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生存,不适者推动进化


虽然进化经常被总结成“适者生存”,但推动进化进程的却往往是不适者。尽管我们总是本能地以为复杂问题需要精心设计的解决方法,但进化却毫无规划可言。复杂得惊人的事物是在简单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尝试已有事物的不同版本,剔除失败,复制成功经验。



人们总以为自己能设计出这样或那样的东西,但实际上,他们对要设计的东西几乎一无所知,经济学的独特职责就是展示人们的这种无知。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摸着石头过河。

——邓小平



造一台多士炉要花一辈子


多士炉似乎很不起眼。它问世的时间是1893年,不上不下地卡在电灯泡和飞机这两项重大发明之间。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小家电如今已是居家必备品,普通人拿出不到一个小时的工资就能买到一台质量可靠的多士炉。

然而,当托马斯·思韦茨(Thomas  Thwaites)着手研究多士炉时,却发现制造一台多士炉竟然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思韦茨是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一位主修设计的研究生,他计划从零开始制造一台简单的多士炉,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多士炉项目”。他先拆开一台便宜的多士炉,数了数其中的零件,发现一台小小的多士炉竟然有400多个大大小小的零件。即使最原始的机型也需要下面这些东西:铜,用来制造电插头的插片、电线和内部线路;铁,用来制造烤制主体和弹出面包片的弹簧;镍,用来制造发热元件;云母,一种有点像瓦片的矿石,用来做发热元件的缠绕器;塑料,用来制作插头、电线绝缘体以及光滑机壳。

明确任务内容后,思韦茨马上行动了起来。为了弄到铁矿石,他一路跋涉来到威尔士的一个旧铁矿厂,可那里已经成了一座博物馆。为了把找到的铁矿石熔炼成铁,他想尽办法:先采用15世纪的工艺,结果一无所获;再用吹风机和落叶吹扫器代替风箱,效果也没好到哪里去;最后的方法无异于作弊——他用两个微波炉炼出了硬币那么大的一点儿铁,其中一个微波炉还为此“光荣捐躯”,这种全新炼铁法可是他的新“专利”。

制造塑料也并非易事。思韦茨费尽口舌劝说英国石油公司(BP  Amoco)用飞机把他送到近海石油钻井架上采集原油来制作塑料,结果没人搭理他。他又尝试用马铃薯淀粉制造塑料,却被霉菌和饥饿难耐的蜗牛搅了好事。无奈之下,他只好从附近的垃圾场里捡了些塑料,融化后铸成了多士炉的外壳。后来,他干脆就这样一路投机取巧到底——用电解法从安格尔西岛(Anglesey)一座旧铜矿的脏水里提炼出了铜,简单融化了一些纪念币得到了镍,再用皇家艺术学院珠宝系的专业机器将其扯成电线。

这样的妥协实属无奈。“我意识到如果要真的完全从零开始造一台多士炉,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思韦茨坦言。尽管他为了制造这台小家电费尽心思,可造出来的多士炉看起来更像一个多士炉造型的生日蛋糕,整个外壳油乎乎、软塌塌的,像是蛋糕上化得一塌糊涂的糖霜。“接上一节电池,面包片就烤温了,”思韦茨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不过,通上电后会怎么样就难说了。”后来,他还是鼓足勇气通上了电,两秒钟后,多士炉变成了烤面包片。



在复杂世界解决复杂问题


现代社会的复杂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有些东西的构造比多士炉简单得多,但制造这些东西同样离不开全球供应链体系和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为之付出过劳动的人遍布世界各地,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辛苦操劳的成果最终将何去何从。

加拿大森林里的伐木工砍倒参天大树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砍倒的树木到底会被做成窗框还是铅笔。在智利巨大的丘基卡马塔铜矿区(Chuquicamata),一辆体积和房子不相上下的黄色巨型卡车顺着爆破而成的坡道轰隆隆地前进,卡车司机根本没有心思考虑车上拉的铜矿石最终要被做成多士炉线路还是子弹壳。

现代社会里的产品种类更是多得让人震惊。一家普通的沃尔玛超市里就有10万多种各不相同的商品。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复杂性的专家埃里克·拜因霍克(Eric  Beinhocker)指出:如果把不同大小和样式的鞋子、衬衫、袜子与不同品牌、口味、规格的果酱、酱汁,以及数百万各类折扣的图书、DVD、付费下载音乐加起来,你会发现,纽约、伦敦这样的重要经济中心能提供100多亿种截然不同的商品。其中很多产品在多士炉问世的那个年代,人们做梦都不敢想,而现在每月还有几百万种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我们沉浸在自己亲手创造的这个复杂社会里,不但没有眼花缭乱,反而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

我曾经为社会能如此完善而复杂深感庆幸,现在却不再那么肯定了。毫无疑问,复杂的经济体确实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虽然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些财富,但与历史上其他时期相比,如今确实有更多的人有机会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虽然不时会出现经济衰退,但社会财富还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不可忽视的是,创造这些财富的过程堪称奇迹,其中工作之艰巨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不过,“多士炉项目”值得我们深思。它象征着这个完善而又复杂的世界,也象征着那些横亘在想要改变世界的人们面前的障碍。从环境恶化到恐怖主义、从调整银行系统到消除世界贫困,重大的政策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总是为之争辩不休,但答案似乎遥不可及。即使是一些毫不起眼的商业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也往往和“多士炉项目”一样出人意料地复杂,从某种程度上讲,《试错力》要研究的就是这样的问题。不过更深层的目标是,在一个连多士炉都复杂得让人费解的世界里,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

烤面包片并不难,无非是不要把面包片烤糊,不能让使用者触电,不要引起火灾。作为主角的面包片本身不具有主动性,它既不像投资银行家总把你玩弄于股掌之间,也不像伊拉克的恐怖组织和叛军,试图谋害你的生命、危害你的国家利益、摧毁你的信仰。多士炉只是针对古老问题的一种改进方式,罗马人就爱吃面包片,它和万维网或个人电脑截然不同,后者解决了我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问题。与一些复杂问题如改革孟加拉国、推动贫困国家的经济蓬勃发展、让工厂能轻松生产多士炉、让多士炉及其烤制的面包片能走进千家万户等相比,烤面包片这个问题简直简单得可笑。与环境恶化问题相比,它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应对环境恶化问题,需要付出比改造10亿台多士炉还多的努力。

如何与负隅顽抗的叛军进行战斗,如何在人们还很难想象一些观念前先孕育这些重要的观念,如何重构经济体以使其应对环境变化,如何防范心怀不轨的投资银行家再次摧毁银行体系……这些才是本书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复杂多变,它们所处的世界也同样复杂多变。我会证明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有趣的是,它们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这样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简直称得上是奇迹。本书要探讨的就是奇迹为何会发生,它们何以如此重要,以及我们能否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