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蔡骏24堂写作课 > 第一部分 “想方设法”:写作的前期准备

第一部分 “想方设法”:写作的前期准备




第1堂课

留住灵感,关于写作联想的5种类型与3种办法


微博评论、微信公众号、知乎私信……我常常看到许多热爱写作的人给我留下这样的问题:蔡老师,我头脑里有许多非常棒的点、非常精彩的故事,可我就是不知道怎么把它写出来,我该怎么办?

这是许多小说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心中有一个想法,想要去写,怎么也进行不下去。这些想法,就是人们常说的写作灵感。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对写作上的灵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灵感,是天才的女神。她并不是步履蹒跚地走过,而是在空中像乌鸦那样警觉地飞过,她没有什么飘带给诗人抓握,她的头是一团烈火,她溜得快,像那些白里带红的鹤,教猎人见了无可奈何。”

然而,仅仅有了灵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从灵感开始发散,不断丰富直到完成一个故事。小说是叙述的艺术,同时也是想象的艺术。运用你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逐渐让故事浮出水面。假如你手头上有支笔、有张旧光碟,或者被你遗忘在抽屉里的旧电影票、火车票……它们的背后,会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这时,就要打开你的脑洞,让故事在你的脑海中发散、成熟起来。

那么灵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点子呢?成为有价值的故事呢?也就是说如何从一个意象开始你的联想呢?

联想的核心其实是追问,不断的追问,那么如何追问呢?主要有五种方式,我们以一条丝巾为例。



1.  因果联想


假设故事的所有开始源自于一条马路上遗落的带血的丝巾,如果你不慎捡到一条带血的丝巾,那么肯定会去追问:丝巾上血迹是谁的?带血的丝巾这个“果”的“因”又是什么?在《谋杀似水年华》中,这带血的丝巾跟一场车祸有着神秘的联系。丝巾带血是因为车祸,车祸发生是因为一场复仇,一场复仇是因为……通过不断地因果联想,整个故事就逐渐丰满起来,人物也就立体起来。



2.  相似、相近联想


还是一条丝巾,这是女孩脖子上的装饰品,那么相似的有什么呢?女孩脖子里的项链,项圈或者围巾?女孩平时都用丝巾而今天戴着项链,那为什么今天女孩会选择项链呢?项链和丝巾分别代表着什么不同讯息呢?看到丝巾想到项链,看到星星想到明灯,看到种树想到育人……都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展开联想。



3.  对比联想


依旧是丝巾,丝巾是轻薄的,给人的感觉是凉爽的,那与之相对的就是围巾,厚重的,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那么在这样的冬季,为什么会出现一条丝巾?丝巾是美丽的,是一个注重品味的女孩的装饰品,那如果有一个相对的衣衫褴褛的围着破洞围巾的男孩呢?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利用对比联想,你的故事就会慢慢呈现出来。



4.  拓展联想


丝巾的作用,远远不止凶器。它还可以起到更多的作用。那么,在此基础上拓展联想,我们可以想道:丝巾可不可以作为纪念品呢?如果作为纪念品,它的价值在哪里呢?在小说里,丝巾作为纪念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所以,它身上又具备着时代的特色,与上一代人的恩怨密切相关。所以,丝巾又成了两代人和时代的见证者。



5.  线索联想


以丝巾为线索,开始拓展联想。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丝巾有什么作用。它既是美丽的装饰,又是充满危险的凶器。当确认好丝巾的作用之后,就开始继续追问,丝巾作为故事的线索,作为杀人凶器,那么凶手又是谁呢?作案时间是什么?动机又是什么?丝巾为什么会遗落在现场?拿到丝巾的警官又发生了些什么?把这些想清楚,那么一个故事基本轮廓就出来了。

与此同时,我们又会产生第二个困惑。怎么去训练联想能力呢?我大概总结了三种方式,简称“CLC”。



1.Center:中心发散法


选择手边随便一个物品,以此为中心,首先用10句话描述它的特征。比如一只手机。我们就来描述一下它。

(1)这是一只银色的手机。

(2)这是一个男孩的手机。

(3)这只手机的手机壳是黑色的。

(4)这只手机收到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明天见。

(5)手机屏幕上有一条裂缝。

(6)手机背景是一张模糊的风景照。

(7)手机里除了微信,没有任何其他社交APP。

(8)手机相册里有很多某个女孩的照片。

(9)手机最后一通电话是打给了一个叫小麦的女孩。

(10)这只手机被遗落在学校大门旁边。

每天做三次这样的中心发散描述训练,渐渐地,你就会发现你的灵感女神不再只是亲吻你一下便离开,而是可以与你来一场长久的约会了。



2.Link:逻辑链条法


选择手边的随便一个物件,比如笔筒。你就要以此笔筒为中心,展开一段头脑风暴。这个笔筒来自哪里?它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会落在此地?在爱情故事里,它可能是小男女之间的定情之物;若是定情之物,那么是谁与谁的定情之物?换一个方式想,如果是在现代都市异能小说里,它可不可以是一个异空间的入口呢?你不断地提出问题,再自我回答,你就会发现你的故事逻辑链条逐渐清晰了起来。

简单来说,就是以你手边随意一个物件为树干,不断填写树状图。为了让你的想象,更具有现实感。所以,在写作过程之中,你要对笔筒进行更加详细的描写。因为,细节凸显真实。最终的结果你应该是拥有一张枝繁叶茂的逻辑树状图。

同时要提醒的是在经过这样一个无限制的脑洞之后,心中肯定有好几个片段或者故事。还是以笔筒为例,你就要约束自己的想象力,开始把想象集中在一个主题上。比如说,刚才说笔筒是小男女的定情信物,那么,你就要完整故事线和丰富细节。男孩长什么样子,女孩多少岁……



3.Contact:填补关联法


你也可以通过把两种弱相关的物品联系在一起。比如说,电话和奶茶。普通的情况之下,打电话叫外卖定奶茶,这是普通的联系。那么,它们有没有可能有其他的联系呢?电话和奶茶是人物绰号呢?什么样的人,才被人叫作“电话”,他的性格究竟是怎样的?或者说,以他打了一个电话,叫了一杯奶茶,为开端,想象各种故事……

另外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游戏,游戏方法非常简单,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一开始由出题者给予一个不完整的故事,让猜题者提问各种可能性的问题,而出题者解答这些问题只能说“是”“不是”或“与此无关”这些答案,因此猜题者必须在有限的线索中推理出事件的始末,借由限定性的问答拼凑出故事的全貌。例如这个游戏的经典故事“海龟汤”。“男子”走进一家餐馆,点了一碗“海龟汤”,刚喝了一口汤,男子突然起身。接着,这名男子就跳下悬崖自杀了。这到底是为什么?然后你就可以提出问题,由出题人回答“是或者不是”。

例如:这个男的以前尝过海龟汤吗?

这个男的以前的恋人与海龟汤有关吗?

这个男的是不是失去过恋人?

……

通过提问挖掘线索、动机等,然后将已获得证实的线索,组合起来,进行整个事件的推理分析,得出完整解析。这是个很不错的锻炼联想能力的开脑洞游戏。

总之,小说是叙述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令自己惊艳的灵光一现,但是灵感的特征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它能打开你的创作思路,但同样也可毫不留情地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不管是在出去签售做活动的路上,还是旅游的途中,我都带着笔和笔记本,一旦有什么想法,就随时记下来。我们的联想能力也能通过练习来不断强化。而这些头脑风暴的游戏,最终都要落实到笔下——因为所有的这一切,你只有写出来,变成文字,才会真正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