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硬石匠的软云朵 > 第60章 盖新房

第60章 盖新房



        鲁铁杵万万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送上门来,  自家盖新房子,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本不想用爹娘的钱,可自己手上只有十两银子,  根本不够盖这十间大瓦房。不得已,  只能从爹娘那里拿了二十两银子。

        如今有这送上门的好买卖,  鲁铁杵喜出望外,  连忙应承下来:“好,周公子,  您放心吧,我一定用最短的时间干出最好的活,给您送到城里去。”

        周家大公子参加科考多次,屡试不第,今年却顺风顺水的中了。不敢说这砚台能起多大作用,  可他觉得这是个吉祥之物。

        十个砚台,还按以前的老价钱,  五两银子一个,一共是五十两。周家大公子高中,正是心情极美的时候,家里的下人全都打赏了一遍,  亲戚朋友该送礼的也送了。此刻瞧着颇有功劳的鲁铁杵,  自然要给些喜钱。

        “管家,取六十两银子来吧,六六大顺,多出来的十两算答谢鲁兄弟。”周家大公子豪爽地说道。

        管家不敢怠慢,  应了一声,  赶忙回车里取钱。六十两银子用红漆托盘端着,摆得满满当当,  端在手里沉甸甸的。

        鲁铁杵却不好意思直接收下,连声推辞道:“您照顾我生意,要这么多砚台也不还价,我已是十分感激,怎能多收您十两银子呢。”

        石匠实诚,没有见钱眼开,这让周公子更加高兴:“你呀,就别跟我客气了。本公子心情好,那十两就算是贺你盖新房子的份子钱吧。”

        村里盖房子有这样的风俗,亲朋好友要给些份子钱,以示添喜,可是却没有给这么多的。一般也就是二十文,关系最亲近,人也最大方的,也不会超过一百文。

        鲁铁杵还想推辞,可周家大公子根本就不把这十两银子放在眼里。他自幼随父亲在江南富庶之地做官,花钱如流水一般。花这六十两出去,能换回来十个砚台,可以送给自己的同窗好友,他觉得这已是非常便宜了。

        人家已回过身去上马、上车,如果鲁铁杵再追着把银子塞回去,就显得自己太小家子气了,于是他站在路旁再次道谢,送走了周家的一行车马。

        石匠心中欢喜,却还不至于震惊,可当他转过身,回头看向身后那些同村汉子的时候,才发现他们一个个惊得瞠目结舌、呆若木鸡。

        “二哥,原来做石匠挣这么多钱呀,我想都不敢想。”一向沉稳的铁松,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了。

        鲁铁杵赶忙解释:“不是,平时挣不了几文钱,今日真是凑巧了,碰上个爽快的大主顾。这么大的生意,我也是头一回见到呀,不过他要的那砚台太复杂,这十个砚台得做好几个月。”

        鲁铁庆连连咂舌:“几个月就能挣六十两银子,哥呀,我这一辈子,活到我六十岁的时候,我也挣不了六十两银子呀!”

        “是啊是啊,这么大一笔钱,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

        “看来还是会一门手艺好,可惜石匠手艺只传长房长子,不传给咱们。”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鲁铁杵额头上见了汗,自古财不外漏,今日情况特殊,被他们看个正着,无论自己怎么解释也不好使了。只能先把银子拿回家去,以后再说。

        云朵听说此事以后也很担心,就怕有贼人上门偷钱,搞得家宅不宁不说,还让家人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鲁铁杵见媳妇拧起了眉头,赶忙想法子:“那就这样吧,咱们把房子收拾得好一点,让别人都能看出是花了不少钱的。再买几亩地,这样大家就知道咱们家里没有钱了。”

        云朵想了想,也觉得目前没有更好的法子,只能这样做,就同意了他的想法。先拿出二十两还给爹娘,剩下的四十两分两个布包包好,一包埋在了柴草堆底下,另一包放到柜子底下的暗格里。

        上梁过后,就开始铺房顶,这时房子就算基本完工了。剩下的便是抹墙皮,油漆窗户,布置屋子等细活儿。

        到四月中旬,这房子终于完工了。样式精美、宽敞气派,村里人无不羡慕赞叹。

        收工的这一天,鲁铁杵特意杀了家里一只大肥猪,给前来帮忙的众位乡亲每人分了一块。然后架起两口大铁锅,把剩下的猪肉炖了满满两大锅肉菜。

        正在众人打算大快朵颐的时候,门口再次传来了喧哗声。这一次众人有了经验,纷纷笑着恭贺:“二郎又要发财了,又有买卖送上门儿来了。”

        鲁铁杵却并未如此乐观,到目前为止,除了周家,还没有人肯高价买自己的砚台。何况周家十个砚台,需要好几个月的功夫。这中间还有夏收秋收,再加上云朵生孩子、坐月子,恐怕要忙到冬天才能完工了,眼下也接不了别的活儿。

        众人簇拥着鲁铁杵出门去看,刚走到门口就碰上牵着驴进门的鲁铁树。

        铁庆大咧咧地在他肩上拍了一巴掌:“铁树,原来是你呀,我们还以为二哥又要挣大钱了呢。”

        铁树拍开他粗糙的大手,挺了挺胸膛,骄傲说道:“是我怎么了?是我,二哥就不能挣大钱了吗?今日我还就是给二哥带财运来,给新房添喜的。”

        他的亲大哥鲁铁松笑道:“你除了跟家里要束脩,就是要吃穿,念书又不能挣钱,你还能带着二哥发财?我咋就这么想不通呢。”

        铁树哈哈大笑:“你想不通就对了,我们读书人的事,不是你们这种大老粗能想通的。今日县里放了榜,我们同窗之中共有六人过了童生试,成秀才了,其中自然也包括我。”

        铁树自豪地拍拍胸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样的小山村里,十年八年未必能出一个秀才。鲁家河再早之前有一个老秀才,鲁铁杵、鲁铁庆他们跟着他念过几年书,识得一些字,自那老人去世之后,鲁家河的娃娃们就不能在本村念书了。

        像铁树这样想念书的,就要去镇上开蒙,念几年之后,转到县里的私塾读书。东峰县没有县衙办的公学,最负盛名的便是孟夫子办的私塾。他很有学问,又是先贤孟子的嫡系子孙,所以孟氏学堂里学子众多。

        跟着铁树一起来的,都是孟氏学堂里的佼佼者。这次能考中秀才让他们十分欢喜,对未来充满希望。

        “来来,大家看,这就是我二哥鲁铁杵,别看人很年轻,却是个十足的老石匠了。经他手雕过的砚台,就像开过光一样。咱们县城里周家的大公子,就是用了他的砚台今年考中了进士,前些日子特意来我们鲁家河拜访,又订了十个新砚台送给他的同窗。只要咱们都用上我二哥亲手雕刻的砚台,金榜题名是早晚的事。”

        跟在他身后的五个同窗,还带着刚刚得中秀才的兴奋劲儿。此刻,只要是能对他们科考有用的东西,都不想放过,何况只是五两银子的砚台。

        几名学子家中并非全部大富大贵,可是为了让科举之路顺遂,他们还是全都预定了砚台。
        鲁铁杵不肯收订金,并直接言明这种砚台雕刻极为复杂,需要的时间很久,周公子的十个砚台恐怕就要到忙到过年。即便他们此时预订,也要等到明年。

        大石匠本以为这些秀才们等不及,却没想到,越是抢手货,人们越乐意抢。几人当即表示,无论多久也乐意等。

        双方说定,皆大欢喜。

        送走了同窗,铁树给二哥讨赏:“我给你带来了大生意,怎么谢我呀。”

        鲁铁杵大方笑道:“银子分你一半。”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铁树上嘴唇碰碰下嘴唇,费了点口舌就能挣十几两银子。

        铁树自己都愣了,没想到二哥这么好说话,干笑了两声,说道:“我不是跟你要钱,我的意思是你要白送给我一个砚台才好啊。”

        兄弟们哈哈大笑,纷纷笑话铁树没见过世面。一个破砚台有什么好的,哪如要银子实惠。

        铁树大手一挥,煞有介事地说道:“你们懂什么,我有了这好砚台,将来若是中举做了官,还在乎这十两银子吗?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们哪,才是真正地没见过世面。”

        大家笑闹着坐下吃饭,肉菜香啊,吃的他们满嘴流油。

        “出事了,铁蛋你快别吃了,回家去瞧瞧吧。娘好像不行了,自从铁亮大哥回来,娘这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如今竟是晕过去,摇不醒了,这可怎么办呀?”胡牵娣突然跑了进来,打断热火朝天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