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生活需要仪式感 > 建议你来提,决定我来做

建议你来提,决定我来做



01

在表妹距离高考还有十五天时,姨妈比表妹还要紧张,整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琢磨着给表妹选学校、选专业,争取不让表妹在人生的第一个起跑线上输给其他孩子。

姨妈说,她听了很多姐妹们的建议,有人说,还是省外好,省外能锻炼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也能使孩子尽快成长。有人说,还是省内好,女孩子嘛,何必志在四方,选个离家近的大学,在父母眼皮子底下,总归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对于孩子要报考什么专业,有人说选金融专业,有人说选计算机专业,有人说……这么多人帮着姨妈出主意,让姨妈既高兴又苦恼,究竟该听谁的?

倒是表妹镇定自若,因为她对自己想念的大学和想学的专业早就有了主见,甚至要不要在大学时期谈恋爱,都想得一清二楚。

姨妈总是语重心长地对表妹说:“孩子,你还嫩得很,填报志愿是大事情,甚至决定着你一辈子的走向,多听取过来人的意见绝不会吃亏。”

表妹说:“正因为这是一件人生大事,我才要自己做决定。别人出于好心提出的建议,我当然要虚心听取,但取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毕竟帮别人选一条人生路很容易,只需说一两句话就行。但要用一辈子走这条路的人却是你自己,人生路平坦或坎坷,顺路或绕路,都由你自己承担后果,你只能自己为自己买单。

路遥先生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既然是这么重要的决定,又怎能将自己的命运轻易托付给他人?

02

邻居王阿姨家的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毕业后顺利成为某银行的一名员工,由于其工作能力突出,为人诚恳,三年后就被破格提为网点主任,继续向上晋升的机会非常大。

可是几年前,他却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辞掉了这么稳定且有前景的工作,把王阿姨气得血压高,在医院住了好几天。

大家原以为他会另谋高就,或者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发展。没想到,他不顾一切辞掉工作,竟然是为了开一个“2元店”。

一般开这种店的人,都是一些为了谋生糊口的小生意人,这哪儿能是王阿姨儿子该干的事?期间不知有多少亲朋好友,争着要来开导和劝诫他,可是他都只是听着,并不为之所动。

他说,很早以前他就想创业,终于在积攒了几年的积蓄后,有了实现梦想的经济基础。

如今王阿姨的儿子,在“2元店”里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也实实在在地开了二十多加家连锁店,一年的收入是在银行就职的十几倍。

人生,其实就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很多时候,我们依赖别人的建议做决定,其实并不是怕独自做决定,而是没有勇气在矛盾中勇敢承担选择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03

朋友D,当年在上海读的美术学院,对画画也有极高的兴趣,可她毕业后并没有听取家人的意见,回到小县城找个安安稳稳的工作,而是一直在上海强撑着,一撑就是好几年。

今年过年回家,朋友依旧一贫如洗,物质生活上并没有太大改观,甚至为了节约房租,每天上下班乘坐地铁都需要两个多小时。

每年春节,她回家,听到的最多的不是鼓励和支持的话,而是这些话:“一个女孩子最好的年纪也就那几年,把所有青春都赌在不确定的未来,如果以后还混不出什么名堂来,再回来找工作找对象,没了年龄优势,也会高不成低不就呀。”

朋友只是默默地听着,根本就没把这些话放在心上。朋友说,她非常感激大家对她的关心,但她的人生既然是由自己来走,那她就必须坚持下去。

人生的路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有短有长,才知道哪些是绝路,哪些是生路。每个人的人生都不相同,正因为这种不同才造就了五彩斑斓、异彩纷呈的世界。你的人生即便是走了不少弯路,也一样充满了惊喜和生趣,这种意义是谁都无法感受和体会的¤。

常常听很多过来人给我们讲道理、提建议。那些人生智慧都是过来人经过岁月的打磨,一点点积攒的,有些甚至是从血的教训里得来的。即便你知道了结果,但没有栽过大跟头,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就永远也无法深刻地去理解和感知。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和迷茫,充满精彩和痛苦,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才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别人的人生,再精彩也是别人的。过来人的经验再实用,也是过来人的。而自己的人生,无论走得顺畅还是曲折,终究是自己的。

一个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能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甚至比他的命运最后会是怎样的更重要,更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