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故事经济学 > 第一章 广告:成瘾的故事

第一章 广告:成瘾的故事



Advertising:A  Story  of  Addiction


正如万物之始,广告的开端也再简单不过。18世纪,刊载当地生活报道和政治新闻的周报在美洲殖民地四处开花,但很快就萎缩并消亡,原因有二:其一,出版需要得到王室授权许可,并明令禁止刊登讽刺政府的内容。一张嘲弄皇家总督的漫画或许会让买报纸的大众乐不可支,却会把漫画作者送上笞刑柱。其二,即便报纸发行商向政治低头,生存依旧不容乐观。因为纸张油墨成本高昂,报纸收入完全仰仗订阅费用,然而对大部分人而言,这类消费是超出承受能力的奢侈品。订阅量的不断萎缩令当时的许多报纸就此出局。

为了生存,出版商需要全新的商业模式。虽然没有人知道“广告”是什么,但每一艘刚靠岸的船上都载满了跃跃欲试的新移民。不管是制桶匠还是服装商,只要生意在本地一开张,自然都迫切地想要广而告之。于是报纸末页开始出现广告,从而为出版商带来至关重要的新收入来源。

有了广告收益,报纸得以降低订阅费用吸引读者,报纸销量因此增加。更广阔的受众面意味着更大的影响力,反过来令出版商有理由收取更高的广告费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顾客蜂拥而至的时候,尝到甜头的商人带来更多广告。广告兴旺了报业,商业也令不断扩张的殖民地逐渐繁荣起来。没用多长时间,广告就彻底改变了出版行业和他们服务的企业,令二者结成稳定的依赖共生关系。

当代最成功的出版商本杰明·富兰克林将这一商业模型利用得出神入化。他的个人经历向企业领导者证明了印刷品营销的精髓所在。当他的出版物《宾夕法尼亚公报》左页塞满广告的时候,这份报纸很快在费城走红。富兰克林在这一商业成功的基础上顺势而为,一手打造了从南卡罗来纳州到康涅狄格州的跨殖民地报纸网络,并因此赢得“广告业先师”的美誉。  [1]

正是在这一时期,商人意识到更显眼的广告意味着更大的影响力。然而报纸的标准做法是把大部分广告塞进报纸的边角旮旯,只有极少数会出现在文章前后。为此,商人们实验了不同版面大小、设计、字体和位置的广告信息,寻找影响读者的新途径。他们适时地发现,最有效的广告战略是打断读者,即将广告直接插入读者阅读的故事之间。这一技巧的核心是用新闻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随后用品牌信息突然打断读者的思路,将品牌信息强行植入消费者的意识中。

一开始,出版商害怕得罪订阅者,拒绝采用这种广告手段。但他们更怕失去广告收入。很快,这种新的广告手段成了报业的新标准。读者若想读完整个故事,必须被迫浏览中间插入的广告。

现在回头看来,我们会发现这些19世纪的新闻人最初的直觉是准确的。消费者的阅读被干扰得越厉害,他们的整体体验就越差。可以说早在广告行业发展初期,无论新闻、小说、体育赛事,还是其他现场演出,这种对受众的干扰就已经存在于中断的内容和插播的广告之间了——观众只能忍耐。

到了19世纪末,铁路连接起城市,厂商的市场不再局限于当地货车的运输范围。商业急于抓住急剧扩张的市场,广告活动从本地扩大到本区,甚至到全国。“象牙牌”香皂是最早真正将全国广告落地的品牌之一,初次投放预算为11000美元。到1897年,尝到成功滋味的“象牙牌”将广告预算提高至30万美元,从而在鼎盛时期占据了20%左右的全国市场份额。其他知名品牌纷纷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