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 > 05 那些“功利的世界”教会我们的事

05 那些“功利的世界”教会我们的事




自由职业不是一份职业,

而是一种能力状态。与其叫自由职业者,

不如称之为“自由职业态”。

自由职业态,

意味着你能够以自身能力为产品,

构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比“自由职业者”更酷的,是“自由职业态”


古典

“你有什么梦想?”

“当一名自由职业者啊。”

“为什么?”

“有能力,又有空闲,和客户一言不合,我就去洱海边待3个月回来再说啊!”

听了太多类似的对话,我决定和“自由职业者”这个名词死磕一次。

上班狗对于自由职业的普遍想象是:开一个面朝大海的小店,早起就坐在店门口喝自己煮的咖啡,看着城市慢慢苏醒过来;坐在洱海边对着朝霞敲代码,然后喝茶、聊天、晒太阳,面对晚霞继续敲代码;每天做4个小时的工作,收入比以前还要多1倍……

但是,如果你真的接近身边的自由职业者,会发现情况又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每个自由职业者都告诉你连续熬几夜做方案被拒,连续好几个月接不到活,坐在家里觉得自己特别孤独,都憋傻了,或者是特别辛苦地干活……大部分网络写手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每天平均更新6千字,全年只有5天假……

我综合一下知乎、微信上30多个自由职业者的论述,总结出自由职业者的好坏分别是这样的:

►优势:

1.随意安排自己的时间,睡到自然醒。

2.不用挤地铁,在客厅里上班。

3.不用看老板、同事的脸色办事。

4.有时间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发展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5.收入比上班时还多。

……

►劣势:

1.精力有限,事情太多,操心不过来。

2.容易懒散,无法全力投入地去做事。

3.没有做外包的经验累积,很多时候写的代码、做的设计都不好,客户要求不高,自己也不专注上进。

4.并没有时间学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5.外包的工作不是想做就有的啊!

……

《2014年O2O中国自由职业者现状报告》里总结的三大优点分别是:时间自由、地点自由、不用看老板脸色;三大缺点是:收入不稳、社交范围窄和心理负担大。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再没有出最新的数据了。

自由这杯酒,不好喝啊。

其实,当你越深入地研究自由职业者,越让你困惑的其实是基础概念——到底什么叫自由职业?

大部分人深入思考的尽头就是个新名词。比如你对一个人说,这把菜刀特别锋利,特别好!他会问:“为什么啊?”然后你说:“纳米的啊!”他就“哦”了。其实,纳米的又怎么样呢?哪里是纳米的呢?什么叫纳米呢?当然,包括自由职业者。

什么叫自由职业?英文其实更接近本质——self-employed,即不属于任何组织的人。按照这个定义,外包、临时工、个体户都是自由职业者——替自己打工的人。中文翻译加进了“自由”两个字,这个词语一下子就性感起来了。

那么,最吸引人的“自由”在哪儿?

是不是不用坐办公室,不用按时上下班就是自由?不是,出租车司机能自由上下班,但要拉够份儿钱才行,工作多久也不是自己说了算。反过来说,很多企业的高管、销售和BD都不需要每天打卡上下班——因为大家相信做到这个位置的人,已经有管理好自己的能力。

那么,是不是不用遵守公司的规则,可以挑客户就是自由?也不是。很多自由职业者在没有个人品牌的时候,天天被人挑挑拣拣。我就认识一个插图师,她的作品被要求改了7次,然后对方说“还是下次再说吧,哈哈哈”。反过来,公司里真正有专业能力、很牛的设计师及有实力的经理,老板也是笑眯眯地和他们商量着来,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爷——自己不伺候,他们总能找到愿意伺候自己的人。

那么,是不是只要业务能力超强,就可以当自由职业者呢?也不是。我认识一个哥们儿老A,他有一项超强的能力,是梳理结构与框架——不管什么问题,半天就能给你搞出来一个框架,然后找一群程序员就能干出来。就凭这个本事,兼职能一天1万,一个月干两天下来,挣得已和他的月工资差不多。那要不要出去单干?老A不愿意。因为他自己很清楚,这些单并不是天天有的。

怎么才算自由呢?

除非有一天,老A开始在他的潜在客户圈子里发声、写作、培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能力,他给自己梳理结构与框架的能力设计出一套业务价格,他就距离自由职业越来越近了。

但是,他是不是一定要离开企业?也不一定。他可以选择在这家或那家企业,也可以选择离开企业自己单干。这个时候,他就彻底自由了。

自由职业的核心是职业,而不是自由。

如果自由职业本身作为一种职业,那么这种职业最大的特征是:你一个人走通了专业能力出售的全部产品链——专业能力封装、定价、宣传、销售、升级、财务保障……自由职业是一个人的创业。

说到底,让你不自由的,不是打卡,不是老板,不是你不够专业,而是你缺少能力。否则,即使你辞职去了珠峰顶、洱海边,也不自由。

自由职业的自由,不是辞职的自由,而是选择的自由。这个选择背后,是能力的自由。有了这些能力的人,成为某种超级个体,在公司里、公司外都挺自由的。

自由职业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能力状态。与其叫自由职业者,不如称之为“自由职业态”。自由职业态,意味着你能够以自身能力为产品,构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自由职业态包括哪些能力?

►自由职业态=能力产品化+自我管理+品牌营销+自我更新+理财

你要能自我管理:当你学会距离自己的床两米也不能偷懒睡上去,继续保持高效工作,就取代了你的上级管理和KPI考核。

你要能自我营销:当你学会自己卖自己,和客户谈业务聊人生,也就取代了市场部、销售部以及商务部。

你要能自我更新:当你给自己设定学习计划,持续了解同行动态,也就取代了人力资源部。

你要有财务能力:当你学好管理自己的钱,抵御随时有可能出现的空档期,也就部分取代了各种劳动保障、各种假期和保险的功能。

当你一项项修炼这些能力,等于你开始以自己的专业为核心,在自己身上建立一个个新的部门,创办一家一个人的企业——在一步步脱离保护的同时,也在一步步地丢掉拐杖,获得自由。

自由职业就是这样一种勇敢而艰难的选择,它是在组织和个人之间,选择把赌注压在自己的专业上,向前多走一步。这是一种专业人士的进化形态,就好像一个人放弃了保护自己的树林,决定双足行走,从此选择了某条进化的道路。

原来这么难啊!那自由职业是一个能做一辈子的职业吗?

我随机调查了12个自由职业者,有6位说,“先尝试一段,不行再回去(上班)吧”;3位认为,“只是一个阶段,未来要创业”;还有3位坚定地说,“再也不想回去了,我要干到死”。哦,其中一位说干到死的人,后来实在干不下去,加入其他团队了。

自由职业者分三拨人:尝鲜者、创业者和永远的自由职业者。

有一部分出来修炼一段觉得能力不足,一个人又太孤单,或者新鲜感消失了,他们会重新找个地方回去上班;一部分做得好的,在竞争之下,会进一步进化成创业者。

像淘宝一样,大家一开始兼职开店,开得好的就全职,成为自由职业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领域,竞争越来越大,你肯定需要找几个助理或外包帮你干,干着干着你成了创业者。咪蒙当年是辞职下海的自由职业者,现在做好了,也组建了自己的7人团队,各自负责选题、策划……这些新的小公司会在保持个性和提高效率之间找到平衡,形成新一轮的格局。

我从不认为未来是一个“平台+个体”的世界,那只是过渡,终局应该是一个“大平台+小团队”的世界。

最后一群人会永远做自由职业者:一种是业务单元小到无法外包的领域,比如表演、设计、艺术、文学这些领域,他们属于天生的自由职业者;另一种是达到了自由职业态,珍视自己的空闲时间多于职业成就感的人,他们能这么做,而且愿意这么做,是超越了职业的最高境界。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的每一片羽毛都散发着自由的光辉!

我特别反对大学生创业(万分之三存活率啊,亲),但是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带着创业的心态工作。也许最后只有10%的人会创业,2%的人能成功,但是100%的人都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冲着自由职业态去工作,肯定会让你眼界更宽,选择更多,成长更快。

如果你想在30岁前成为自由职业者,下面这6步也许对你有帮助:



1.确保自己先看清楚真相,反复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进入这个领域


前面说过,自由职业是一条决心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赌注的勇敢、艰辛之路,所以你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个领域是不是你真的希望专注而有机会胜出的。

另外,自由职业的形态真的是你喜欢的吗?别光看朋友圈,找几个身边的真实自由职业者聊聊,让自己做出不悔的选择。



2.找到一个能够封装成产品的能力,做到极致


自由职业要求个人必须能够独立产出独立封装的产品或者服务。所以,艺术界、手艺人、服务者天生是自由职业者。而产业工人则很难做自由职业,因为如今的工业领域里,依靠一个人的力量真的什么也做不出来。

同样是文字工作者,写小说的可以自由职业,而编辑就不行。除非一直包到出版。设计能力可以封装,但是美工就比较难,任何工作牵涉到量产一环,谁都没法由着性子来。

我有个朋友特别擅长梳理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案例,于是总有大佬、首富找他喝茶,向他请教。为了表示感谢,请他吃20万的饭,就是不给他钱。他自己特郁闷,每夹一口就想,这一口5000元啊,这钱给我多好啊!

他的问题在于,他能力很强,却一直没能封装。有人把这个能力封装成“课程”,卖的是讲师费;有人封装成“方案”,卖的是“策划书”;有人封装成“顾问”,卖的是“顾问年费”。你这种人大仙一样一呼就来,然后安静地听完,给个答案也不盯着做,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别人只好请你吃一顿20万的饭。

那么,如何判断这门技能能不能产品化、市场化?很简单,你可以做点儿市场验证——如果你已经能通过这门技能赚到养活你的钱了,那么再开始SOHO吧。这就是所谓的“市场验证”。你宅在家里开辟不出新路子。



3.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自己家里、咖啡厅,在持续3个月没人催、没人管的情况下,不拖延的高效率工作,绝对是更加需要自律的事。说这个的太多,跳过。



4.学会自我营销,找到获客方式


越是专业人士,越抹不开面子。其实越是专业人士,越需要懂得卖自己的能力——我在《为什么说“专业人士”未来会穷死》这篇文章中讲得很清楚,提到了毕加索和凡·高的区别,可以看看去。



5.积累人际网络


好的人际网络不仅能帮你获得客户,而且可以做各种事情。因为你不仅需要客户,可能还需要把一些工作外包,需要和伙伴一起接很大的单,需要顾问在关键时刻获得资讯,这都需要通过你的人际网络实现——不爱交往的人,不会是好的自由职业者。

同时,记得和你原来的公司搞好关系,因为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由职业者的第一份工作是和原来的老板合作的。



6.培养自己的财务能力和商务合作能力


由于自由职业的经济收入不稳定,所以财务方面你得有一定的规划,不能指望通过花完每个月的工资来理财。有一定的商务合作能力和意识,会让你面对纠纷的时候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我就见过因为完全不会签合同而给自己挖大坑,然后跳到里面的自由女战士。

最后,无数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在中国购买社保是个挺重要而且挺值当的自我保护手段。孩子读书、买房买车、出国会少很多麻烦,除非你钱多到无所谓。记得有机会给自己挂靠一个公司交社保。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搞什么自由职业?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而最好的修炼场,不是辞职,而是你现在所处的职场。

说实话,虽然我几乎达到了自由职业态,但我很清楚自己没法成为自由职业者。因为我受不了一个人的孤独,喜欢和一群人在一起大呼小叫的,这也注定了我选择创业。

但是,我对于自由职业者非常敬畏。自由职业是一种勇敢的超越自我的追求——放弃了依附于一个组织的资源和约束,也放弃了相濡以沫,准备全力以赴,以自己的手艺与天赋为生,相忘于江湖。这种尝试如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无论是成功还是不成功,都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