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生活需要仪式感 > 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01

白朵是我的一个朋友。她超级喜欢画画,梦想当一名画家,也曾年少轻狂不顾一切地北上寻梦,也曾辗转回家创业开办画室。但是仅仅为梦想努力了几年,在她脸上就再也看不到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气神了。

她责怪现实太残酷,说自己无法再为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而荒废青春。于是,年初她的画室再也没有开门。她的理由无非是没有足够的财力、时间和机遇,就算再去为画画进修,她的艺术造诣提升的空间也有限。

在之后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她又做了些什么呢?无非是三两天朋友小聚,四五日出门采风。她发现,不仅放弃了梦想,而且没有足够的财力和时间用来享受生活。很多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放弃了梦想,碌碌无为,不咸不淡地将青春的寿命定格在了二十几岁的年纪。

大多数人,刚练习写两天毛笔字,就想要刚劲有力的笔锋;刚去了一天健身房,就想甩掉全身赘肉;翻了几页名著,就认为自己学富五车。这个社会正在传播着这样一种所谓的立竿见影的成功学观念。只要失败,立马怀疑自己是不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胆怯而不自信。

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在他那短暂的三十七年生命中,就有十年时间不断地在为他的梦想努力。直至死亡,他也未能亲眼见证自己的成功。但这十年的“失败”,一次又一次地坚定了他的信念。

02

驰风,是我的小学同学。高一时他如愿以偿地出版了一本诗集,但当时的小成功,仅仅被他认为是不痛不痒的安慰而已。他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出版那本诗集而改变。因为家庭的原因,高二开学后他的父母就不再让他继续读书了。

去年听他说,他正在酝酿一部散文集。为了对抗贫困的家境,他白天在偏僻的建筑工地上做着类似民工的工作,晚上依旧坚持不懈地为他的梦想而不断努力。从小学四年级认识他开始,他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常常不顾旁人另类的眼光,吟诗作赋,摇头诵读。坚持了多年,他在诗歌的道路上并没有太过耀眼的成就。

去年同学聚会,班主任问起他的近况,一些爱嚼舌根的女孩子略带讽刺意味地说,当年的“诗人”,现在的生活也不过如此,他也并没有因为高尚的理想而赢得物质上的充裕。但班主任却说,一辈子那么长,若他一直在努力,最坏的结果无非是你们年轻有为,而他,老有所成。

一个生活不尽人意的年轻人,尚且有时间和耐心,沉淀梦想,学会等待,而我们却为了即刻的满足感和虚荣心,祈祷只要在梦想的起跑线上,就立刻能看见终点线。为什么年复一年的努力,仍旧得不来想要的结果?是因为梦想还欠一点东风和火候,你要放弃在你心里作祟的功利心,还要持续努力和坚定信心。

03

玛丽王后,乔治五世之妻,现任英国女王的祖母。从二十四岁开始直至八十六岁高龄,用了近六十一年的时间,从公爵小姐至王妃至王后至王太后,再到太王太后,前后历经了六朝,用毕生心血才巩固了温莎王室的政权。二十四岁时,她正准备嫁给乔治五世的哥哥艾伯特·维克,但他却意外死于肺炎。之后她嫁给了乔治五世,六十九岁时丈夫去世。同年,大儿子爱德华顺利继承王位,却在年底自动宣布退位。虽然二儿子乔治六世在她的扶持下平稳地过渡到了二战时期,却在战后因肺癌不幸离世。玛丽太王太后用生命的最后一丝余力帮助孙女伊丽莎白二世顺利登位,最终在加冕礼前十周逝世,享年八十六岁。即使是全世界最尊贵的女王,也要被岁月的刀刃反复打磨和敲击。女王都用了近六十一年的时间才取得最后的胜利,你对梦想又何必如此着急?

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名人,或者是被我们认为特别厉害的那类人,他们的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信手拈来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段话:“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将永不消逝。”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希望,你只会一时失败,但绝不能以偏概全地断定自己会永远失败下去。

不要着急,世上没有立竿见影的成功。我们只需坚信:万般皆在土,各自等时来。

通向理想的途径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也会受尽磨难,但是,你尽管去争取,理想主义者的结局会是悲壮的而绝不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