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好好思考:如何练就高超学习力 > 超越答案寻找更底层的思维模型

超越答案寻找更底层的思维模型




乔布斯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

“学习任何一个领域,都应把它看作思考的镜子,我认为这是学习思考最大的价值:学习如何思考。例如,学习编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学法律一样,学法律的人未必都成为律师,但法律教你一种思考方式,同样,编程教你另一种思考方式。”

乔布斯说的学习思考的方法,就是我们提到的研究问题要从答案追问到思考方式上。

在我长期的学习方法研究中,我发现人的学习能力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人们侧重于学习具体知识。学习者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理解概念、练习掌握知识方面。然而,这个过程可能并不愉快,也不得要领。想要享受学习的乐趣,还要进入第二个阶段:探索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知识已经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了,而是在解决问题时自己创造或拿来使用的工具。

换句话说,学习的初级阶段往往是关注“具体答案”,而学习更高级的阶段关注的是形成答案的思路,即思考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我分享一件自己经历的不起眼的小事给我的启发。

几年前,我和一位老师一起出差。

在出差时,我发现,这位老师和哪怕是第一次见面的新朋友,也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好像双方是认识了很久的朋友。

这让我觉得很好奇。因为我要是和不熟的人坐在一起,很可能聊几句就没话说了,最后两个人之间的空气像要被撑破的气球,特别尴尬。

为什么这位老师似乎完全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呢?

我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位老师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有一个不一样的做法:当彼此聊到快要无话可说的时候,这位老师就会开始提问。他会问:“原来您是××方面的专家,我正好有个疑问可以向您请教一下。”结果,对方一听到是自己很熟悉的话题,很自然地就打开了话匣子。

我突然意识到,这一招太高明了——通过问对方擅长领域的事情,一方面,请对方回答了自己关心的问题,让对方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让两人的话题持续展开,为找到新话题埋下伏笔,实在是一石二鸟的策略。

从这位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我学到了一招:和陌生人聊天时,觉得无话可说的时候可以向对方提问——这时,我们就获得了一个新的经验技巧型思维模型,姑且把它命名为“提问破冰法”。

如果我只是满足于此,那就只是在学“技巧”。我们还要用棱镜法进一步追问——这个答案更底层的原理是什么?

我顺着这个思路思考:

1.从心理学原理角度来看

(1)人需要被尊重。向别人请教,满足了对方的自尊心。

(2)每个人都更在意自己。对方关注自己,我们也关注自己。可人人都只关心自己,大家就只能尬聊了。而切换到对方视角就打破了这种僵持,重建了关系。

2.从系统科学原理解释

过去我觉得,如果聊天“无话可说”,自己就要想办法。而切换视角后,对问题所在的系统认识更大了,无话可说,其实是我、信息、对方三方面的关系。我不仅能从自己本身找解决方案,还能从对方、信息角度找解决方案。系统要素多了,解决问题的入手点也就多了。

…………

这样,我们就用棱镜法把一个经验技巧型的思维模型深挖到了学科原理层。现在,我还继续追问,但是,要把关注点从答案的层面转到思考的过程——他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为什么我此前想不到?他思考问题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我发现,过去我和人沟通没话题的时候,习惯用的思维方式是“我该说些什么?”而这位老师遇到这个问题时,他习惯的思维方式是“别人可以说些什么?”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其实可以总结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

你看,这样我们就从一个具体答案技巧,转到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以自己为中心,还是以别人为中心。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是一个哲学问题了。

我们常说,一个人最难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因为人意识不到自己没有的部分。但是,自己的盲区,在懂行的人眼里,其实是平常事(如乔哈里视窗中的右上角)。如果你能从别人不一样的做法里追问他的思维方式,你就能透过别人看到自己的思维盲区。这是多么有价值的事情啊!

因为任何一个思维的盲区,都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反过来讲,一旦我们发现并弥补一个思维盲区,就能系统性地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例如,我发现的这个以自我为中心还是以别人为中心的思考方式,看起来很简单,但影响着我们的很多决策方式。

说来惭愧,我是咨询背景出身,受到的基本训练就是用户视角、甲方思维,这其实就是以别人为中心的做法。然而,我在工作中训练的思维方式,却并没有想到能在日常交流中应用起来,可见思维方式的迁移是多么需要练习的一件事情。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连我这个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换一个场景也会忘掉以别人为中心,那么,大多数人也会意识不到自己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而当一个问题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是类似模式的时候,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就有创新优势了。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我发现,真的有很多商业创新是在思维方式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别人为中心的过程中产生的。比如最早互联网网站的内容都是编辑自己写(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后来生产新内容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快无话可说了),就产生了新的内容生产模式“用户生产内容”(以对方为中心,让用户说话),如论坛文章、游记攻略、微博信息。

而互联网众包商业模式的产生,也可以视为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最开始所有快递公司送快递的人都是自己的员工(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后来派件数量越来越大,就产生了新的派件模式“让用户送快递”,如京东的众包、同城寄送的“闪送”……我相信,由于人们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会带来商业创新的机会,还会在很多领域继续发生,如果你能及早从这个角度看商业模式,也很可能找到新的商业创新机会。

因此,“有效的策略”来自哪里?其实,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来自答案,而是来自思考答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