感觉更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