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 11.和其他未来的对比

11.和其他未来的对比




为了提高预测的内在一致性,我尝试将自己的预测与其他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这里,我选择了两个仿真模型,它们是少数几个综合的、动态的因果模型,而且时间跨度足够长。我之所以进行这种比较,是为了找出自己的预测和其他模型之间预测结果的不同,解释其原因,并作出必要的修改。当然,这种测试并不能证明我的预测是正确的,但是它的确能够帮助我看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中的强项和弱项。



与全球电脑模型之间的测试


我们采用的第一个模型是World3模型的修订版。我们曾在2003年使用了World3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为《增长的极限》一书做了一个三十年后的更新。[160]修订版在之前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多能源和气候部门的细节。其假设基础非常有意思:人类将首先使用能源回报率(EROI)最高的能源。[161]我们对模型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使之能够更好地反映第61页图表3-1中的因果结构。接着,我们通过运行模型,发现了电脑运行的预测结果和我自己的结果之间的差别。最大的差别就是,修订后的模型系统认为,因为可再生能源出现的速度过慢,世界将于2050年左右崩溃。通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引入,就可以推迟危机爆发的时间。

我们并没有继续推进这项对比实验,因为我只想确认,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模型,以内在的方式处理所有相关的因果机制,来重新创造全球预测中的重要元素。我还想确认的一件事就是,书中预测的时间点是合理的。实验证实了这两个想法。因此,这次对比实验并没有使我对预测做出大的改动,只是在一些细小的方面做了调整。例如,与我的预测相比,World3模型修订版显然对食品和环境方面有着更为悲观的态度。这是因为该模型基于现代农业数据计算得出的全球生物产能小于我的预测。如果修订版是正确的,那么现在全世界的食品拥有量,将小于我的预测中四十年后的数值。但是,如果生物产能的确更小,那么全球就会通过向农业投入更多的额外资金,部分弥补食品的短缺。但是,在此过程中,世界还不得不牺牲一些重要投资——例如对能源效率或气候变化修复的额外投资——从而在这两个问题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如果世界比我所预想得更小,那么人类超出地球承载力的时间将会提前。

修订后的模型系统认为,食品短缺到来的时间比预测要早。因此,我们又进行了又一轮的科学研究。这些研究关于未来四十年间气候变化对全球食品生产的影响。有趣的是,正如之前一章所谈到的,[162]现在人们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能够对农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超过了未来四十年间全球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整体影响将是负面的,而且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但是,这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测时间范围。我对预测进行了修改,反映了这个观点。

最后,修订后的模型系统显示,2052年之后,世界将立刻崩溃,完全失去控制。在这个问题上,我的预测并没有提出详细的观点,因为预测只关心2052年之前的发展。我的预测并没有说全球变暖会在21世纪后半叶引发自我强化的气候变化,而后者等同于全球崩溃。但是,与修订版相同的是,我的预测中也显示,人类活动已经非常接近地球承载力。尽管在2052年前,人类活动还没有超出地球承载力,但这可能在2052年之后很快成为现实。



与《增长的极限》研究的对比


在研究未来的长期发展时,大多数研究人员多选择提出一个可能的情景,而不是一个真正的预测。这就是说,他们将自己限制在有限的条件研究中,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如果一系列条件得到满足,那么情况将会如何。例如,如果癌症得到治愈,那么全球人口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航空燃料也被纳入二氧化碳限额交易体系,那么旅游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欧盟出现分裂,那么欧洲经济增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局限于合理的话题讨论,而不进行真正的预测,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地给出一个能经受质询的答案。

我的全球预测则大不相同。我试着不去局限研究的范围,并积极地向没有条件限制的预测努力。原因就是,我希望回答自己的问题:在我的余生,世界将会有什么变化?你可能还记得,在第1章中,我曾经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清楚的答案,使我不再对未来一直忧心忡忡。我做这个预测,也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在2052年对生活的满意度有多高?”

现在,我的预测就摆在这里。看看它和其他研究成果的对比,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要把自己的预测和其他成果进行对比;然而遗憾的是,可供对比的四十年预测并不多。但是,我们却有机会与1972年的长期全球未来研究,也就是与《增长的极限》(LTG)进行比较。我的优势就是,我曾经参与《增长的极限》的研究工作。1992年,我参与写作了该书的第一版,并于2004年参与了后续研究工作。这些经历自然会让我的观点失之偏颇,但是我会尽可能保持中立,至少是在结论受到影响的时候,清楚地指出我的偏见。我最大的偏见或许就来自我的身份——我来自富有的工业化国家,接受了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对自然界有着很深的敬畏之心。我与传统想法不同的观点,可以从这些背景中找到源头。


预测与情景

在对比我的预测与LTG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着眼于二者最大的不同——那就是,LTG并不是一项预测,而是一个情景分析。最初,LTG想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在一系列拟定的政策条件下,到2100年,全球人口、工业化、食品生产、资源利用以及污染问题将出现哪些变化。如果人们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人口控制,那么情况将发生什么改变?如果农业技术得到改进,能够减少土壤流失,那么情况将发生什么改变?如果届时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数量少于预期,那么情况将发生什么改变?如果经济增长停止,那么情况将发生什么改变?

通过12个不同的情景,LTG回答了2100年世界状况的问题。其中一些情景显然是不受欢迎的,它们显示了人类活动将超过地球承载力,随后人类生活质量出现下滑。其他情景则更为温和,(在模型系统中)通过实施前瞻性的社会政策,使得整个系统得以维持稳定。我认为,这本书备受讨论的一个原因,就是许多人发现,维持稳定的政策(例如为人均消费设定上限)非常令人反感。治疗药物似乎比疾病本身更糟糕。

LTG含蓄地支持了那些帮助稳定世界模型系统的政策。但是,该书的主要命题就是“更高的聚合度”。LTG声称,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将在21世纪前半叶达到地球的物理极限。世界将经历这些限制因素带来的困境——因为社会采取应对措施和出台决策的时间过晚——并进入过冲状态。随后,世界只有两种选择:“有管控的衰落”或者“自然导致的失控崩溃”。LTG希望,社会能够实行高瞻远瞩的政策,并快速响应,以避免过冲情况的出现,确保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公平对待其成员,不超过地球承载力的极限。

很显然,LTG的论述显示,其预言能力是极为有限的。数据和知识并不足以使LTG做出误差较小的可靠预测。我们唯一能够相信的就是关于“行为模式”的论述,其中包括发展的大致趋势和模式。LTG清楚地显示,自己无法预言衰落出现的时间,甚至无法预言最有可能出现的过冲形式。但是,LTG的确关注了实体限制因素造成的威胁: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更温和的威胁,例如不公平现象加深,或者文化脱节,则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在下面的章节里,我将更详细地讨论LTG中所传达的信息,因为这可以深化本书所要表达的思想。


进一步讨论2052年

从最宽泛的角度看,我的预测可以被认为是对LTG中某个“过冲——下降”情景的进一步阐述。我的预测中,气候危机正在逐渐逼近,原因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全球限制因素:在气温不升高的条件下,地球大气所能承载的二氧化碳是有限的。我的预测还提到了其他限制因素,例如有限的化石燃料储备、有限的可耕种土地面积、有限的野生鱼类数量以及有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面积。但是,大致说来,气候是未来四十年间最为紧迫的限制因素,而且关键问题是,我们已经处于“过冲状态”:目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已经接近全球海洋和森林吸收量的两倍。因此,大气中这些温室气体的浓度以及平均气温都在不断升高;未来几十年间,人类(以及自然)的生存状况将发生变化。在某些程度上说,生存状况变得更为艰难。

但是,我们已经不仅仅是过冲了。人类已经开始了艰苦的行动,以避免“自然导致的失控崩溃”,而且已经走上了“有管控的衰落”道路。人们已经成立了IPCC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机构;数十年来,相关谈判也在一直进行,目的就是要以良好的管理模式高效并公平地推动减排行动。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的结果并不足以确保全球气温升幅维持在2℃之内。

LTG与我的预测之间的关系就是:我的预测选择了LTG中所列的情景之一,认为这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在我看来,2004年版的LTG中,情景3最有可能发生。[163]在这个情景下,由于相关技术的应用,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短缺以及污染带来的危害被推迟到了本世纪中叶。我的预测还加入了另一种资源——化石燃料——以及另一种污染来源——二氧化碳,而且认为,二者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接着,在LTG中对情景3的简要论述——有关“污染危机”——中,我的预测还加入了量化计算,使结果更为精确。

LTG不断重复的一点就是,在研究崩溃/衰落之后的世界发展中,World3计算机模型并不适用。原因是,预测某种资源变得稀缺,或是某种污染来源达到警戒线之后,社会紧张和冲突、制度性回应以及权力竞争采取的发展模式,在过去以及现在都是非常困难的。

在我的预测中,我试图将我们在LTG中的工作做进一步的生发。我选择了“气候”作为第一个出现严重过冲的领域,并指出了两种能够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我还试着描述在使用二者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我试着猜测,当我们现有的、大体民主的机构,继续努力解决新出现的气候危机时,会发生什么——而我的结论是,他们行动不够迅速,无法及时解决问题。我还认为,冲突将出现在两个“软”领域:生产力增长乏力(使分配问题的出现加快),不公平现象过于严重(导致社会紧张和冲突)。我还试图将后果进行量化计算。

在LTG的“污染危机”情景中,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将释放污染物质,最终超出全球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后果就是,环境污染程度提高,人均寿命缩短,农业减产。大量资本从工业投资中被撤回,投入污染控制中,以减少污染造成的危害,解决未来的排放问题。最终结果就是,工业生产力下降,导致人均消费品与服务拥有量减少。

我的预测与LTG情景大致相同,但是采取了更为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角度。我认为,人们将增加必要的投资,以解决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而不公平现象则会导致人均消费的减少。我还将消费出现减少的时间点精确到了本世纪中叶;而在富裕国家中,消费衰退出现的时间更早。在其他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中,消费水平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因为我并不认为在2052年之前,这些国家的经济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


收入锐减与福祉锐减

在我的预测中,过冲的原因是,人类社会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回应过于缓慢,以至于排放量超过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限度。消费增长放缓(在富裕国家中则是消费减少),部分原因就是削弱气候问题所需的成本过高。预测假设,社会不会采取足够的应对措施,因此21世纪后半叶出现的自我强化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消费进一步减少,使未来更趋向于“崩溃”,尽管这个词过于情绪化了。

在许多人眼中,LTG所列的情景有关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以极快的速度跨越了全球限制。这种过冲导致了人口过多和污染严重,继而引发的饥荒缩短了人类寿命。另外,这种过冲还具有甩鞭效应。有害物质同时降低了农业生产力,导致更为严重的饥荒——进一步缩短了人类寿命——这非常符合马尔萨斯的理论。但是在当今世界,金钱与贸易的全球化程度非常高,因此,全球衰落更有可能表现为购买力的下降,而不是死亡率的上升。无论是哪种情况——我想说的是——都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出现过冲和崩溃的会是“福祉”,而不是人口数量或是GDP。

在“过冲—崩溃”情景中,有一段时间里,“福祉”水平超过了可以长期维持的水平。在面临即将到来的衰落威胁时,人类可能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就是重新定义“福祉”这个概念。如此一来,只有那些可以持续供应的要素才会被包括到“福祉”中。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等待,直到全球人口足够少,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现在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特权。我认为,在21世纪里,我们会看到,这两种方法都会得到部分采用。因此,如果我们避免在发展过程中摧毁整个世界——如果我们避免自我强化的气候变化出现——那么,就还存有希望: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比现在少得多;而能源体系中,太阳能占有率为100%。人类更接近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可持续的价值观能够得到扭转,那么情况会更美好。

将“过冲与崩溃”和“过冲与衰落”加以区别,是很有益处的。“过冲与崩溃”指的是全球不可控制地走向大规模灭亡;而“过冲与衰落”指的是,人类在持续了一段时间的相对繁荣之后,生存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这么说来,我认为,人类将在21世纪遭遇“过冲与崩溃”,但是这不会在2052年前发生。真正的考验将在本世纪后半叶到来。届时我们就会知道,自我强化的全球变暖是否会发生,人类是否能够平静地接受这种变化(通过将剩余人口移往不会受洪水侵害,或是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城市中;同时确保在一个持续变暖的世界中,能够维持必要的生产)。

我还确信,在2052年之前,世界就会感受到许多“过冲与衰落”的现象。美国的衰落就是主要案例。昔日的全球霸主将走下宝座。同时,美国人均消费水平还将最早出现顶峰(可能已经到顶了),继而开始长期下降的态势。正如我在预测中详细阐述的那样,这种衰落的原因,不仅仅是增长的物理限制。但是,清洁能源成本的增加,以及解决极端天气需求的增加,将对不断放缓的生产力增长造成更大的负担,而不可持续的不公平现象则会使情况雪上加霜。

有意思的是,即便“过冲与崩溃”真的出现,21世纪的情况也不会以这些角度得到呈现。由于过冲而导致的崩溃,可能被描述成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并将一直持续地变化。这种管理不善来自各个层面——国际、国家以及企业层面。根源的描述也会不同——就像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一样。一些人认为这是对民主和自由的诉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在资源短缺的环境下,人口压力激发的反应。类似地,一些人认为,美国在21世纪初发动伊拉克战争,目的在于获取石油,而不是为了推广民主理念。或者,你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情况:在世界走向气候过冲的过程中,你已经经历了一大半,但是你可能从来没有以这些角度思考过问题。[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