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现代经管商务必读系列 > 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

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




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否发现和改正一些固有的思维谬误,其中一个就是是否乱用因果关系。在为企业进行咨询服务的时候,麦肯锡团队经常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如何向客户解释他们固有思维当中一个常见的谬误——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在一次咨询服务中,来自麦肯锡的休斯负责为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咨询。该保险公司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公司向中学生群体提供意外伤害保险的保费往往很低,但中学生群体又非常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公司需要赔付大额的保险金。因此,公司认为,这种面向中学生的意外保险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想要将这块业务砍掉。

毋庸置疑,保费低与保险激活率高之间的不合理比例会影响到一个险种的盈利率。而各险种的盈利率与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是相关的,但这种相关的关系能否解释成为因果关系呢?

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谬误,那就是将相关性看成因果性。这种谬误导致人们无法准确地认识到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无法找到一条正确的逻辑线索。

从理论的角度讲,相关性是普遍的。举个例子,如果因素A与因素B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关联,通过某种媒介可以联系到一起,那么它们就算是具有了相关性。比如汽车行驶在路上会造成烟尘,烟尘会影响到道路两旁植物的生长,因此汽车与道路两旁的植物就具有了相关性。

从逻辑学的角度讲,相关性分为偶然关联和固定关联。其中,偶然关联是由随机事件引起的,其发生的概率并不大。譬如,有些企业选择在某些重大节日之前申报所得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合理避掉一些税,但这种相关性必须建立在税务官的心情上面,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因而属于偶然关联。

偶然关联无疑不可以理解为因果,你不能因为某个税务官心情好,在职权范围内为企业做了合理的避税,就认定在节日之前申报就一定能够获得避税。在为企业分析问题的时候,分清这种偶然关联并不困难,即便不是麦肯锡的咨询工作者,一般企业的管理者也很难将美国总统大选导致的就业率提升看作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的标志。

在偶然关联之外,另一种相关性是固定关联。固定关联指关联关系确定,可以通过统计学计算认为在大多数时候都相关的两者,这里的大多数一般要求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固定关联在分析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有时会让人将其与因果关系相互混淆。因而,对于思考者来说,理解何为固定关联要比理解何为偶然关联更重要。

从差异上来说,固定关联可以分为虚假关联、伴随关联和因果关联三种。

其一,虚假关联,指的是事情的关联性不明确,但因为对信息的掌握不全面而导致人们认为事件之间是关联的。



1975年美国医生齐格勒组建医疗小组,对110万妇女进行了调查。他们分析这些妇女的病历(而不是直接检查所有人),最后得出服用雌激素和发生子宫内膜癌之间有关联的结论。

然而在四年之后,这个结果在医学界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因为服用雌激素会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容易发生子宫出血,这反而促进了求医行为,而在求医的过程中,一些人发现了自己患有子宫内膜癌。然而,有很多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因为其他原因进行体检时发现自己患病的。也就是说,子宫内膜癌与服用雌性激素之间没有固定的关联。这种虚假的关联,只是因为齐格勒小组没有掌握服用雌性激素会导致妇女求医行为的信息。



这种对于信息把握不清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于某些信息的主观坚持,也可能是因为对于某些选择的主观坚持。譬如病人的家属在向医生说明病人的情况时,可能会把他们认为不合适、不喜欢、不健康的病人的生活习惯夸大,因而给人一种病人生病是因为这些不良习惯的错觉,但病人本人在说明自己的情况时,若某些家属在场则可能会掩饰某些情况,这又会导致很多信息的缺失。

其二,伴随关联,指的是某些事件具有共同的原因或结果,因为共同的原因或结果导致二者之间表现为某种关联性,但二者并非因果关系。

例如,在做咨询的过程中,麦肯锡人员发现,处于稳定期的企业,其凝聚力往往是下降的,而裁员也可能会导致同样的问题。因为同样的结果,裁员与企业进入稳定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联,但这种关联并非因果,因为企业稳定期并不一定会裁员。



兰尼公司是得克萨斯州一家专营农具农药的公司,该公司为得州很多农场提供灭虫药。在经营的过程中,该公司发现,使用除草剂A的农场,在播种三年的玉米之后,往往需要播种一年的牧草进行休耕,而使用其他除草剂的农场则没有这样的问题。与此同时,兰尼公司还发现,选择除草剂A的农场,其玉米的产量往往要比选用其他除草剂要高一些。在这里,因为同样的原因,玉米产量的提高与三年一休耕之间实现了伴随关联,但二者之间也是没有因果关系的。



对于伴随关联,一个重要的分辨手段是寻找这种关联性的共同点,如果这种共同点是并列顺序的,而不是前后顺序的,那么它们就不具备因果性。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如果混淆了伴随关联,认为它具有因果性,那结果就会让头脑陷入一个逻辑悖论当中,无法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其三,因果关联。因果关联是相关性中唯一能够推导出因果的类别,也是人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力求找到的一种关联性。但凡问题存在,就一定能够寻找到前因后果,找到结果的关联者,就能够推导出原因,寻找到原因的关联者,就能够推导出结果。

企业的裁员导致凝聚力的下降,那么凝聚力与裁员就有着因果关联,凝聚力下降是“果”,想要解决这个“果”,就要在裁员这个“因”上面下功夫。有的时候,因果关联的两件事务之间会存在很多中间环节,这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中间环节会导致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因果关联。

一些企业开拓新市场之后,盈利能力往往需要下降一段时间,这二者之间也存在因果关联。然而,在很多人的思维之内,这种因果关联是无法理解的。新市场、新发展空间,怎么可能会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呢?这就需要寻找到这个因果关联的中间环节。

企业开拓新市场,需要大量的基础投资,投资需要几年时间才获得盈利,大量资金被占用导致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在这条因果关联的逻辑线中,三个中间环节被忽略掉了。

需要额外指出的是,在因果关联之下,还有一种不实关联,这种不实关联与因果关联是如此相似,以至于人们根据简单逻辑已经无法判断。譬如医学上经常使用的安慰剂,就是一种不实关联。

有调查显示,术后疼痛、心绞痛、头痛等情况,使用并无药物成分、只是外形相同的安慰剂,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五十的缓解效果,但这种安慰剂与缓解疼痛之间,其实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分析不实关联,需要大量样本调查、对照组实验等多种手段,这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学习的。总而言之,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思考就是分清楚哪些事件是只相关的,而哪些事件是既相关又有因果关系,建立在这个逻辑思考基础上的行为,会让问题更容易被分析清楚、解决彻底。



转换视角,换位思考


因为人受直觉的控制,因而人在思考的过程中,立足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往往会让思考过程陷入主观当中,有意无意地忽略掉很多客观的东西,进而导致思考走向错误的方向。

因此,批判性思维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让人从自我这个主体当中脱离出去,进入到客观世界当中,进而发现事物的全貌。

麦肯锡团队在中国的业务一开始开展得都不是很成功,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考虑问题太主观了。中国商业人士即便再西化,但内心仍然保留着中国人的性格和观念,如果咨询工作者不能够站在中国商业人士的角度思考问题,往往就无法提出令人满意的咨询方案。

譬如,一家企业的咨询结果是替换董事会的一名成员,然而这位成员与董事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董事长的内心里,替换他的损失可能要比失去一家重要分公司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为换位思考定过义:换位思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相互体验的过程,并且这种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心理转换是人与人之间达成理解的时候所不可或缺的心理条件。

从客观上来说,换位思考要求人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方联系起来,这些感受包括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要求人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体验,进而为双方的良好沟通以及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如果你想要和对方相互信任理解,并且建立一个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就必须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之上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才能够形成最为融洽的合作关系。

松下幸之助在日本被称为“企业之神”,他节俭的作风、果敢的行为,以及懂得换位思考的管理方式,都成为日本商业界学习的典范。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处于战中和战后时期,经济大崩溃,大部分日本人生活艰难,企业也是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以裁员的方式减轻包袱,然而松下幸之助却顶住压力,硬是不裁员。不仅如此,松下幸之助还提升了员工的福利,每个人可以在公司免费吃到中餐和晚餐。这一“法外开恩”是因为松下幸之助懂得为员工思考,他明白当时员工的生活一定非常困难,给他们免费的饮食,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是没过多久,食堂的管理人员却发现,食堂里浪费问题严重,几百人一顿饭却要吃掉上千个人的粮食,感到员工们太“没良心”的食堂经理把这件事上报给了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得知此事之后也感到不可理解,于是决定亲自走访食堂。在食堂,他看到的确实如食堂经理所言,大家争先恐后地盛着饭,盛完一碗又盛一碗,连看起来很单薄的人都能盛下三四碗饭。但是,松下幸之助也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工人们用过餐之后,饭桌上却并没有剩下什么饭菜,这些人并没有把饭菜浪费掉。于是,松下幸之助认定,这其中必有隐情。

他没有直接控制食堂的供应量,也没有设定按配额供给工人的饭量,而是召集了几个员工来谈话。在谈话中,他并没有直接质问员工,而是不断询问员工的家庭情况,并不经意间把信息透露给了员工。在如此的几番谈话中,松下幸之助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经济大萧条,很多员工家中都只剩下这么一个收入来源,生活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节省开支,员工们就打起了公司免费午餐的主意,大家都在吃饭时偷偷多盛一些饭,然后拿回家里给妻子和孩子。

了解了这些,松下幸之助制定了制度:凡是公司的员工,以后都不准再偷拿食物了,只要愿意,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一同接来公司吃饭。制度一宣布,员工们都激动无比,大家都为有这样一位为自己着想的老板而感到骄傲,公司的凝聚力和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以换位思考作为基础解决问题,不仅仅体现在商业行为之中,在日常交友,甚至是教育子女的问题之中也有所体现。人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说和父母之间有代沟,然而这根本就是双方不能够换位思考所导致的结果。

换位思考有时候不仅仅是互相信任的前提,有时候更是一种能够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的方式。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换位思考就是让人从当局者的身份走出来,变成一个旁观者来看整件事情,这个时候也许就能够发现不一样的亮点。

不仅如此,换位思考实际上还是人对于自我的一种提醒。在看某些问题时,人们总是先以自己的角度为主,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但要知道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不能批判性地改变这种自我的立场,结果就很可能将问题搞得更糟糕。那么,怎样做才能具有换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呢?麦肯锡的建议是做好以下三点:

要求一:习惯性换位思考。

每一个人都有着许多的习惯,有些人习惯吸烟,有些人习惯做某些小动作,或者加上某些口头语,这些习惯就像是深入肌肤的文身一样难以改变。而当换位思考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就不会在某些关键时候才想起来要进行换位思考。也许很多人认为换位思考习惯的培养十分困难,但是实际上,想要培养换位思考的习惯,只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多一点善良与同情心,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或者想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做任何事都会先换位思考一下的习惯。

要求二:换位之前,先换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前提,一个正确的行动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来指挥,而一个正确的思想也是换位思考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在换位思考之前,首先你必须弄清楚换位思考究竟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不能因为要进行换位思考而放弃原本的利益。其次是必须要考虑清楚,站在别人的立场之上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伤害,如果会,请终止,因为这样的换位思考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我们进行换位思考的目的是让自己更加完善而不是将自己的生命当成玩具。

要求三:合理掌握换位思考的度。

做事情要有度,换位思考也应该注意一下时间和地点,我们分析问题不能太主观,但也不能因太客观,而忽略了自己的立场。



思维不要盲从,努力与大众保持距离


胡迪百货公司是得克萨斯州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零售企业,因为品牌识别度高,在得州一直广受欢迎。但自2000年之后,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胡迪百货公司这家百年老店开始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市场份额逐渐被一些新兴竞争对手侵蚀,虽然胡迪仍然在得州百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谁知明天会怎样呢?

为了让企业保持生命力,胡迪百货聘请麦肯锡公司为自己制定转型的战略。胡迪公司当时的优势是:资金仍然充足,短时间内品牌影响力也不会有太大的衰退,只不过客流正在减少,但店面数量仍然能够保持规模。

在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麦肯锡咨询顾问们对得州的百货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他们发现,得州的百货业只是将目标瞄准了大城镇,他们“看不起”那些小城镇,认为这些地方利润太小,不值得投资。这个发现令人惊讶,因为麦肯锡团队认为小城镇中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只要开发得当,将公司在小城镇中铺开,是完全可以获得和大城镇一样的收益的。

于是麦肯锡团队为胡迪百货公司制定了可执行的战略,将战略重心定在了传统观点的反方面,在达拉斯的周边城镇中开设了一家又一家的连锁商店。这些连锁商店虽然每一家的收益都不是很多,但因为数量多、铺开面广,它们成功地让胡迪百货公司在大城市之外又拓展了一片广阔的空间。

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你不要把思维局限在一个范围内,而要试着让思维突破出去,这是批判性思维所需要的,而当具有这种突破性思维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想问题、看问题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某一点,而是将整个思维像网一样连接了起来。

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来说,你要试着让自己产生一些不同寻常的想法,要敢于与大众思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意识地让自己与众不同。

一间教室里,四年级的学生们正在上课,这节课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突破性思维的能力。老师要求孩子们回答一个问题:在上学途中会穿越街道,街道上会出现拥堵、交通事故等,这些问题该如何避免?

孩子们的答案很丰富。有的孩子回答可以修建天桥,有的孩子回答可以增加交通灯,有的孩子回答可以对汽车进行限速。这些答案都很不错,但其中一个孩子的答案却让老师有些惊讶。这个孩子回答说:“建议学校董事会卖掉学校,并且建立在线学校。”

这个与众不同的观点当然是不切实际的,它引来了整个班级的笑声,但却得到了老师的掌声,并非因为这个想法可行,而是因为这个想法代表着一种聪明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

敢于独立思考,做一些与众不同的突破,跳出常规来分析问题,这便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常规的思考虽然有助于解决问题,但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则有助于智慧的开发。批判性思维是鲜见的、珍惜的,即便有时它是无比荒谬的,但它仍然是无价的。因为它代表着人的思维进入了另一个境界——独立去开发常规以外的智慧。而往往正是这样的智慧,引领着包括商业在内的一切社会组成部分的进步。



世界上凡是喜欢运动的人,不可能没有听说过耐克公司,作为世界体育运动品牌第一,耐克的成功自有其独到之处。

耐克是从20世纪末期开始成为世界第一的,在这之前,世界第一运动品牌是德国的阿迪达斯。作为一个“后来者”的耐克,能够超越不可一世的阿迪达斯,耐克公司的领导者奈特功不可没。奈特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拥有突破性的思维方式。

1976年,奈特决定集中资源开发高性能运动鞋市场。跑鞋设计独特、品质优良、穿着舒适,消费对象针对那些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在这之后,耐克公司又迅速向棒球鞋、网球鞋及其他运动领域的运动鞋发展。此外,耐克公司也十分重视推销的特殊化,它征求运动员的意见,设计受他们欢迎的产品,又和运动员签订推销合同。

采用以上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相对匮乏的奈特另有妙计,他经常赠送球鞋给一流的大学球队,也捐款给跑步练习班、举办职业球赛的体育团体和女子网球团体,这些免费的馈赠其实就相当于廉价的广告,而正是通过这些广告,耐克在大众心目中留下了专业和品质并重的印象。



奈特和耐克的故事证实了突破的伟大。人只有不断突破过去,才能创造新的未来。世界之所以会越来越美好,就是因为有那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先行者,他们带领人们走在时代的前沿。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走寻常路,想一些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这便是思维的独立性。对锻炼思维的独立性,麦肯锡团队建议有以下五种方法:

第一,摒弃思维惯性。

事情的发生就一定要有原因吗?两个人斗殴就一定是两个人都有错吗?企业裁员就一定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吗?这些都是思维的惯性,就是因为思维总是沿着一条直线前进,才产生了让人难以突破的惯性。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要尽量让想法摆脱思维的惯性。

第二,主动寻找矛盾经历。

有些人总是以新的习惯性思维去替换掉旧的,这当然是不对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主动寻找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经历,去找一些令你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的想法,从而刺激你走向思维的另一面。

第三,旁观者视角。

把平常生活抛在脑后,可以赋予思维这样一种自由: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观察这个世界将带给你一种思考自我的平衡。静静地站一会儿,这可以给你嘲笑自己所持的信念以及寻找一片新的空间的机会。

第四,随机化决策。

思维惯性会影响到你的决策,因而,让决策随机化,就是以行动来干扰思维的惯性。

第五,挑战常规。

你要尝试养成本能的质疑,尤其是对于习惯性的观点,一定要经常性地质疑。不要在心里认定“真理是不证自明的”,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要有挑战常规思维的勇气。

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有着非常多的好处。麦肯锡团队对于独立思考的坚持,是在整个思维运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人一旦陷入到了思维的惯性当中,便会失去了创新的能力,而只有批判性思维带来的创新突破,才能够让人具有最旺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