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家去定义写作,你会得到许多种答案。安妮·狄勒德[1]称之为“生活之自由的最大化”。朱莉娅·卡梅伦[2]认为“写作是一种朴素的生活”。对于斯蒂芬·金[3]而言,写作是“更明亮、更愉悦的所在”。从小威廉姆·斯特伦克[4],到布伦达·尤兰[5],再到约翰·加德纳[6],作家们提供了各种建议鼓励人们写作。所有的说法最终都归结为一个基本的道理: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本书即邀请你进入写作生活。如果你已经是此道中人,那么本书可相伴左右,为你提供灵感和指导。

对我来说,写作已经变成这样一种生活:它是清晨叫醒我的鸟鸣,也是午后阳光的流连;它让生活降速,以触摸每一个瞬间,强化每一种内在的感受。当我真正开始这样生活的时候,我已经五十岁了。虽然此前,我也一直在写信、写不同种类的文章以及日记,但是从没有把自己认作一个作家。事实上,由于我生活在一个不说英语的国度,我一度认为我的创意写作生活已经走到了尽头。我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陪伴我的法国丈夫、六个说法语的子女,法国亲戚和朋友,业余时间在法国讲课(还有比利时、意大利和瑞士)——此外我还有别的渴望。我开始意识到我想成为一个作家,去满足我那旺盛的创造力。重新回归英语写作的时候,我开始记录我的梦境,有规律地写作,并开始构思故事。

作为五十岁生日礼物,我平生第一次去参加了写作工作室。在那里,我遇到了著名诗人艾米·克兰皮特。当时她六十岁,是第一次来讲课。我们很快成了朋友,分享对于一小片百日菊的惊奇,以及对翠鸟起飞时的样子的感慨。她嘉许我的文字,给了我信心。我开始在评论杂志上发表一些短篇故事和散文,同时开始了我作为一个作家多姿多彩的生活。

我从片段逐渐拓展到更长的叙述篇幅,我将所写的内容扩充成了关于梦境、关于沉默的祷告者,以及关于跨文化的三本书。当我开启写作生活的时候,这种生活方式也同时进入了我。我发现分享这种生活是很自然的事情,于是我开始在欧洲和全美的工作室授课——在作家中心,在国际女性作家指导协会的会议上,在荣格研究中心,以及每个月在我居住的瑞士日内瓦。其中许多参与者的作品都得到了发表,而且许多人都会持续参加工作室,珍惜每一次回归自我的机会,将自己沉浸于写作的状态中。

《一年通往作家路》是从过去十五年工作室的授课中选取出来的十二堂课。这些课程融合了灵感启发与具体写法,它们的第一个要素是灵感。为什么第一个要素是灵感?因为我相信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信仰来源于实践。这是一种习惯——一种写作的人会有的写作的习惯。习惯这个词不仅指有规律的作息,也包括进入某种特定状态时的衣着习惯,比如围一条披肩。如同僧侣有传统的穿戴,作家也可以形成这样的习惯。作为作家,我们是找一处舒服的地方,披上披肩,就可以写作的人。

写作源于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创造力源泉。这也是所有精神传统的源泉。对我而言,这个源泉就是上帝。对其他人,可能是真主安拉,儒释道,或者灵魂本身。当我们接近这些源泉,我们就成为与我们的造物主共同的创造者。如果源泉之井被封堵,水就不会涌出。但是如果我们清除这些障碍,我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释放,并触及我们周遭的事物。灵感就像呼吸。我们吸入灵感,然后挖井取水。而当我们吐出灵感,我们就像带上了打来的水。我们用文字来实现这一切,在黑暗中寻找故事,然后把它们带到光明之处。

课程的第二个元素是写法,因为我相信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欣赏那些措辞巧妙栩栩如生的句子,那些透露秘密的机巧对白,那些徘徊在脑际随后潜入心底的诗篇。正是需要不断的打磨,我们才可以提升写作技巧,捋清思路,锐化我们的感知——不管是对我们自己的,还是对周遭世界的。我们需要像艺术家那样工作。

灵感与写法同样需要通过持续的阅读和思考进一步加强。有一次艾米·克兰皮特在一个作家会议上被人问道:“作家最需要的是什么?”她的回答是:“前人的作品。”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入这个世界的——那些数个世纪以来的思考、反思,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梦境。我们通过阅读他人,通过理解我们共同的深层联系来学习。

正是这种灵感启发和具体写法的融合巩固了本书的基础。每一章的写作范例都包含来自数个世纪的作品(尽管大部分是当代的),以显示不同的作者如何组织他们的语言并将他们的声音传递给世界。你会学到柏拉图、圣·奥古斯丁、蒙田、弗吉尼亚·伍尔夫、布伦达·尤兰、爱德华多·加里亚诺[7]、安妮·狄勒德、泰瑞·坦皮斯特·威廉姆斯[8]、奥尔罕·帕慕克[9]等许多作家的作品。此外,还包括针对爆发式写作技巧、加强技法以及形成自己文风的建议的指导练习。

《一年通往作家路》是一本适应你自己节奏和兴趣点的书。十二堂课的结构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你可以一个人学习,就像跟随一个工作室一样,每章花两个小时,包括做练习的时间。本书原本设计是每月一课,但你可以加快速度,不用那么长时间;也可以花比这更长的时间,反复学习要点和例子,阅读书中提到的参考书目,并更专注于练习。尽管每一课确实基于前一课的基础,但也可以打乱顺序阅读。毕竟,要服务于你自己的写作生涯,你完全可以按照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

本书也可以用于另外一种多人学习的方式,通过组织一个写作小组或者在一个课堂上教授写作项目,从而与他人一起分享这些写作指导、例子和练习。写作小组是非常难得的,写友也是这样。写作是件孤独的事情。有时候你会渴望其他写手的陪伴,因为在一个写作小组里你可以获得写作的能量。如果你无法加入现成的写作小组,那么就自己创建一个。邀请一些朋友到你家来,然后一起写作。按照书上的课程安排,先读例子再一起做练习,然后分享彼此的作品,彼此倾听并互相学习,并感谢这些专心致志的时刻。

通往作家路的这一年从最容易的“日记写作”开始。当你每天写一点,日记就会成为一种日常练习。在学习完日记写作之后,你可以来到第二课“个人随笔”,这是一种反映每个人独特视角的更丰富的非虚构写作形式。个人随笔之后是第三课“评论和游记”。从你的日记出发,你就可以开始第四课“短篇小说”的写作了,尤其可以关注“小小说”的写作。

第五课“梦和写作”,带你探知另一个层次,同时要求你更深地融入。梦境一直以来都是作家创作的途径之一。这一课将指导你根据自己的梦境写作,挖掘你自身的创造力。接下来是第六课“对白写作”,就是那个非常难写,但是一旦写好,就可以使读者立刻进入故事情境的东西。在完成了这些以后,你可以将故事、梦境和对白整合在一起,继续学习第七课“故事:传说、童话和当代寓言”。第八课是“诗化散文和散文诗”,再次关注诗性的元素,鼓励你审视节奏、意象和浓缩化的写作。

第九课“想象力的点金术”,要求你做最后一次思想上的延伸,这种深入的写作就像通过点金术这种古老的魔法,在过往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出内在的精华。第十课“拼贴作品和回忆录”,这一年以来你所构筑的不同片段都将像马赛克一样被拼贴起来,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马赛克一样的拼贴形式也可以用于小说写作。第十一课“作品修订”,检验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优秀的作品,并指导你再次审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最后,第十二课“写作的回归之路”,将告诉你写作如何成为一种属于你自己的方式,用于发现自我的核心所在,以及你真正的归处。

在《回忆·梦境·思考》中,荣格描述过一个他早年的梦境:“一个不知身处何方的深夜,我顶着大风艰难地缓慢前行。浓雾被吹得到处都是。我用手心护着一小点烛火,这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但我需要竭力维持,因为一切都仰仗这一捧微光。”这就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微光,这光芒可以经由我们照亮世界。

本书将引领你到达这光芒所在。通过你的文字,你将成为为这个世界带来光明的使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