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试错力:创新如何从无到有 > 帕金斯基原则

帕金斯基原则




铁路工人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  Gage)的命运尤为多舛,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大脑受损者。1848年,在安置爆炸装置时,他无意中引爆了炸药,被一根将近1米长、2.5厘米粗的铁棍由左下脸颊直接刺入,空越左眼后方,再由额头上方头顶处穿出脑壳,飞到24米开外的地上。令人意外的是盖奇活了下来,但他的性格却彻底大变:从前的他头脑冷静、非常可靠,伤愈后的他缺乏耐心、固执异常、做不出决定,还总是骂骂咧咧。随着一部分大脑功能的缺失,他很大一部分的理智也消失了。朋友们说他“不再是从前的盖奇”。

就像菲尼亚斯·盖奇是神经科学研究的范例一样,苏联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典型例子。神经科学家们专门研究大脑特定区域受损的患者,是因为这些患者的困境恰恰间接说明了正常大脑的运作方式。同样,为了发现健康经济体的秘密,经济学家们着手对功能失常的经济体进行研究。苏联的经济崩溃已经是老生常谈,但那些出人意料的失败细节却总是被搪塞过去,而这些细节对我们理解如何在试错过程中解决问题尤其重要。

故事得从位于黑海北部的顿涅茨盆地(Donets  Basin)讲起。顿涅茨盆地富含煤矿,沙皇政府在1901年派遣了一位26岁的设计师彼得·帕金斯基(Peter  Palchinsky)前往当地煤矿进行调研。帕金斯基广泛搜集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详细写了一份关于工作条件的报告。他发现一间屋子里住了将近60个矿工,他们挤挤挨挨地睡在像是从打折商店买来的廉价木制架子床上,要想躺下还得从床脚爬进去,因为上下床板之间的距离太窄了,矿工们根本没法越过工友往里爬。厕所和其他设备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帕金斯基把他看到的情况如实向上汇报,可是上级领导却认为他的报告是引发暴动的政治火药桶,于是派他到西伯利亚执行不那么敏感的任务。帕金斯基几年后考进了俄国首屈一指的工程学校,凭的是过硬的考试分数而不是什么关系,那时的帕金斯基聪明、自信、精力充沛,而且出奇地诚实。

帕金斯基和当局的这次摩擦反倒成了件好事,形势逼迫他偷偷地穿过俄国边境去西欧另谋生路。帕金斯基先后去过巴黎、阿姆斯特丹、伦敦和汉堡,在那里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用大量笔记记录了这些城市新兴工业的发展,他特别关注工程、管理方面的新观念,渴望掌握前沿科技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方法。帕金斯基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工业顾问。对知识如饥似渴的他也渴望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人分享。

1913年,帕金斯基获得赦免回到俄国,成为俄国政府的重要顾问。他一如既往地刚正不阿,对鲁莽开工的工程不断提出批评。帕金斯基的判断力非常敏锐。他指出不要搞面子工程:为什么廉价的煤炭和天然气明明唾手可得,却还要为了壮观的“喷涌”场面去搭建石油井架呢?他还为一些小工程慷慨陈词,根据他的研究结果,这些小工程比大型工程效率更高。

人们很容易忘掉苏联经济曾经有过的短暂辉煌。我们往往认为,计划经济分崩离析是因为缺乏利润的推动力和私营企业家的创造力,但这种看法讲不太通:其实在苏联有很多富有创造力的人,帕金斯基就是其中一员。而且苏联也不缺乏激励因素,事实上,它拥有的伟大激励机制和人类历史上其他文明社会相比毫不逊色。

帕金斯基拥有丰富的国外游学经历,政府委托他对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最重要的两个工程列宁大坝和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城(Magnitogorsk)提出指导意见。列宁大坝计划修建在现今乌克兰境内的第聂伯河上,20世纪20年代动工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坝。帕金斯基并不为大坝的规模所动,尽管知道这是斯大林的主意,帕金斯基还是警告政府这条河的水流太缓慢,而且地处冲积平原,水库面积庞大,会淹没成千上万幢民房和大量农田。他指出,因为根本就没有进行过水文调查,所以具体的数目难以估量。不过,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水库非常之大,如果在那些淹没的土地上种干草并将其燃烧发电,所生产的电与大坝蓄水发电的电量相差无几。他还进一步劝诫道,由于河流每年有3个月的枯水期,必须建一些煤炭火力发电厂在枯水期发电。他建议应该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将小型的煤炭火力发电厂和现代化的水坝结合到一起,认为小型水坝的效率会更高。他的顾虑后来一一应验,不过斯大林命令工程继续进行。这项工程的经费大大超支,既是工程灾难又是经济灾难。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城的意思是“磁山城”,创建这座钢铁之城的理由更是野心勃勃。政府计划将这座城市建在莫斯科以东的偏远地带,虽然这里地处偏远,但铁矿比比皆是,据当时的规划称,仅该城的钢铁产量就会超过英国钢铁的总产量。帕金斯基再一次告诫政府要谨慎行事,他认为应该进行更深入的调查、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他之前研究过顿涅茨盆地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所以非常担心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城工人的境遇。从技术方面看,他质疑这个项目的主要原因和列宁大坝几乎如出一辙:政府在开展项目前没有对当地地理环境进行细致的研究,没有考虑为钢厂提供燃料的煤炭是否方便易得。

帕金斯基意识到现实问题超乎想象的复杂,导致这些问题的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地方性原因,而且可能它们还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可以概括为3个“帕金斯基原则”:首先,要寻找新思路、尝试新事物;其次,尝试新事物时设定的区间要允许失败的存在;最后,找到反馈信息,一边前进一边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第一个原则可以简单地用“变异”来概括;第三个原则可以概括成“选择”;而第二个原则概括为“松耦合”,我会在第5章探讨银行系统大衰退时详细论述。

在决定哪种试验成功、哪种试验失败时,必不可少的就是反馈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