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 > 成长的信念:你不知道的二八三次方原则

成长的信念:你不知道的二八三次方原则




讲这个话题可能会有一堆小伙伴说:“哎呀,这个我太熟悉了,就是‘20%的事情会有80%的收益’,比如20%的朋友会占用你80%的时间,20%的客户会带来80%的收益嘛。”

那我讲深一点。

二八原则最基础的用法就是“在一件事中做20%最重要的”。但是当你手头有3~5件重要的事情时,你该怎么做呢?

我举个例子,任何一个优秀的培训师一般来说都需要五项能力:专业知识、课程设计能力、呈现能力、人格魅力、持续学习与更新的能力。那么,如果要提升的话,你会怎么玩儿呢?

传统的好学生会这样想——我用20%的时间提高专业能力的80%,然后再用80%的时间把剩下的20%补上。这听上去是不是很踏实、很伟大,把事情做到了极致呢?

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玩法:一个老师完全可以各花20%的时间把每一项提高到80分,这样他同样花了100%的时间,收获的是5个80分,也就是400分。

那么,你觉得到底是投入100%收获100好,还是投入100%收获400好呢?

如果有人说:“老师,我就是特别希望用20%的时间做到80%,然后再用80%的时间去死磕剩下的20%。我就想要一个极致的精进,这是不是可以呢?”

抱歉,答案也是不可以。

因为二八原则真正的顶级用法是:二八三次方原则。

什么是“二八三次方原则”?我用小学数学告诉你。理工科不好的同学请自行跳过,翻到两段之后直接看结论。

想象一下,我用20%的努力就可以拿到80分,那如果我在20%里面,又挑出来最核心的20%的话,那么我只需要付出20%的20%,也就是4%的努力,就能获得80%的80%,也就是64分的回报。也就是说——这时候我只需要付出4%,就能获得64分的收益了。

我还可以再进一步,只做上面4%里的20%,也就是0.8%,就可以获得64分的80%,也就是51.2分。也就是说,我只付出了0.8%,就收益了51.2分。这是我付出100%收获100分的多少倍呢?——64倍!

所以简单来说,你应该不断发现并追求在一个系统里面更加精华的部分,这样你的效能才会比别人高很多倍。

数学没看懂的,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好奇,我怎么能看那么多书、怎么能做那么多事、怎么能写那么多文章,而且,每次讲课还有新东西。其实,我就是用二八原则的三次方做到的。

比如,我想要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只要一晚上就够了。那么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我绝不一开始就看书,绝不会买本什么入门书。我会打电话,找一个这个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然后问他列好的三四个问题,最后再请他推荐给我一两本经典的入门书,以及一两本目前比较流行的概念书。这样我给两三个人打过电话以后,就会拿到一个行业的入门书和热门书清单。

请注意,刚刚的过程就是在进行第一次二八原则:我在找最核心的人拿到80%的信息。那么,这些书我要不要直接看呢?不要,我会先去浏览一本书的豆瓣页面,把排名前三的好评和差评全看完,这样基本上大众关于这个领域的两派思想我就都了解了。

那这个时候还要不要看书呢?还是不要。继续去看第二本书、第三本书……你会发现,有一些观点会被重复提及,那这些观点一定是这个领域里面最核心的观点。还有一些观点良莠不齐,听上去各有优点、缺点,这些东西你可以记录下来,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再把这些想法和对于观点不同的说法,丢给那些专业人士。

一般我那些朋友会问:“哇,你怎么会问这么深的问题?你真是太聪明了!”其实不是我聪明,这只是我的第二个二八原则。

我承认,这样没有精读一本书好,但是书里面的精华对于我来说已经够了。接下来,书和书之间的趋同点,自然就不用去管,你只要再针对其中的不同点问一两个人,基本上能回答这些细微区别的人,就是真正的第三层二八高手。

的确,我这样成不了真正的专家,但是“显得很专业”是绰绰有余了。我基本上花1的时间就掌握了别人64的精华。

所以,我看到很多人开始立志学习管理,一列就列出几十本的管理学书单,我心里其实想说:这个法子不是不对,而是笨。你可以不努力,但是你不能笨,因为在这个年代,你一定要确保你读得过一台电脑。

作为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都要相信,只要这个事情是活的,就一定有比当下更有效的方法;如果一定有比你当前的信念更加有价值的方法,你就一定要努力再往前精进一点。

我本人就有这样一个特别朴素的信念: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比我当前更好的方法,有比我当前更好的活法,我虽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一定有更加精妙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你时常抱有这样一种心态,才会永不停止地成长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