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包括导论、基础篇、方法篇。其中,导论部分主要强调职场写作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解释说明何为“结构化写作”;基础篇介绍了结构化写作的立足之本——“结构思考力”的四个核心原则;方法篇则针对四类职场常见的写作场景,就如何使用“结构化写作”的方法进行谋篇布局做了详细介绍。

“导论”部分可以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看或不看。

“基础篇”所介绍的四个核心原则“论、证、类、比”必须在阅读“方法篇”之前进行深入了解。这四个原则将在您的写作过程中起到指引的作用,而最后完成的内容也要使用四个原则进行评估,从而发现其中不完善的地方。无论使用“方法篇”中的何种方法,最终写出来的内容一定要符合“论、证、类、比”的要求。因此,“基础篇”非常重要。当然,如果之前已经对“结构思考力”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了四个核心原则的运用,则可以跳过本篇直接进入“方法篇”。

“方法篇”包括四类场景下的写作方法。如前所述,前三类场景涉及的方法、工具将在最后一类场景汇集。虽然单从场景看四者之间并没有层层递进的关系,但在工具层面,不同场景下使用的工具都互有联系。我们建议读者按顺序阅读四类场景的内容,随着阅读的深入,要随时与前面已经看过的内容进行关联。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发现分布在不同场景下的工具之间的联系,便于对所有的方法和工具形成系统性的理解和认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方法篇中,我们对内容的规划借鉴了“库伯学习圈”理论。大卫·库伯在总结约翰·杜威、库尔特·勒温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库伯认为,经验学习的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四个阶段包括体验、反思内省、归纳和应用。如下图所示,这四个阶段不是独立存在,而是连续的且随时有可能发生的。

基于库伯学习圈的四个学习阶段及该理论在技能训练领域的应用,我们把方法篇中的各个步骤分为“WHY-WHAT-HOW-IF”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如此,读者阅读本书实际上是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只是“读书”。

·WHY:作为开场或导入的环节。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现象或故事回答读者“为什么”的问题。

·WHAT:作为核心知识点的环节。我们对相应的概念、方法和技巧进行详细的说明,回答读者“是什么”的问题。

·HOW:作为案例分析的环节。我们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对方法建立起更具体的认知,回答读者“怎么用”的问题。

·IF:作为思考总结的环节。我们会列出一些问题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希望读者突破传统的阅读习惯,采用“分析式阅读”,甚至是“批判性阅读”。

同时,在每个场景结束时,我们设置了相应的练习和实践任务。本书带给大家的是一些实用性非常强的方法。如何将这些方法转变为自己的技能?没有捷径可走,唯有通过大量的练习与实践才能实现这样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