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现代经管商务必读系列 > 第三章 “早晨型人”能做到的奇迹学习法——居然有这种学习法?

第三章 “早晨型人”能做到的奇迹学习法——居然有这种学习法?



胸怀梦想的人,其时间总是赤字


对于“这也想做”“那也想干”的人来说,往往他们的时间平衡表是入不敷出的。

比如,想要从事更好的工作而学习。

想要跳槽到条件更好的公司而自我充电学习。

想要实现“要精通英语”“要取得资格”“要找到好工作”等具体的梦想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想要结识显要人物而参加其他行业交流会并学习。

但现状是,往往没有这么多时间。

无论是谁,每天也都只拥有24小时。工作不努力、没有学习欲、人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人每天只拥有24小时,野心满满、充满梦想和希望并努力学习的人每天也只拥有24小时。

每天,每天,仅仅是工作就已经够忙碌了,而空闲得让人无聊的日子貌似永远也不会到来。

很多人往往都是“希望做好工作”“希望抓住成功”,并且设法安排时间,但往往“仅是现在的生活就已经够累的了”。

那么,是不是要因为没有时间而放弃学习呢?

不,千万不能这么做。对于无法重来的人生,还是应该选择不留遗憾的活法。想进一步挑战可能性,想获取更高的收入,还想从事充满生机的工作。

那么,应该怎么做?

这并不是让大家不要认为“已经筋疲力尽了”,而是提醒大家要挤出学习时间。

“已经安排得很满了,根本没有这样的时间!”

果真如此么?

这是拧绞干毛巾、削减成本的时代。只要改变想法,就能够从这里、从那里挤出时间来。

回头反顾时就会发现,原以为拧干的毛巾其实还是潮湿的。

比如,想要夜晚学习的人对于和公司同事的应酬是不感兴趣的。因为喝了酒,注意力就集中不起来,睡眠时间也会减少,考虑到次日的工作还是要尽早休息。而且能早点回家的话,还可以增进和家人之间的交流。

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早晨”用作学习的时间。如此想来,便会在晚上早早就寝,次日早起进行学习。

摒弃夜生活,取而代之,全面利用早晨的时间。夜晚时间有限,但早晨时间无尽。千万不要混淆这一点。不要认为夜晚无限、早晨有限。合理地管理早晨是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挤出时间的唯一方法。



巧妙利用早晨时间的学习法


你在早晨时间使用的是哪种学习法?

“我早晨起不来,总是睡到不得不起床。”如果是这样,那是没法学习的。

实际上,没有比早晨更适合学习的时间了。

从大脑生理学的观点来看也是同样,如前所述,被称为能量源泉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类脂醇”这两种荷尔蒙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早晨7点左右。

“是吗?那么,这个时间段起床就行呗。”并非如此。这个时候就已经要处于学习状态了。往前推算的话,6点半左右就必须完全进入学习状态中,或读书,或听磁带。

“那个时候我在通勤电车里。”

这类人群完全可以把通勤电车变作书房。只要集中精力,通勤电车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移动书桌”“移动办公室”。

重要的是仅仅提前45分钟“早起上班”。我本人就是这样做的。

早晨第一个到公司后,可以在9点钟大家上班之前,在安静的办公室里进行足足两个半小时的学习。在独自一人占用整间办公室的心情中,必定能够从容地展开学习。

而早晨的学习又有很多的课题和方法。比如,仅是课题就有如下数种。



早晨时间用来学习什么?


①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可以通过电视、杂志、报纸、读书、网络、人脉来进行,有很多方法。信息的恐怖之处就在于它和经营直接相关。知与不知是天壤之别。这就是信息的骇人之处。

②取得资格

有很多职场人士选择早晨早起,为取得资格而努力学习。只要安排合理,就可以取得律师(实际上,我的哥哥就是通过早晨学习拿到资格的)、公认会计师、税理士等高难度资格,还可以取得金融理财师、物理疗法士等资格。

取得资格的好处就在于往往可以从公司拿到额外的资格补贴。尽管现在已是废止住宅补贴和加班补贴的时代,但资格却会帮助我们增加收入。

正因如此,如何挤出学习时间才就成为制胜的关键。

③学习外语

没有比早晨更适合用来学习外语了。正因如此,各个电台才会在此时推出相关的外语节目,必须对此加以利用。通货紧缩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早间学校的兴盛。通过学习外语,可以去留学,或者跳槽到外资系企业、贸易业、商社等可以全面活用英语的公司去工作。

④拓展人脉

很多人往往错误地认为缺少晚上的饭局是很难拓展人脉的。

这并非危言耸听。一味地赶饭局、忙应酬,不仅花费金钱,也会伤害身体;而且回家时间也会推迟。几乎一无是处。其实还有除晚间以外的利用早晨开发人脉的方法。日本全国范围内也有很多以此为目的的交流会(容后详禀)。

⑤增进健康

通过早晨的散步、慢跑、健身房来发发汗,做任何运动都可以。在上班的岁月里,我曾一度先去健身房“报到”而后去公司上班。

我的观点是,“早晨塑造健康,夜晚损害健康”。



信息是大脑的最佳营养


“我敢断言,没有熟记背诵·死记硬背,是无法培育创造力的。所谓创造,就是重新排列知识和知识的组合,而使其成为可能的正是创造力。列奥纳多·达·芬奇是著名的博学家,往往从事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的人都是拥有丰富知识的博学家。换言之,知识的量和创造力是正相关关系。”

做出此番言论的正是被称为“日元先生”的榊原英资(原大藏省财务官、现庆应大学教授)。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即“创造力来自知识和知识的乘法运算”。

如果真要从事创造性的工作,首先就要全面掌握知识,劳动厚生省的调查数据显示,“创造力上升的年龄在33岁迎来高峰,从41岁开始回落”。

这是针对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与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展开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员工人数超过1000名的1250家企业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共回收包括部门负责人和普通员工在内计2627份有效回答)。

遗憾的是,这并非科学数据,最多不过是主观感觉,是大致印象。尽管如此,让人吃惊的是,约占整体85%的人认为“年龄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具有相关关系”。

课长等中间管理层也有73.7%的人对此表示认同。绝大多数人认为工作能力随年龄而变化,其结果就得出了创造力上升的年龄平均是33.1岁,回落的年龄平均是41.4岁的结论。

但是,我认为创造力与年龄无关,与好奇心有关。

简单地说,创造力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对所有信息失去了好奇心才出现衰退的。填写问卷调查的大多数人处于33岁左右的工作旺盛期,好奇心也处于高峰状态,但是估计8年之后好奇心之泉就要干涸了吧。

为什么呢?

因为职场竞争的胜负已决。

“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而且在萧条和裁员风潮中也没法指望有什么晋升的机遇。”

如此一来,好奇心自然就无法涌现出来。没有好奇心,则对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会无动于衷。

大脑的最佳营养素就是信息。

假设将某个人关进禁闭室,门只能从外面打开且无法外出,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报纸,窗户也是堵上的,手机也不能用。也就是说,切断一切外界接触,当然每日三餐是提供的,而且是营养价值最高的美味佳肴。但即便这个时候也不能与人接触,没有任何对话。

这种状态下的生存会是怎样的呢?

通过CT扫描仪环切大脑后发现,其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间隙变大,头盖骨没有变大。恰恰相反,是大脑变小了。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实验,那么只要让实验者回到正常生活当中便可实现大脑的恢复,但如果没有信息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则大脑就要不断收缩了。

对于人来说,信息重于任何高营养价值的佳肴。

知识和信息对于在职场中取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职场人士而言,要学习涉及商品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技术知识等在内的诸多内容。而且要注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信息,还需要掌握一般信息,专业之外的所有信息也都非常重要。

为什么?

因为信息必定是在某个地方相互关联的。不能认为“这是我所在行业的信息,所以要关注一下”,还应该普遍关注那些“虽然看似无关,但是饶有趣味”的信息,它们一定会在某个地方派上用场的。



从早晨5点钟的节目中获取信息!


信息大致可分为电波信息、铅字信息、人脉信息3种。

首先,我们要合理地获取电波信息。

所谓电波信息,是指以光缆等电路以及卫星系统等的电波为媒体的电视、广播、网络信息。

如今已是网络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地面电波以及卫星放送就失去作用了。无论网络怎样流行,大多数人仍然是电视、广播电台的忠实用户。

最近我注意到,早间节目有所扩充,貌似各个电视台都在下功夫做这件事。“早晨型人”与年龄阶层无关,如今,这类视听者已经无法单从新闻当中获得满足了,他们还渴望获取能够积累知识、充实心灵的信息。因此,各个电视台都在结合这样的需求,精心地策划节目。

在我办公的地方,电视机是整日不关的。即使在我享受音乐、收听广播的时候,电视机也仍然开着。而且,我的电视机是可以同时收看多个频道的。

有人会说“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其实这样做反而很方便。比如在发生地震时,大家都很关注震源地和震级,而如果整个画面上同时出现各个电视台的播放内容的话,就可以马上加以确认。

另外,我还会不分内容地同时观看新闻节目、体育节目、信息节目等多个频道。不过,这是不看电视剧才能做到的。如果同时收看多部电视剧,那么剧情就会错乱,所以还是避免为好。

刚才提到早间节目变得充实了,实际上早间节目是日本电视台系列的《放大!!SUPER》的一家独胜。不得不提的是,这档节目以前是6点钟开播,不知何时起播放时段已经整编成了早晨5点半至8点半。

理由很简单。其他电视台为了“战胜放大”而提前了各自的播放时间。TBS、富士、朝日电视台,当然还有NHK(没有参与这个时间段的收视率争夺战的仅东京电视台一家)。

各个电视台都开始逐步几分钟几分钟地不断提前,投身到收视率的争夺大战当中,结果就是早间节目的开播时间变得如此之早。

我本人经常收看的是每天早晨4点55分开播的《早晨第一报道》和5点50分开播的正编《再度报道》(两者都是朝日电视台的系列节目)。

它改编自以前的《新闻报道》这档节目,先对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报道以及有趣的报道进行介绍,然后邀请特约解说员进行评论。也许是因为颇受好评吧,各个电视台如今仍然都在做着类似的企划。

不可思议的是,不仅仅是企划,就连从取材内容到播放内容都如出一辙。同一信息在各大电视台的手里传来传去的印象怎么也让人挥之不去。

让我来做提案的话,建议不要对日本的报纸(包括体育报纸在内)进行比较讨论,不要播放新闻,而应该做一些对发行前的周刊或者外国报纸进行选读的企划,这才是对各家进行比较阅读的嫡系节目。

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广泛包罗了从政治、经济、国际问题、国际信息到体育以及娱乐界的信息,对于需要广泛且浅显地收集信息的人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一档节目。

而《放大》受到欢迎的原因在于,它不是单纯地播报新闻,而是每次都对人和事进行聚焦和放大。比如,通过与系列电视台合作而提供全国各地的热门信息,推出“中途潜入美国动画公司的报道”的特别企划,这虽然已经超出了早间新闻节目的范畴。

但其中一定存在着“感动”的元素。

宛若在忙碌的早晨掠过的一缕清风,这正是其魅力之所在。

当然,如果时间不够,也可以边吃饭边观看。如果与出勤时间冲突,还可以在电车内使用迷你广播收听电视节目。我本人以前也经常在通勤电车里收听节目,即使没有画面,也已经非常过瘾了。



早报只需粗读就OK!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脱离铅字的状况相当严重,而他们并非不关心信息。

只不过使用的媒体不是报纸而已,他们利用的是网络。他们对信息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只是接触的媒体不同而已。

诚然,与报纸相比,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一些。

我曾听说报纸记者深感恐慌的时间是“凌晨2点半”。

2点半,各大报纸的早报就会送到。这个时候,重大新闻是被其他报纸抢先报道还是自家独占鳌头在这一瞬间便能见分晓。

如果是自己独家报道,便是胜利的喝彩;如果是被抢先报道,则会丧失信心。所以,这个时候往往是记者紧张感的峰值期。早报之后,还有晚报。享用胜利的美酒也好,洗刷污名、挽回名誉也好,都要等到傍晚之后。
但是,网络出现了,每30分钟就可以更新一次内容,是否被抢先报道基本上已经无关紧要。因为可以马上追加信息,予以更新。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网络对伊拉克战争、SARS问题等媒体最热捧的信息逐一点击浏览,而不是通过报纸或电视机去收集信息。的确,这样做能够更快地获取最新的消息。

另外,通过网络还可以一目了然地对比各大报纸的报道内容。

而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所有的信息都是免费的,这一点想必也是网络最为学生以及年轻职场人士所接受的最大的理由。

日本报纸协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日本人用于读报的平均时间是每天40分钟。报纸的信息量与1册单行本相比,并不会逊色多少。而且这些信息还会出现在晚报上,所以几乎不用精读,至多是粗读便可。

这就足矣。

为什么?

对于关注的信息,我们自然会认真阅读;而对于不关注的、相关度不大的消息则往往会大致浏览。如若不然,时间就只能用在读报上面,其他事情就都无法开展了。

还有一点。信息是有主题的,有主线的引导。

比如,对“SARS”问题较为关注的话,拿到报纸时,大脑就自然会主动捕捉SARS这个关键词。

“哦,在这里。”——即便是小小的专栏文字也定能把它找出来。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信息。

如果缺乏主题或者主题淡薄,那么,即使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精读,也是绝对找不到主线的。但是,如果有主题,具体地说,比如因为工作或兴趣而保持了较高关注度的话,大脑就能顺着关键词自然地进行检索和查找。

而且其能力比启动电脑更具能量,更迅速,也更深入。

在此,权且用一句话来概括电脑和人脑的区别。随着信息的增加,电脑会变得迟钝,开机速度变慢,而人脑却会随着信息的累积让检索变得迅速。不仅如此,信息的化学变化也会更加剧烈。正如前文榊原先生所述,让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尽快地印制报纸是为了尽快地让读者阅读。

当然,没有固定的要求。有时间的时候匆匆浏览便可。不是阅读,只是浏览。当然,也不用把这个时间作为报纸阅读时间而特意列入日程当中。用餐时、喝茶时、泡澡时,只要稍微有点时间“顺便”浏览即可。

但是,阅读报纸时,人们往往会根据标题的大小、位置关系、正文的字体大小、几个段落、在第几版的什么位置等去自然而然地理解该新闻(信息)的重要程度。其实那不过是为了让报纸更加易读而附带做的编辑而已。

所以,报纸原本就是为便于粗读而产生的。实际上也不得不粗读。



中岛流的“读报法”


我是朝日、日经、东京新闻的网络版会员,会利用网络浏览这些报纸。

在浏览时我会进行比较阅读,对头版头条报道的区别进行确认。

比如有一次,朝日的头条是“北朝鲜问题”,日经是“半导体工厂”,东京新闻则是“某大型超市问题”。因为各自立场不同,所以这倒也颇有意思。

在这个报纸上被作为头条报道的绑架问题以及银行国有化在另一份报纸上是如何被报道的呢?我会接着关注这一点。这其实很有意思。

“真奇怪。其他报纸为什么不报道呢?”

比较之后,一目了然。应该断定不是不报道,而是不能报道。作为经济记者要明白的是,对于各大报纸应该已经掌握的事态,不能再就某些事情加以报道。考虑到银行的处境也只能是做自我约束。

仅仅通过比较对照几份报纸,我们就能马上理清这些思路。其次是阅读栏目较小但却有趣的报道或者不可思议的新闻。是否有所收获的关键就在于,通过一则小小的报道能够展开何种深度的联想。

胜负往往取决于能够多么快速地掌握信息。抢在报道之前做出应对是很关键的,远远要好过亡羊补牢。

当然,在网络上浏览信息也很重要。要注意的是,不能认为“凡是报纸上报道的都是正确的”。这其中必定有报社根据其意向、思想、立场以及盲点所做出的信息“加工”。

换言之,报纸上的是有改动的。

即使取材于同一事实,其报道往往也会因为记者的解释不同、报社的意向不同而出现不同,黑白颠倒、面目全非的改动也不在少数。所以读报不能只取一家之辞,而应该同时阅读两种甚至是三种以保证协调。即使是为了不被“大本营发表”所蒙蔽,也应该逐步养成在掌握一种信息的同时从反面再加以看待的习惯,这也是很重要的。

我是不读晚报的,这一点请诸位参考。既然不读,也就不订阅。产经新闻已经废止了晚报,而我从很久以前就不读什么晚报,因为晚报上的信息全部可以通过电视机来获取。



中岛流的“信息整理法”


有人会进行报纸记事的剪报。我本人也因为工作关系没少剪切过报纸。

比如,我对“某独特商品被开发出来了”的报道感兴趣,而报纸上如果有对开发者以及开发背景的介绍的话,我就会剪下来加以收藏。

日经新闻的“经济教室”那样的成篇论文也可以用来参考学习,因此我也会剪下来。

能让人转变思维的专栏我也会剪下来。

我会在后文对这些剪报碎片的整理进行介绍,平日里我都是剪下来放置不管的,集中整理是在周六周日进行。当然也可以每天都加以整理,但如果周六周日之前还有更加翔实的报道出现的话,我就会扔掉之前的剪报。为了不重复作业,我选择的是“时间差整理”。

什么样的报道应该用来做剪报呢?

只要是你好奇的、感兴趣的、想要关注的报道就行,没有限制。有工作、兴趣、娱乐等各种主题。如果你是推销员,认为“要把这个信息告诉客户”,那同样也可以作剪报。

“有这样的事情,您是否知道?”

“不,没听说过。”

“此前,××报纸曾报道过。”

“是吗?没注意到。真想看看是什么内容。”

“我想到您会感兴趣,所以特意复印好带了过来。”

“是吗,那太好了。”

如此一来,信赖感陡然增加。我在做推销员的时候,也曾努力地为客户做过剪报。

只把剪报碎片收集起来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也没法作为文件资料库。所以,要加以活用。有很多简报信息都能够成为确立企划、商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的灵感线索。

简单地说,我的公司、我的团队、我的工作就属于跨行业的成功。

比如,请教YAMATO宅急便小仓昌南(原社长)时,他会说是借鉴了做牛肉盖饭的吉野家。当时,吉野家以迅猛的气势在全国范围内开起了店铺,当然,报纸也是每天不断地对其加以报道。

看到报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们能够短期内在全国展开呢?做炸鸡块是否可行呢?经过一番思索,便得出了结论。

就因为是单品管理,所以才能在瞬间展开。如果菜单品目繁多,则中央集中厨房的做法就很难应对,也就不能如此快速地展开。但是,如果商品只有牛肉盖饭这一种,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既然如此,我们公司也就只用宅急便来决一高下吧。”

即使复制同行业者的成功,那也不过是模仿前人而已,如果能借鉴其他行业的想法,就能够推出全新的体制。而且仅仅是通过报纸记事,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作为参考告知大家,我自己的剪报一直分放在50个整理箱里。而且全部复印,用A4纸统一其大小。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报纸存放数日后便会泛黄变旧,而复印件则能一直保持整洁。所以,我是这么做的。日后阅读时,只需用曲别针加以固定,便能作为小册子携带,在电车内阅读起来也很方便。这是为了日后的便利而进行的统一。



在早晨的通勤电车里进行学习


职场人士的通勤时间平均为1小时6分。当然,还存在地区差异。大都市圈地区会高于平均值,比如千叶县(1小时31分)、神奈川县(1小时30分)、琦玉县(1小时24分)、东京都(1小时24分)、奈良县(1小时23分)。

如何利用通勤的这段时间呢?回答是多种多样的,看书、读报、打瞌睡、听广播,还有浏览车厢内广告。

细想下来,这些活用方法并不稀奇。能够看书、打瞌睡就已经是老天眷顾了。高峰时期的通勤电车中的人往往在定员的三四倍以上,是根本没有余裕去看书的。

你是如何度过与这些回答较为接近的“车厢内生活”的呢?

如果有人说“不,我不一样!我会尝试这种有趣的做法”,那就请多多指教。

我曾经的车厢内生活,或者说想介绍给诸位的独具个性的车厢内生活具体如下。



通勤电车内的学习法


■读书

只不过,乘车时的读物是撕开之后的书籍。

“这么多内容,恰好可以读完”,我每次只带适量的一部分内容乘车。如此一来,重量较小,即使拥挤也会因为体积较小而便于携带。

而且我不认为书本是财产。我是读过便扔主义,所以书往往都是面目全非。如果真想留存,再买一本便是。

■利用iPad

我的兴趣是相声。从学生时代起,每周我都会出现在某个说书场里,全身心浸在其中。后来越发不可收拾,在车厢内也开始听起相声来。但是,这样不行。一个人呆呆傻笑,并且有时会发出声音。这可不行。而英语的学习、讲演会的磁带或者收听CD却无可厚非。

比如经济问题、经营论等。利用iPad收听最新信息或者有识之士的讲演等。如果上网检索的话,肯定还会发现更多。

每天早晨在出勤前,我都会对这样得来的资料进行学习。从大的意义来说,对时事问题的关注会让人深层阅读社会动向。而聆听管理、市场或经济论方面一流人物的讲话,则有助于对其构思、想法、思维方式进行学习。这实际上就是最大的好处。



他在通勤电车里创造了世界纪录


■撰稿

几乎没有,但也曾偶遇。在车厢内撰写原稿。当然这是在有座位的前提之下。我的处女作就是在通勤电车上完稿的。带着打字机挤上电车,每天都在那里噼里啪啦地码字(以前我是手写书稿的,但是编辑说“看不懂”,而且就连我自己也无法确认写出来的内容,于是只能用打字机重新撰写)。

■冥想、思索

这个比较多见。从旁观察时,很难知道究竟是睡着还是冥想,但总归是在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当α波出现时,就有可能会想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预习工作

如前所述,确认“今天要做的事”“要对部下做出指示的事”“要向上司确认的事”“要与其他部门协调的事”“要和客户联络的事”等。也就是说,预先对上班后要做的事情进行思考和演练。

■车厢内参观1

在满员电车中,让双眼活动起来。车厢内的吊环拉手广告上,新刊杂志的内容字大而醒目,光是这一点也可以作为新闻的收集,知道什么信息刊登在什么杂志上,这也是相当便利的。报纸上也有广告,而且往往是出版业界的人会关注报纸上的杂志广告。

■车厢内参观2

即行为观察。观察周围人在读什么书,把耳朵竖起来,听听他人在谈论什么话题。我的某朋友是位编剧,他会通过听取这些对话来提炼台词。而且一旦养成习惯,甚至会在会议或谈判中关注其他人的言论。圣德太子估计也专门针对这一点进行过训练。当然,还要密切关注潮流。

■能力开发

很多人会在通勤时间里进行自我启发。其中不乏像圆周率记忆第一人友寄英哲(TOMOYORI  HIDEAKI)这样名列吉尼斯大全的人,他们会在通勤电车里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

友寄对记忆术很感兴趣,他首选的能够集中精力且时间充裕的场所就是电车这样的环境。

“到下一站之前,要记住30个单词。”

“到下下一站之前,确认是否能够说出这些单词。”

如此不断重复,开发基础能力,慢慢地去尝试记忆圆周率这样的数字,实现4万位数的记忆。

■培养联想力、构思力

积极地把到达下一站之前的时间活用于联想力、构思力的培养。参加企划力开发讲座就不难明白,往往会有类似于白色平盘的培训,比如“除了作为盘子,还能用来干什么?”。

这也可以在车厢内进行。眺望窗外,通过景色展开联想,还可以尝试与工作相关的联想。



“晨读”有助于开发职场人士的能力


我喜欢读书,每年会购买3000册单行本来阅读。

这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从高中时代就落下的病根,可能比起常人是过量一些(周围的人也常常对我说),并非读书万卷就绝对能拥有聪明的头脑和良好的性格,看看我就不难明白这一点。

职场人士的平均阅读量(费)是,20多岁为每月2000日元,30多岁为3000日元,40多岁则4000日元。用书本来计算的话,充其量也就是1册至4册。而如果是文库本,估计要变作3倍。

现在,全国的中小学校都在推行“早间读书运动”。

在上课前10分钟,老师和学生等所有人共同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但是要遵循以下四原则,即“大家一起阅读”“每天都要阅读”“阅读喜欢的书”“只要阅读便可”。

1988年,千叶县高中教师林公(HAYASHI  HIROSHI)首次在自己负责的班级里成功实践,并由此随后迅速在全国27244所学校(小学16755所、中学8379所、2110所高中——据2012年10月19日统计)里得以导入和推广。

目的是什么呢?

“希望大家感受到读书原有的快乐和喜悦,品味自由和解放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并发挥想象力、感性、洞察力、判断力,纠正精神的散漫,平和心态,提高向学心、探求心,充满体谅之心,让心灵变得温润且充实,带着希望和梦想,明朗快乐地度过充满朝气的知性人生”。

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且大家要在同样的时间段进行阅读。这是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进入学习状态的最佳方法。

尚且不论是否能按照预期推进这样的方法,但是各种各样的效果的确已经开始出现。比如,具有积极向上的“副作用”,像“通过读书运动,孩子们变得平心静气了”“注意力也能集中起来了”“能够体谅他人的心情了”等。

实际上在知道这样的运动以后,我就在想职场人士也同样能够活用此法。不,准确地说,就因为是职场人士才更应该这样做。

在做推销的时候,我从未间断地在办公室里开展“早间读书运动”。只不过,我准备的是约用5分钟就能读完的短文,而且是大家共同阅读。然后,由当天的值日生发表感想,最后由我做补充解说。

这样做有什么效果呢?在早晨看似较少的时间里,可以每天学习一则访问客户时会用及的谈资。可以感受到与报纸不同的知识、信息以及感动。而这也正是读书的精髓之所在,其意义重大。

比如,曾经就有没有读过市场相关书籍的某职员通过早间读书运动点燃了学习欲望,并随后取得了MBA学位,进入了研究所。无从得知人会在何时变作何样。



在简历筛选阶段,资格重于实力


对于在银行和商社的上班族来说,现在正是寒冬时代。

这两种企业也曾经趾高气扬地行走于世,企业中的员工会多多少少变得比较自负,认为自己肩负着日本的产业。

那又如何?银行已经成为绊住日本经济、整个产业的重荷。即使日银做出让步,推出低息政策、牺牲储户,但是经营指标却仍无好转。这10年来,完全是一副进入集中治疗室却没能再出来的狼狈相。

而商社则在10多年前遭遇过冰河期,今非昔比。无论好坏、上手就干的商社特征早已不复存在。现在,他们不就在进行事业的大幅整改么。

我的某位友人就曾受其影响而被解雇。他出身于日本公认的最好的学校,按道理说跳槽再就业并不费吹灰之力,但社会是残酷的。作为在找到理想工作之前的权宜之计,他甚至向某大型高考补习学校投递了简历。

无论如何,他是高考时代的超级精英,甚至被叫做“偏差值妖怪”,在公司里英语也是信手拈来。高考英语中的长篇阅读和英语作文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而就是这样的他,彻底地扑了空。别提录用了,就连面试的通知都没有接到。

原因在于“考生需要的是像大哥哥那样能够轻松相处的人”。也就是说,对方看重的不是指导考试的实力,而是年龄。

还有决定性的一点,那就是没有教师资格证。高考补习学校也是学校,面试者会优先录用具有教育经验的人,所以必定会问到有没有资格证。即使抱怨“实力比资格更重要”也无济于事,因为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

经济不景气让面试者多到数不完。因此,面试官往往会在简历阶段筛除掉大多数。出身名校又能如何,一块石头扔出去,砸中的都是这样的人。一无资格,二不年轻,所以得不到面试的机会。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在简历阶段,资格重于实力的时代。

而资格会带来以下两个好处。

■对外宣传

往往仅在名片上印制中小企业诊断士、金融理财师(FP)等字样就会让对方产生“原来如此”的信任感,就如同水户黄门的印盒一样。我的某朋友是银行职员,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取得了信息处理技术者资格,但是却连独自组装电脑都做不到。

虽然“在业务上取得了FP资格”,但却缺乏资产运用等的实力,所以我是绝不会找他相谈的。

“但是,有了这个资格,客户就会信赖我。”

的确,我们往往会选择信赖那些拿到驾照却10年来从未上过路的纸老虎,而不是10年来无照驾驶的司机。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内宣传

松本清药局会大量雇用药剂师,且其资格补贴每月高达10万日元。如此一来,公司内部就会形成努力取得药剂师资格的风气,而且这也有利于药学部毕业生的录用。除药剂师资格外,还有英语“资格”。

职场人士成功(有出息)与否不能只用资格加以衡量,但是有资格却会绝对有利。所谓资格,是“我能做到”的保证书(证明书、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可),无须一一加以强调。

只要说到“英语检定1级、TOEIC××分、TOEFL××分”,对方自然会联想“哦,这个人的英语能力是这种程度的。那么国外出差也应该没问题吧”,而说到“日商簿记检定2级”,则意味着“具备财务人员的速战能力”。



要在早晨为取得资格而备考


“我们老板根本不知道我的辛苦。我想辞职了。”

“我真想把辞职信扔出去,然后潇洒转身走人。”

以前在城边的烤鸡串店或者卤煮店里总能听到这样的牢骚话,但是最近几年却未有耳闻。

“即使开玩笑,我也不会说这种话。要是传到领导耳朵里,他会说那正好,并点名把我解雇的。”

如今的公司是比较势利的。有人说“我要辞职”时,如果不是诚心挽留,则一定会是心口不一,嘴上说着“还是再待一段时间吧”,但心里面毫无挽留之意。甚至还有公司会表示支持,“可能也是个好机会,祝你成功”,将辞职敲定为既成事实。

我的某友人在信用金库工作,他每天早晨抽出1小时学习,在第二年就取得了中小企业诊断士资格。这得益于在通信教育中对考试学习的多次接触。一取得资格,其工作面马上就变广了。而且,收入也增加了。

中小企业诊断士的考试科目有经济学、经济政策、财务、会计、企业经营理论、运营管理、经营法务、新兴事业开发、经营信息系统、中小企业经营、中小企业政策、建言理论等多个门类。中小企业本身就有多面手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这样的科目设置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考试的难度是有目共睹的。据说是龙门难登,6500名考生当中仅有约10%能够合格。

通常情况下,如果能在中小企业大学里从早(上午9点40分)到晚(下午4点40分)听讲,认真学习且保证超过90%的出勤率的话,是可以免考并拿到资格的。但是,听课费和集中住宿实习费等却要花去180万日元。

就是这样的考试却仅仅通过通信教育的学习而合格了,该是多么优秀啊,而他的生活却是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学习的格局。

金融机关上班较早,但是周六周日可以双休,这个时间可以用来学习。不过,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要灵活利用早晨的时间。定好早晨5点的闹钟,从起床开始到上班前伏案学习。据说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两年之久。

我对此钦佩不已,我的哥哥也是在上班的同时取得律师资格的。他当时还要照顾小孩,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据说带孩子去公园玩时,也是和孩子一边玩耍一边学习。当然,早晨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夜晚就早早就寝。所以取而代之,他选择早晨早起准备司法考试。

回头反思时,会发现“跟学习比起来,备考的时候就像着魔了似的”,的确如此。

对于已经建立家庭的职场人士来说,只有家人完全熟睡的早晨才是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夜晚是做不到的。虽然也可以分散时间学习,但是早晨集中学习的效果无疑是巨大的。

我那位取得中小企业诊断士资格的朋友熟悉商店街的业务现场,现在,作为经营咨询师受到了店主们的一致欢迎。如果能够像他那样,那么即使公司破产了,也完全可以自立门户。

能做到这一点的理由正是其名片上“经济产业大臣登录中小企业诊断士”资格的印制。



早晨时间最适于学习外语


很多人都会在早晨进行学习开发。比如,在读书或者准备资格考试的时候。

说到“早间学习”,固定不变的应该是英语口语。其证据就是NHK教育电视台会在早晨和夜晚集中播放外语学习节目。当然,其目标群体就是职场人士。

如果你的手头正好有报纸,就请翻到电视节目专栏。从早晨6点钟开始是外语学习节目的一家独胜。

光是英语学习,就有英语口语、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其余还有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朝鲜语、汉语、俄语等,每天更换,轮流交替。虽然每周会有一次晚上9点开始的统括连续播放,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早晨。

而且不仅仅只是电视节目。电视和广播都适合用来进行外语的学习。广播节目也是从早晨就开始播放的。

有人认为“电视比广播更能有效学习”,我却认为并非如此。不仅眼睛会出现疲劳,而且往往容易认为自己已经懂了。而只有通过耳朵加以学习时,精力才会高度集中。

TOEIC(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和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完全是要靠耳朵的。

这两种考试都很注重听力的部分。所以,坚持收听广播讲座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职场人士就算提前结束工作,想着“今天要好好学习外语”,但是回家后往往很难待在书房收听9点开始的节目。

因为和家人的交流也是重要的工作,而且各大电台还会播放有趣的节目来拉升收视率,此时往往容易“录在带子里明天学吧”,即向后推托。

学习要在想到时马上付诸行动。所以,要学习,就要在没有干扰的早晨集中学习。特别是如果意识到自己意志薄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的话,更要这样做。

以前,我曾为了学习外语而买了几台收音机以及DVD,但是没什么效果。后来意图改变现状的时候才发现几乎没有学外语的时间。

表面上看来,理由是“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优先处理”,但其实说心里话,我这样的大马虎往往懒于事后确认,做不到。

反正录了带子也不会去听。既然如此,也就不录了。不录带子,而选择在能学习的时间里认真学习。

能学习的时间正是早晨。



早晨先进行英语淋浴


英语是全球共通的商务语言,是行业标准的典范。

马自达并购福特时,全体员工曾经为了相互交流而学习英语;日产并购雷诺后,会议也改为英语了。

英语不是晋升的条件,但现状却是,“懂英语的话,工作机遇会增加,世界也会更广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并认真学习英语”。

伊藤忠商事专门开发了考试项目用于测定发表以及沟通等能动性英语能力,三菱商事也认真讨论过“要把英语作为公司内的公用语言”。而且,70%的新员工都持有的TOEIC考试资格,且平均得分都在730-860分。

今后外资企业会不断进驻日本,认为“买房正是时候”的外国客户也不断增加。当然,也许某一天自己所在的公司也会“公布与外资的合并”。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我早已处变不惊了。但那个时候,如果认为“要是好好学了英语就好了”,就为时已晚了。

缺乏英语这个交流工具的话,也许只能胜任工作的三分之一。

那么,怎样学习才好呢?大致划分下来,有如下两种方法。

首先,从早晨开始接受英语的淋浴。

在证券公司就职的某友人曾羡慕跳槽到外国企业的岩国哲人(日兴证券·原常务、美林资本公司·原副社长、现众议院议员),而希望直接前往美国就职,但是完全不懂英语。

他是一个学生时代起就不知道英语的“英”字怎么写的人。就是这样的他执意申请,认为“去美国后,孩子也会说英语的,问题会解决的”,并且前往美国。

开始的半年时间是完全失败的,单词本不离手,且整天开着电视机练习听力。

无论如何,不懂英语就无法工作。特别是,问题在于不是去说,而是去聆听对方在说什么。不能正确地听取信息,是不能在资产运用行业立足的。而且弄错位数就会致命。所以他才疯狂学习英语,努力练习听力。

半年后,他发现自己因为电视艺人的笑话而笑了。只要做到了这一步,以后就会不断提高。后来,他的确就在代表美国的某证券公司里作为年收入1亿日元的明星人物而大显身手。

此后15年来,他一直全世界到处飞。当然,所到之处都会受到记者的追捧,英美的报纸杂志也常常会有对他的报道。当然,在“伦敦·经济学家”中他也是榜上有名。

他通过长期不向自己的耳朵传输日语而把它们改造成了“英语耳朵”,“习惯于英语而不是学习英语”的本质也就在于此。语言是通过聆听获取的。即使是为了让自己的耳朵对英语有反应,能听得出来英语,也最好过一过泡在英语里的生活。

为此,应该怎么做?

首先早晨要收看CNN。卫星电视也可以收看。一边吃早餐一边收看。如果是和家人共同收看,那么展开评论也是可以的。当然,也可以在通勤电车中通过随身听来学习。



只要有电子词典,就可以随时学英语


词汇量决定英语水平。词汇贫乏则无法交流,而有了单词就首先能够传达意思。相反地,不能掌握单词就无从下手。

为了尽量掌握更多的词汇,我建议大家充分活用英语电子词典。

为什么?

读完下述电子词典的功效则一目了然。

■有了电子词典,在哪里都能确认。

当对“那个单词怎么念”存在质疑时,就可以马上确认。而如果想着随后再查词典,则往往会忘却于脑后。要在想到“要查词典”的瞬间去查,这样才能逐一记住单词。比如看电影,或者在电车内收听会话,抑或在报纸、电视以及工作当中,感到“这个怎么表达才好呢”的时候,就要马上查阅。这样的反复非常重要。

不能积累词汇就无法张口。所以要寻找机会查阅单词,加以识记。

■如果能够活用电子词典的跳查功能,词汇量就能够像倍增游戏般丰富起来。

现在的电子词典都设置有跳查功能。在查询这个单词的时候,词典上会有详尽的解释。而此时,如果对解释当中涉及的英文单词感兴趣,就可以利用跳查功能再去查询这个单词。

当然,电子词典当中有多本英语词典,从词典到另一词典的跳查也是能够实现的。从英日到日英、从日英到另一英日词典等,可以进行巡查。在游戏的同时也能够不断进行单词的学习。

■电子词典体积小,方便携带。

电子词典小巧且轻薄。而且一枚干电池就可以用好几个月。小巧便携,可以带到任何地方。甚至放入口袋也未尝不可。

等候朋友的时候,在车内打发时间的时候,只要有些许的空闲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没有比这更加好用的机器了吧。

■深处暗黑环境也能利用电子词典。

在飞机内、车厢里,或者是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方便地使用电子词典。在暗黑的环境里也可以通过对灯光功能的利用而随时查阅词典。躺在床上的时候,有时候还会惦记着“那个词用英语怎么说来着”。于是,因为不明白了、想不起了而觉得着急了,就可以用电子词典简单加以解决。我有两部电子词典,一部放在书包里,另一部则搁置枕边。

■电子词典也适于TOEIC、TOEFL的备考学习。

有的电子词典能够按照考试出题频率对单词进行排序。当然,也有能够按照考试频率进行排序的电子词典。无论如此,既然要备考,就应该选择适于备考学习用的电子词典并加以活用。

小小的电子词典却有着这么多的好处,不对其加以活用还在犹豫什么呢?

我更加注重的是电子词典的高效性。有了电子词典,就能够在瞬间进行查询。对于时间往往不够用的职场人士来说,节约时间成本才是其最大的好处。



如果这样还不够,那还有“早间学校”!


英语要通过与活生生的人进行交流才能学好。

当然这毋庸置疑。

语言的属性就在于,如果缺乏与人对话的机会,好不容易才记住的单词就会逐渐遗忘。因为人的遗忘力比记忆力更强一些。

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听和说。

说可以像影子投手或者像表情一样,一个人独自练习。但是听就无法实现。

不能正确听懂对方,就无法实现交流。

那应该怎么做?

最经济的方法就是,与当地人成为朋友。作为特殊攻略来说,还可以与当地人成为男女朋友甚至结婚,我的某友人就希望学习英语而常常出入于外国人聚集的爵士乐酒吧。

绫户智绘是著名的爵士歌手,据说从中学时她就希望学习英语,碰到外国人就会主动打招呼。而且没等到高中毕业就前往美国,并且在那里成家结婚了。

实际上,这不过是想更快地精通外语的极端案例而已。

不这样做的人也可以去车站前留学或者做其他事情,要创造能经常与当地人交流的机会。还可以约上数位朋友,进行一场纯英语的交流。

有人会说“现在太忙了,等有空了我再考虑吧”,对此我表示反对。想到了就要马上去做。应该马上活用。而且辞职离开公司的话,这笔钱是动不了的。在当今时代,公司能存活到什么时候是个未知数。

现在马上就用。这是大原则。



欧美精英的时间观念!


在美国有个共识,早晨早起的职场人士都是精英。

我有很多朋友是这样,早晨早早起床。在惊讶于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早的同时,我也发现他们的时间哲学与日本人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简单地说,他们非常重视自己的时间。这里的“自己”当然也包括“家人”。

与此相反,日本人就比较轻视自己的时间。这里的“自己”同样也包括“家人”。这就是分水岭。

在第一章介绍过的永守重信也曾指出这一点,那是在因海外出差而乘坐飞机的时候。

来自日本的职场人士认为不在飞机上免费饮酒过于可惜,于是大肆喝酒,并且随后醉睡过去,而来自欧美的职场人士则在搭乘之前通过手机商谈工作,找个位子坐下便打开笔记本工作。当然,还有不少人在专心阅读文件。

同样是职场人士,他们大概乘坐的是头等舱或者商务舱吧,这个对比过于鲜明。而且,每次看到此番光景都让我印象颇深。

彼此都身为职场人士,且热心于工作,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发出了疑问。

“为什么那么努力地工作?”

“我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所以想尽快做完能在飞机上处理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多些时间陪家人吃饭。”

听完他的回答我不禁感叹。

迅速做完工作。而且他们只是为了享受和家人欢聚的生活而努力地在工作。换言之,工作的时候就工作。努力地工作。这就是注意力的集中。

而日本人不会忙忙碌碌地工作,甚至认为在他人面前忙碌工作是很俗气的表现。那么,何时工作呢?火烧屁股的时候。坦率地说,日本人其实不是很勤勉。

而且,就算效率低下,会被认为是时间的管理不科学,也还是坚持与同事吵吵嚷嚷地打闹要比和家人待在一起更快乐。

就因为这一点不同,日本的职场人士和他们相比,无怪乎在对待早晨的意识、早晨的时间管理和活用法上面有如此之大的差异了。



“早餐会议”是常识

以前,英国某金融机关的领导曾微服出行访问日本,那是一位提到其名字则无人不晓的人物。

这位经营者到底怎么了呢?

他从早到晚工作个不停。

我受在某金融机关担任领导的友人之托,要去陪同某大型报社的编辑,而且时间是早晨6点。

这么早连始发电车都没开始呢,于是只能去他所住酒店的套房(准确地说是套间)临时借宿,我在想哪有人会从早晨这么早就开始安排约见?后来真让我大吃一惊。

面谈后问过友人才知道,“他一向如此。6点开始工作,会客时我们肯定是第一批。往下就接着排,一直会客到深夜”。在对肉食的职场人士果然坚韧表示钦佩的同时,我又隐隐感到他是素食主义者。

令人惊叹的远不止于此。

此后在会见欧美客户时,我发现他们也很早。从早晨开始与老客户、顾客进行商谈。

而且彼此之间约定俗成。

其中不乏一边吃早餐,或者一边喝着早间咖啡一边商谈的人。

这叫做“早餐会议”“能量早餐”。

“能量午餐”的说法想必众所周知,即大家一边吃午餐,一边推进工作、商谈或者会议。这是在没有时间的职场人士中间自然产生的推进工作的方法。反正午餐都是要吃的,还不如一边工作一边吃,一箭双雕。

那么早餐版的这种做法又如何呢?

“明天我们召开早餐会议吧,怎么样?”

“抱歉,我就算赶第一班电车也来不及,时间不允许。”

对于单程通勤时间在1个半小时以上者,的确是比较困难的。日本也面临着通勤时间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个提议也许并不能被轻易接受。但是,对于住在首都圈的超高级公寓的高层领导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可以尝试早晨早起,或者提前一天住在酒店,利用一下酒店的咖啡厅。应该能够看到那些只有在电视、报纸、经济杂志上才能看到的世界政财界的大人物居然就坐在自己的旁边喝着咖啡的情景吧。



通过早晨学习会,同时实现信息的收集和人脉的拓展!


“本月的早餐会议定在10日早晨7点半开始。敬请参加。虽然是自由参加,但考虑到座位的限制(限定20人),还是需要提前预约的。每月早起1次,尝试着度过一段有意义的时光吧?”

我常常收到这样的邮件。

这实际上是朋友主办的早晨学习会的通知。

他筹办的这样的交流活动的目的就在于从早晨开始开拓人脉以及互换信息。我对此非常看好。当然,这是针对主办者和参加者而言的。

我从25岁开始,就利用工作后,特别是下班后的时间,主办“关键人物联络网”学习会活动。

在撰写此次原稿的时候,我也上网通过“学习会”“职场人士”这两个条件进行了搜索,排在第一位的居然就是这个“关键人物联络网”。原本想着会出现什么样的学习会,会请什么样的人来上课,未料自己已经站在需要育人的立场上了。

我曾在下班后主办过学习会。其主要内容是,在每月一次的恒定例会上,邀请客座讲师(主要是当时颇受关注的经营者),宣讲其经营观和人生观。随后以相互了解和认识为目的,举办信息交换晚会、名片互换会。

这是我从上班时起就有的爱好,也完全都是义务地在做这件事情。

可能下班后自掏腰包组织这样的学习会会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我自身也有着强烈的自我启发意愿。具体来说,我曾强烈地自我反省,不能光说不练,且作为社会人不能羞于在人前说话。

带着这种危机感,我开始向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进行学习。这个学习会的目的也是希望以成功者为榜样进行学习。

人因他人而学习。在人群中成长。向他人学习后才会恍然大悟。

接触他人、开始学习、体验感动也不仅仅局限于我这样的下班之后。细想下来,只要是职场人士能够自由安排的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

“既然如此,那么就在早晨的时候试试吧?”

诚然。上班前可以稍微顺便学习一下。只要是这样顺带一下就可以。

友人的早间学习会的目的不也正是这样么。当然,其中既有经营咨询师或者商学院公司为展开销售或取得客户而努力举办早间学习会的案例,也有我的友人那样无偿举办的情况。



全国到处都有早间学习会


“欢迎参加。我会在札幌举办学习会。如果你能来做一小时的讲演,那就再好不过了。”

30岁时,身为关键人物联络网会员的某北海道经营者送来门票,邀我参加札幌学习会。于是下班后,我就急急忙忙赶往羽田机场搭乘飞机,那天直到深夜,我与身为关键人物联络网会员的经营者以及职场人士们充分享受了芒野的夜晚,现在我也与他们保持着联系。

有位时任某大型人寿保险札幌支社长(后来担任法人部长,最终成为董事)的会员在回去的时候,这样对我说:

“早晨5点半我去酒店接你。”

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好的,谢谢”,回到房间看时间已经是3点半。还有两小时。我计算着马上小睡一会儿,然后5点洗澡正好来得及。

到了约定的时间,他果然来接我了。

“哦,你起床了啊。真厉害。”

真实的情况是,因为还年轻嘛。如果是现在的话,绝对会因为宿醉而爬不起来的。

而接下来他带我去的地方还是酒店。去了之后我大吃一惊,才早晨6点钟,那里就已经聚集了30多名西装革履的职场人士了。

“这是有什么聚会吗?”

“嗯,这是早间学习会。你好不容易来札幌,我想带你在各种学习会上多体验一下。”

“是吗?那就真是谢……”

早晨6点,首先开始齐声诵念。当然我是完全不知道其内容的。虽然我明白他们在说着很精彩的事情,但是却有某种宗教团体的感觉。

结束后,某经营者介绍说:“今天有两位发表者。首先是来自××公司的××。”于是,这个人就用了30分钟左右介绍了自己的公司及其经营观和人生观。接着,另一人也发表了小型讲演。随后,大家移动到餐厅,享用自助餐。

怎么看我都像是外来的宾客,于是各位会员忙着帮我到处引荐,这个那个地一阵子下来,已经是早晨8点半。

这是早间学习会的时间。这个会议相当令人震撼。比起下班后的学习会,这里的收费是比较低廉的,但受到的启发却是巨大的。

大家都是愿意早起学习的人。这种学习的意欲、自我开发的意欲是彻底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学习魔王”。

在这个会议上最让我饱受冲击的是,那些寻求人才的人、渴望良缘的人、稍微夸张些地说是“希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能够更加向前迈进一步”的人本身就是善结良缘的丘比特。

这样的效果在下班后的学习会上可能是达不到的,更不用说夜晚的学习会了。为什么呢?因为在酒精的驱使下,二次会、三次会的“游玩”成分会逐步加重。

早间学习会的目的是为了在早晨学习之后认真地投入工作。我不禁认为,这里有着良缘唤起良缘的波动。

但是,这是后话,我后来知道这是伦理研究所札幌支部的聚会。缘分是不可思议的,10年后,某教育团体理事长对我说。“有人希望见见你,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原来此人正是该伦理研究所的理事长丸山俊秋。

此研究所以经营者为对象,每周举办一次“早间聚会”,全国400个分所都是早晨6点开始聚会。在这里,经营者和职场人士们为思考自身的活法以及公司的出路而努力学习并加以实践。

“有时会邀请当地的名人做讲师,聆听专家的看法”,原来如此,我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委才参加了札幌聚会的啊。

举办早间学习会的不止这一个团体。上网搜索便能发现还有很多学习会。当然,其中既有全国性的组织,也有主办者精心且无偿地运营的小型学习会。

希望大家作为尝试,在“雅虎”等检索网站上输入“早间学习会”这样的关键词。

我实际查询后发现,其中会跳出来32000多条相关信息。这些都是非常流行的学习会。从资格学习到英语、股票以及企业经营等各种学习,其种类与下班之后的学习会并无两样。

早间学习会有如下好处。

■希望早晨学习的人都任何事物都持有积极的意愿!

与从早晨开始学习的人接触所受到的冲击是很多的。而且顾名思义,从“早餐前”已经开始学习,所以双目有神、头脑清晰,其引擎已经开始全面运转起来。

早晨,几片面包以及糖奶混合的咖啡就足以向大脑提供充分的营养,如此工作和学习也都能有效开展。

大家或许对经常出入晚间学习会的人有所了解。有许多是应酬往来,或者奉公司之命前去工作。更多的纯粹出于推销的目的。

但是,早晨的学习会上基本上看不到这些人,在这里结交的人脉也都是纯粹且热情的人。只要你有意愿,这对于人脉的构筑大有好处。

■因为没有酒精的麻醉而显得很纯粹!

提到夜晚的学习会,往往是交换名片、恳亲会杯盏交错,解散后到此为止。反正酒席上结识的人脉往往也不太记在心间。但是,早间学习会则迥然不同。作为恳亲会,这里很多时候会举办早餐会。而且必然是进行学习相关的话题。

上午7点迎来高峰的“早晨的大脑”是积极向上的,而“夜晚的大脑”则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往往容易消极。话不投机,想想也并不奇怪。

■出乎意料地有很多政治家以及经营者。

政治家的学习会在早晨7点迎来高峰,学习会也会聘请官僚和专家作为讲师。相应地,诸多有识之士选择举办早间学习会,原因在于,夜晚总归是太忙了。有头有脸的政治家如果不能坚持学习,也就无法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所以他们才会积极地进行早晨的学习以此扩充见闻。

上网查询对晨学有用的信息,会发现多如群山。请大家一定动手查一查。

早晨蕴含着大量学习的机会。如果希望进行自我投资,那么一定要选择早晨的时间。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没有比早晨更加宝贵的时间段了。也没有像早晨这样能够灵活支配的时间段了。巧妙活用早晨的时间,通过阅读知识的宝库+书籍,作为人,作为职场人士而不断成长。

早晨要拼命进行学习,要拿出奋发的意气来投入其中。这样,定能收到与你的投资相应的回报。

只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