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8.先发制人,打造自己的10秒节奏

8.先发制人,打造自己的10秒节奏




·越快轮到自己,越要多加鼓励


“哎?怎么回事?不是简单说两句吗?哇!第二位好能说啊,怎么办呢……”

我的某位朋友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原本兴致挺高,结果在每名家长介绍自己孩子的环节却突然紧张起来。第一位家长口齿伶俐,说了1~2分钟,对孩子的特征也是介绍得面面俱到。第二位家长更是侃侃而谈,声情并茂地描述女儿的性格,并且穿插几则趣事。

“哇!马上轮到我了。万一搞砸了,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吧。哎呀,这可怎么办呢?”

“我是〇〇的妈妈,请多关照。我家儿子擅长绘画,呃,呃……最近我们去了动物园,还画了熊猫。那个,那个……画得惟妙惟肖,爷爷奶奶都是赞不绝口。于是,他就更喜欢画画了……啊,抱歉,我在说什么呢……只要简单说两句就行吧,那么,那么……叫他〇〇就可以了,请多关照。”

虽然才刚4月,她的额头、手心还有后背已是汗珠微涔,而且满面羞红,声音也有些颤抖。回去的路上,她越想越觉得对不起孩子,最后把自行车停在一边,竟然哭了起来。

考虑到她多年安心在家做全职妈妈,鲜有当着众人发言的机会,这样的表现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把紧张留在开头,抢先举手发言吧


如果是多人轮流自我介绍的场合,前面的人发言越是精彩,等待的人越是担心。紧张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对自身的发言就越来越没信心:“这么说真的合适吗?”此时,若以“冷静、别慌”加以劝慰,只会适得其反,令对方更加忐忑。

既然是依序自我介绍,建议果断举手争先。虽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紧张的感觉也仅限于起初的那段时间。假如序号靠后,担惊受怕的时间就被拉长,心跳也会越来越快。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在于“亲自立下规则”。在多人轮流自我介绍的场合,第一位发言的人往往定下基调。所以,举手争先、把事先准备好的“10秒自我介绍”娓娓道来即可。于是,之后的人们纷纷效仿,按照10秒的节奏展开自我介绍。

第一个举手,而且辅以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听众无不对你印象深刻,压力也都甩给之后的发言者。

如果自我介绍的总人数颇为庞大,越到后面,听众越是兴趣索然。非但印象寥寥,而且反应冷淡、缺乏互动,更不利于发言者的发挥。

因此,假设简单说两句的情形在所难免,还请奋勇争先:“序号越是靠前,听众的评价也越高。”

法则:鼓起勇气,力争第一!通过“10秒自我介绍”立下规则



9.想要能说会道?1天只须练10秒


·按下回放键后,听起来像是动画配音


“部长,请指点!”

我紧握着一盘自己播报新闻的录像带,与部长一起迈入狭小的播音部。房内一角就是试映间,播音部的员工称之为“说教室”。

“哇,这是谁的声音?一点也不像是念新闻……”

由于我声调太高,完全不像是新闻播报,更像是给动画片配音。录像中的我始终低着头,任凭披散下来的头发遮住眼睛,视线也从没离开过稿件。就以这样的声音和仪态示人吗?……真是无地自容。

在成为播音员的半年内,我日复一日地与部长来到这个毫无试映间风格的说教室,各种丑态的回放也是惨不忍睹。

每天看到录像中的那副模样,我都会目瞪口呆,继而激励自己彻底改正。



·试着聆听自己的声音


你是否录下自己的声音并且回放,或者看过自己说话时的录像呢?

如今录音可是轻而易举。手机大多配备录音功能,智能机更可通过语音信息的模式进行录音和回放。此外,通过手机录像还可轻松录制视频。

试着听一听自己的声音吧。

现实总是令大多数人震惊。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声音习以为常,但在别人听来,感觉却完全不同。

所以,我还是建议读者朋友尝试一下。

首先,对“10秒自我介绍”录音。

其次,站在镜子面前,对自己进行全身或者上半身的录像。所以,究竟以何种形象示人,不妨仔细审视并加以调整。

感觉怎样?

每天只需“10秒”,想到时多练几次即可。然后,无论身处何地,“10秒自我介绍”皆可娓娓道来。久而久之,自我介绍便可脱口而出,继而信心渐增、怯意大减。

如此一来,各类场合都能游刃有余,例如酒会中的举杯致辞、家长会的简单寒暄、相亲会的自我介绍、与初次见面的客户交换名片……

是消化吸收朋友的精彩发言,继而为自己量身打造自我介绍,还是忐忑不安地走上讲台,不知该说些什么?两者给人的印象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虽然播音员大多给人“能说会道”的印象,但在我看来,他们只是“善于预先做好准备”。

来吧,试着迈出这第一步吧。与其在正式场合丢人现眼,不如眼下抓紧多练……只需每次练上10秒,必可逐渐熟练。

法则:站在镜子前对“10秒自我介绍”录音。每次练习10秒,逐渐告别畏惧心理。



10.“简单说两句”时,不妨只说10秒


·祝酒词什么时候说合适


由于自身从事的职业,我常常受邀担任婚宴的司仪。每每深感荣幸、欣然从命,但是祝酒词却成了瓶颈。

对照座位表观察实际就座情况,尤其是看到几位发言的嘉宾入座后,我迅速上前招呼:“在我说干杯之前,可否先请您发言?”

在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之后,我进一步问道:“计划说多少时间?”

若是“简单说两句”“1分钟内”的情况,我会把他们安排在宴会伊始且众人已举起酒杯的时候。

如果发言超过1分钟,我就让来宾坐着听完,然后再请大家起立、举杯。鉴于婚宴时间普遍较长,如果来宾从一开始就举着酒杯听一段长篇大论,难免心生厌烦。何况,在场的嘉宾不乏老人和孕妇。

不过,所谓“简单说两句”,实际仍然会有人讲上好几分钟。

“正如主持人所说,我是●●公司的▲▲,与新郎和新娘是同事。〇〇先生,△△小姐,恭祝二位新婚快乐。同时,我也要为两家的亲朋好友献上衷心的祝福。今天有幸受邀发言,我就简单说两句。我与新郎〇〇先生第一次见面还是……那时的他……两年后,新娘△△小姐也加入公司、进入总务科。自从△△小姐入职后,〇〇先生的工作态度可就大不一样呢……但是,那时候我完全不知道二人正在交往,收到请柬后还愣了半天。不过,回想起来,〇〇先生倒是和我提过对△△小姐的第一印象……”

内容倒是丰富多彩,从最初的见面到最近的工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不过,起立举杯的来宾渐渐有些不耐烦,会场的气氛略显尴尬:有些人面面相觑、慢慢放下酒杯,年事已高的长辈干脆坐下,穿着高跟鞋的女士悄悄活动一下脚踝,远处甚至传来窃窃私语的声音……



·送上原创的10秒信息即可


关于婚宴的祝酒词,如果司仪已有介绍,致辞的嘉宾不必再做自我介绍。至于工作内容和陈年旧事,完全与今天的婚礼无关,索性能省则省。

“〇〇先生,△△小姐,恭祝二位新婚快乐。同时,我也要为两家的亲朋好友献上衷心的祝福。”

就发言来说,核心的内容无非这两句。而对新人来说,“今天是大喜之日”“对新郎新娘的描述”才更有意义,只要以自己原创的语言有所提及便可。

“今日晴空万里,预示着两位美好的未来。”

“新郎〇〇先生年轻有为,连续三年稳坐销售第一的宝座。”

“新娘△△小姐总是细致耐心、准备周全,堪称全能助手。”

然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小姐名花有主,我多少有些嫉妒呢。但是,不得不说,两位实属天作之合。”

“幸福总是越久越好,发言还是越短越好吧。”之后,可以视情形插科打诨两句,再提高音量推动全场干杯,“最后,为了两位的美好明天以及两家的繁荣兴盛,让我们一同举杯祝贺。干杯!”

举杯祝酒是从婚礼过渡到婚宴的重要时刻,因此把握节奏、营造气氛显得至关重要。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三言两语快速说完了事,而应精神饱满、节奏平稳、言简意赅,打造“话语简短而凝练”的宴会气氛。

对宣布“干杯”的人来说,首要任务是“活跃”会场气氛,说的内容倒是其次。因此,怀着欢快的心情,提高音量喊出“干杯”吧。

如果话语得当,会场也能深受感染。观众纷纷附和,气氛一片热烈。这样的场景无疑会给新郎新娘以及来宾留下长久且深刻的印象:“嗯,让〇〇来主持真是太好了。”

法则:考虑现场需要扮演的角色,不说废话



11.电话沟通,要点控制在20秒


·私人时间依然收到邮件,工作电话更是避无可避


“我真的好讨厌电话,有时你不知道对方到底在说什么,有时你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要是没有电话,我感觉也没什么大不了!”

嗯……这话如果让电话之父——格拉汉姆·贝尔听到,恐怕他会泣不成声吧……

最近,世人对电话的抱怨可谓不绝于耳,对于习惯用邮件和社交网络交流的年轻人尤为如此。邮件和社交网络足以满足私人时间的沟通需求,但工作需求可不止如此,因此必须和电话搞好关系。

不过,在讨厌电话的群体中,不乏对“录音电话”心存偏见的人们。

“听着铃声作响,正想着对方是不是不在家,突然哔的一声转到录音电话。录音电话不仅惹人烦,而且必须20秒内说完……每每时间不够用,我都好有挫败感。”

如果一言不发、就此挂断电话,未免有些失礼。即便没有要紧的事情,至少也要让对方知道是谁打来的吧。



·克服“魔鬼20秒”的方法


“突然转到录音电话,而且只说20秒怎么够嘛!”对于抱有此类想法的人来说,挂断电话也是无奈之举。一边思考一边说,结果只能留下一堆不知所云的录音。不过,让我们整理一下思路,想想需要迅速表达的内容吧。

通用的录音电话模板如下:

①报上公司名称(头衔)和姓名

②确认打电话的对象是否正确

③说明事项

④表达意愿,还会再打还是希望对方回电话

“我是〇〇〇〇公司的△△△△,承蒙关照。

您是●●先生吗?

关于▲▲事项想和您商量一下,所以冒昧打来电话。

我还会再打来的,再见。”

话说回来,为什么电话录音的时间大多设置为20秒呢?这与人的记忆有关。20秒可以让对方把听到的信息记住,而且这也是留言的一方简要说明的最短时限吧。根据心理学布朗-彼得森范式(Brown-Peterson  Paradigm)的理论,一个人假如不刻意去记,他的记忆会在18秒内消失殆尽。

既然时间有限,自然需要整理信息,用便于聆听和铭记的方式来讲述。

想说的事项与邮件的标题类似,滔滔不绝的话明显时间不够,而且一不留神还会遗漏信息。前两天,我家的电话录下了医院的联络信息,虽然明显是打错了:“关于今天交给您的试管,请务必记得采集两天的粪便……”

虽然这通电话语速慢得出奇,但听起来却是恰到好处。对于公司名称之类脱口而出的话语,我们往往不由自主地加快语速,所以还是有意识地慢慢说吧。

对于陌生来电,我们多少有些顾虑吧。特地转到安静的场所接听,结果却是不知所云,难免大为不满……所以,从接听的角度来说,话语简单易懂、避免慌乱堪称关键。每次拨打电话之前,我们都要做好对方不便接听的假设。

电话是推动商务活动顺畅进行的利器。从今开始,面对电话录音,请务必尝试留下信息吧。

法则:切换到电话录音时留下信息。徐徐自报家门,言简意赅地说明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