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别让直性子毁了你——人际交往中的卓越心理策略 > 太自我,性格也会变得直接

太自我,性格也会变得直接




很多直性子的人都说:“我说话虽然直白,但是没有恶意。”事实上,有的直性子说话做事时是带有恶意的。因为性格的迥异,人们对一件事的看法往往会大相径庭,所以有些人总喜欢用直白或者带刺的话语评论他人,这其实是一种太自我的表现。

“你们看看我这个方案,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程昱兴奋地从办公包里拿出自己足足花了两个星期才做好的方案,请大家提意见。

“太棒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方案!”

“我也有同感,这么完美的方案,老板看了肯定挑不出一点毛病来。”同事们纷纷夸程昱的方案。

就在大家赞不绝口的时候,王刚突然来了一句:“我觉得挺一般的,你真的是花了两个星期才做好的吗?是不是没有修改过?”

“呃,其实我前前后后改了不下十遍……”程昱解释着,脸色变得有点难看。不过一想到是自己请大家做参谋,他只有虚心地接受批评了。

“你看,整个流程太古板,也没有亮点,这算哪门子的好方案啊!”王刚用笔在方案上标记着,丝毫没在意这是他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喂,你说话别这么刻薄,行吗?”见程昱尴尬地站在一旁,一位同事不满地对王刚说。

“我是实话实说,谁像你们,就知道一味赞同别人的观点。”王刚理直气壮地说。

“这个方案本来就很完美,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另一位同事说。

“我以前做的方案比这个好多了,你们是知道的。”王刚自信地说。

“哥们,你可以把方案做好,其他人也可以。其实在我们看来,程昱这个方案比你的更胜一筹。”一位同事直言不讳地对王刚说。

“不可能,你这是嫉妒!”王刚有点生气了。

“我一直以为你说话这么招人烦,只是因为性子比较直,不过今天看来,你不是性子直,而是太自我!”同事扔下一句话便不再理睬他了,王刚气得直瞪眼。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更不愿接纳比自己优秀的人或者接受一些合理的建议。相反他们总喜欢用带刺的语言回应他人,表面上这是直性子的表现,其实是他们非常自我的一种表现。

人们常说,成熟的稻穗才懂得弯腰低头,不成熟的人永远都昂首向天,目无他人。越是功成名就的人,说话行事越是谦逊温和,令人舒服;反之,一些一事无成的人往往锋芒毕露、夸夸其谈,说话行事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有时还会用刺耳的语言攻击他人,这种所谓的直性子其实是骨子里的自私在作祟。

黄凯是个直性子,平日里和大家相处时,从来不考虑措辞。大家了解他的性格,也很少计较他的“毒舌”。一次,好友张帆失恋了,约他喝酒排忧。

几杯酒下肚后,张帆痛哭流涕地说:“我很爱她,她为什么要和我分手,你能帮我把她追回来吗?”

作为资深的“单身狗”,黄凯根本不懂什么儿女情长,吃着菜喝着酒奚落张帆道:“你本来就是个‘直男癌’患者,人家不要你也很正常,根本没必要哭得像个女人一样。”

张帆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借着酒劲儿给了黄凯一拳,骂道:“你别自以为是地用语言来攻击我,这么多年,我已经受够你的‘毒舌’了。刺耳的话说出来就那么爽吗?你这个自私自利的家伙!”

生活中不少人都像故事里的黄凯一样,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习惯性地对身边的人进行挖苦或者嘲笑,并且还非常享受这种“直”给自己带来的快感。殊不知在旁人看来,这种“直”就是自私。

一些直性子的人难以接受“虚伪”,所以他们选择做一个直肠子,以为这样就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但总是事与愿违。当朋友找他们倾诉烦心事时,本来希望能够从他们的语言上得到宽慰,让心灵温暖一些。谁知他们却说“为这点破事有什么好伤心的”“就知道哭,哭能解决问题吗”,这些话不但起不到安慰的作用,还会让朋友心寒。久而久之,朋友们都不愿再与他们谈心,与他们的关系自然也越来越远。

我们在少不更事的时候可以把直性子归咎于不懂事、不成熟,但作为踏入社会的成年人,就不能再随便地展示自己的“直率”了,因为这是不懂得包容和体谅他人的自私表现。我们在保持善良和真诚的前提下,要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管住自己的“直”,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并为事业的成功打下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