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梦和写作




沿着作家路一路走来,你已经学习了写日记、个人随笔、评论和游记、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如此多不同种类的写作和故事都来自于你对日记的耕耘收获。在第一课中,你学习了如何深入写作的核心,跟随梅·萨顿在《孤独日记》中的例子——论及层层障碍,深入母体,那里有化石、宝石和蕴藏的水晶。本课将要求你运用自己的梦境潜入那个创造性的本源。在作家的手下,梦是极为有用的工具。

罗伯特·范·德·卡索在《我们的梦境思维》一书中写道,在清醒与梦境状态间的穿梭丰富了想象力并强化了创造力。当你从日常生活进入夜晚的梦中,你就从可见世界进入了不可见世界。你的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内在世界。荣格将梦定义为打开内在灵魂休憩之处的一扇隐藏的小门。在你开始书写梦境之前,你需要记下并与它们合作。它们将会带领你进入这个内在的世界。



梦的历史


早在历史成形的黎明期,人类就认为梦是来自上帝的讯息。对于梦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把这些梦记录在了岩壁画上。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为了表达对塞拉皮斯神(Serapis)的崇拜,孟菲斯市建立了梦的神庙。希伯来人将它们的梦化为对耶和华的聆听。《旧约全书》充满了各种梦的描写。雅克布梦到了一座通往天堂的天梯,上下环绕着天使,耶和华出现在他的眼前(创世纪28:12)。

公元前15世纪,希腊人也建造了梦的神庙。最著名的一个在埃皮达鲁斯,那里是人们敬奉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esclepius)的所在地。神庙环绕着一口井,中央饰以蛇的形象——蛇被视为重生的象征,因为它们每次蜕皮之后都重获新生。每当夜晚降临,灯光熄灭,男女祭司就会唱诵:“睡吧,梦吧,梦到医神降临梦中,睡吧,梦吧。”等到清晨来临,医生就会过来听梦然后进行治疗。我也会在晚间入眠的时候使用同样的连祷,作为向梦境世界开启自己的方式。

几乎同时代,中国的道家也出现了“庄周晓梦迷蝴蝶”的著名典故,意思是说庄周梦到蝴蝶,突然间醒过来,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同时在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化中,佛陀的母亲怀上儿子的时候也梦到自己曾被送至天空。

一千多年后的公元594年,穆罕默德在梦中接受了神圣的任务,并且遵从戒律,在日常修行中聆听梦的启示。在西方世界,宾根的赫德嘉(Hildegard  of  Bingen),12世纪本笃会的女修士、作曲家、医士,也通过梦中景象获取智慧。她曾梦到宇宙全景,以及所有生物在庆祝创世纪。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梦被视为通往冥界,进入恶魔领地的入口。天主教强烈抵触梦的世界。他们对于梦如此不信任,以至于马丁·路德祈祷不要让自己忆起梦境。数个世纪过去,启蒙主义终于使梦摆脱了与恶魔和审判的关联。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对梦境进行研究。19世纪,作为弗洛伊德和荣格到来的先声,浪漫派开始检视梦境的含义。

1900年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让我们以一种现代的眼光理解梦境,其中梦被推崇为“通往潜意识的神圣之路”。作为弗洛伊德的同事,荣格更深入地探究了潜意识,认为其不仅包括个人的无意识,同时还包括集体无意识——存在于我们从神话、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中继承的集体遗产。



梦境写作


当我们做梦时,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潜意识的世界。在那里,语言变得形象化,感觉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迈克尔·翁达杰[1]在他的作品《诗人还乡》的开头写道:“一切开始于一个真切的梦,真切到我几乎不能自持。当时我睡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我看到了我的父亲,似乎是在热带地区,场面一团混乱,有很多只狗围着他狂叫。噪音吵醒了我。我从那个不甚舒服的沙发上坐起来,发现自己在树林中,空气炎热,浑身流汗……那是一个初冬,而我梦到了自己在亚洲。”一切都开始于一个梦,在梦中,他唤起了记忆中的旅行,回到了他在斯里兰卡的奇幻童年。

娜奥米·埃佩尔和威廉·斯泰隆[2]合著的《作家的梦》解释道,“《苏菲的选择》这本书的整体概念即使不是来源于一场梦,也是某种我醒来的瞬间萦绕在脑畔的影像……一种从梦中出现,浮现于意识层面的图景,印象中那个女孩的名字叫苏菲。这种意识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在床上躺着,突然间就明白我即将创作一部小说来将其消化……就是在那个早上,我走进了我的工作室,动笔写下了第一个字,就像它们在书里呈现的那样。”

马雅·安琪罗[3]曾作为《作家的梦》一书的受访对象,她说,“梦可以告诉人们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解决人的疑惑。尤其是对于写作来说……大脑说:‘好了,你去睡觉吧,我来接管一切。’在梦中,人们可以做事情、想事情、去不同的地方、作不同的反应。在真实世界中,人可能永远不会做这些事情……在西非有一个说法叫做‘深度谈话’(deep  talk),有些阅历的人经常会说一些名言警句,然后就会加上一句,‘就当这是深度谈话。’意思是说……你可以继续深入其中,详加领悟。做梦可能就是一种深度谈话。”

对于我自己的回忆录《寻金》来说,也是这样。整本书和大部分章节都是我在一次梦中得来,当时我在纽约开一个作家会议,我毫不犹豫地就把它写了下来。我的梦境开启了一道门——一道小的缝隙——让我发现了某种潜藏得更深的东西,不仅关乎我的潜意识,也关乎更深的集体无意识。每一次,我都与那些流传数个世纪之久、来自不同文化的神话与传说一起,深化我的经验,丰富我的写作。

如果你静下来,慢慢回想你的梦境,哪一个会引起你的注意呢?先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绪沉淀一会儿。哪个梦境想要被你忆起?一个你最近做的梦?还是一个很久之前的梦?把你想起的那个梦写下了。慢慢来,把自己交到梦的手中。

练习  写下一个梦。限时十分钟。

*  *  *

注释

[1]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1943— ),斯里兰卡籍加拿大小说家及诗人。最著名的作品是《英国病人》,该小说荣获1992年布克奖,1996年被拍摄成电影后,荣获9项奥斯卡奖。

[2]威廉·斯泰隆(William  Styron,1925—2006),美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951年,长篇小说处女作《躺在黑暗中》一问世就获得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的大奖。1967年的《纳特·特那的自白》为其赢得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1978年由著名的兰登书屋出版的《苏菲的选择》成为美国当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西方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为斯泰隆摘得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3]马雅·安琪罗(Maya  Angelou,1928— ),美国文坛最耀眼的黑人女作家和诗人。因在克林顿的第一次就职典礼(1993)上朗诵自己所写的诗,提高了知名度。作品包括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唱歌》、6册回忆录《歌声飞入云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