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别让直性子毁了你——人际交往中的卓越心理策略 > 第二章 是什么造成了你的直性子

第二章 是什么造成了你的直性子




太优秀,所以才直言不讳


都说太优秀的人不合群,其实他们只是性子直,说话、行事较为直接而已。直言不讳并非坏事,但在很多场合并不适用。例如:涉及敏感话题的聊天场合,直言不讳就可能给自己招来麻烦。不少优秀的人都认为直言不讳是率真、诚实的表现,其实这是不懂交际的表现。

文学家老舍先生给世人的印象一直是温文尔雅、敦厚老实。但和他亲近的人都知道,其实他是个直性子。

一次,老舍的顶头上司把自己写的小说文稿拿给他,说:“老舍先生,请您看看我的小说,多提点意见。”

老舍接下文稿后开始认真阅读,读完后,他对这个作品并不满意。过了几天,上司找到他说:“先生,我的小说怎么样?”

老舍直言不讳道:“太生硬、粗糙,没有文学色彩。”

上司一听,顿时气得面色铁青,反驳说:“我揭露的是现实生活,根本不需要什么文学色彩。我就是不喜欢什么花花草草、日月星辰,这些都是资产阶级情调。”

老舍听后也毫不示弱,没好气地说:“那你就别把作品拿给我看!我就喜欢花花草草、日月星辰,我就喜欢资产阶级情调。”旁边的人听了都十分纳闷,面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老舍居然丝毫不给对方留面子。

老舍先生的作品在阐述人生哲理的同时,也不乏文学性,因此受到很多读者的青睐。而面对一部直抒事实而丝毫不雕琢的作品,他当然不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了。除了老舍先生,社会各界的名人里都不乏直性子者。例如,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就曾对一位学生说:“你的钢琴弹得烂透了,你真的有一点音乐天赋吗?”

我们能感受到直性子在社交场合的劣势,在批评他们缺乏交际技巧的同时,要明白并非人人都有直言不讳的资本。换言之,直言不讳也需要基础。以名人为例,倘若他们没有学识、没有能力、没有人生积淀,就不可能对他人的作品、办事能力等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就不会理直气壮地直言对方的缺陷和不足。

优秀的人性子直也是有原因的。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时刻以高标准激励自己前进,并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当高要求成为一种习惯后,他们就会把这种高要求转移给身边的人。所以当他们发现别人的缺点后,就会直言不讳地指出,并希望对方加以改正。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行为十分合理,殊不知已经给别人的心灵造成了伤害。

社会各界的精英们多少都有点优越感,而优越感往往会让他们忽视了他人的感受,也很难认可其他人的成果。例如:职场上下级之间,由于资历深、能力强,很多上司都有优越感,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能力总感到不满,也会无所顾忌地指出员工的不足。有时甚至会当众批评员工,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殊不知这些行为已经伤害了员工的自尊。

能力突出、学识渊博的人,大多心胸宽广,能够接纳他人直面的批评和意见,因此他们并不认为直言不讳会给他人带来心理上的伤害,也不拒绝使用这种方式与身边的人进行沟通。所以他们总给人留下直性子的印象。

有一位物理学家,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获得了各种荣誉和表彰,可谓事业有成、风光无限。与之相反的是,由于性子直,他的人缘很差,连亲朋好友都不愿与他往来。

一次,一位同事正在开发新的研究项目,他看过之后就直接说:“行不通,这条路我已经试过了。”

“我做过实验了,成功的希望很大。”同事不高兴地反驳道。

“你的实验方法不对。”

“你觉得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吗?”同事生气地问。

“我本来就是正确的,各种事实都表明了这一点,否则我也不会得到这么多奖励和表彰,科学杂志上也不会刊登我的论文。”他为自己辩解着。

“你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同事说完便转身走了。

“我不是狂妄自大,我说的都是对的,你应该相信我!”看着同事摔门而去,他非常不解,为什么自己好心指点对方,不但得不到对方的感激,还会被误解。他郁闷极了。

故事中的物理学家非常自信,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让他轻易地就能发现同事的错误,不过由于性子直、说话不好听,对方不但不领情,还对他进行了攻击,这让他颇感无奈。所以性子直不但会让自己的人际交往亮红灯,同时还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相互沟通和交往,无论你是天才还是资质平庸的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圈子,给工作创造便利,让生活更加美好。而直性子的人只有收起自己的锋芒,改变耿直的性格,才能避免得罪周围的人,从而建立稳固、广泛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