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生活需要仪式感 > NO.1 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趣和值得纪念

NO.1 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趣和值得纪念





世上有多少重要的事,想着想着就算了

01

这两年特别流行健身,尤其让人羡慕的是,那些腿瘦、脸小、脂肪少的美女们个个都有马甲线,身材完美,无懈可击。每当看到那些偶像兼实力派美女,我总是斗志昂扬,立刻就会产生“我要锻炼”的想法,于是决定从第二天起每天慢跑5千米,做30个下蹲、40个仰卧起坐。为此,我还准备了计步器和运动护膝,各项工作都被那份热度推动并顺利地进行着。

可开始实施锻炼计划时,我却盘算着,今天还是算了吧,明天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今天必须保持良好的睡眠。到了第二天,想想还是算了吧,一天的工作已经让人筋疲力尽了,何必如此为难自己?

后来,在无数次“想想”的时间里,各种理由纷至沓来,于是很多重要的事,想着想着就算了。

02

两个好朋友一起报考了同一个专业技能的职称考试,两人报名时都信誓旦旦地说“今年我一定会过”。

距离考试六个月时,两人想着,反正时间还长,有的是时间复习,就把考试的事抛在了九霄云外。

距离考试三个月时,两人有点慌了,可是又一想,最近工作忙,朋友聚会也多,确实没时间看书,索性就在考试前一个月复习。

距离考试一个月时,两人已经习惯了:当纠结做与不做时,只需毫不费力地“想一想”,就可以轻易地想出困难和借口。

于是直到考试那天,两人也没真正地好好复习过。甚至其中一人都没有参加考试,理由是:打印了准考证,看了考试地点,太远了,想一想,也就算了。

有多少重要的事,总是在最艰难的起步时刻,遇到世上最大的诱惑——“想想”,于是很多事情,想着想着,也就算了。

03

一年前的世界读书日,有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立志要天天读书,大家也逐渐习惯了这样的“官方语言”。每当遇到一些特别的纪念日或节日,几乎所有人的朋友圈都有这样的人,总是要应景应时地发表一段人生誓言,可最终能兑现承诺的人少之又少。

这之后的一年,那个朋友就像消失了一样,再也不见他活跃在朋友圈里。

今年世界读书日,他发表了一条消息:“我做到了。”朋友们都惊呆了,一年前大家以为他的读书计划是说着玩儿的,可他竟然真的做到了:每天看书一小时,每周阅读一本书,每月写五篇两千字以上的读书心得。

在我们都惊讶于他为什么就能做到时,他发了一条统一回复的消息:只有两个字——行动。

他的经验是:

首先,保证精力,把所有零碎的时间都集合在一起。但凡能利用的时间,他都丝毫不放过,甚至在洗澡时,也要一边冲澡,一边用手机里的听书软件播放电子书。

其次,保持毅力,零碎时间用在哪里,效率就会在哪里。他的手机上没有任何娱乐软件,甚至连一个视频播放器都没有。他每天有三个必须:必须按时、必须保量、必须保质完成读书任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现前面两点的执行力和行动力。一旦定下目标,就立刻行动。

世上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条,但在路上的人只有两种,一种人永远都在“想象出发”的路上,还有一种人一直都在“出发”的路上。而最后成功的人,往往是后者,因为他们勇于尝试,勇于试错,勇于在行动中去实践、去探索。

04

有很多重要的事,想着想着就算了。本来打算周末回家看望父母,想想来回路上太折腾,还是算了吧;本来打算学开车,想想每年发生那么多起交通事故,还是算了吧;本来打算联系很久不见的好友,想想他应该不希望被打扰,还是算了吧。

“本来打算……想想……还是算了吧。”成了现代人惯用的经典句式。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已下定了决心,准备踏踏实实地干成某件事,可总是在起步时,被想象中的困难击败。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没准备好、没时间、没精力、没经验,而在于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并且已经在路上,那么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你并不缺少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和充裕的时间,你缺少的是立即行动的勇气和力量。既然目标已经定下,当你开始行动时,也就成功了一半。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想到”和“得到”之间的距离,因为中间隔了“做到”,千山万水。

你总要先下水,才知水深水浅;你总要先走,才知道能不能跑;你总是要先主动去爱,才能获得被爱的资格。

世上有多少重要的事,想着想着就算了。同样,世上也有多少重要的事,干着干着,也就干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