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选准赛道再奔跑 > 螺丝钉的自我修养:能进大公司就是本事

螺丝钉的自我修养:能进大公司就是本事




在和之前的领导聊到公司业务时,他问我为什么当初在即将被委以重任时选择离职。

我坦率地回答道,或许离职有些冲动,但是在那个时候,我确实很想证明自己,想完成自己出书的梦想,想创立一家自己的公司。另外,我也想看看在大公司培养的思维,是否能够支撑自己在社会上独立生存。

他点点头称很佩服这份勇气。

我也很敬佩这位前领导,跟着他我才学到了专业的公关知识和技巧,但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他面对选择的态度。他对我讲,他不知道选择互联网行业是否是个正确的决定,但是他尽可能地肯定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能摇摆不定。只有你肯定自己的选择,选择才会肯定你。”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敢肯定自己的选择,看到别人过得好就觉得自己的选择错了。我曾经看到一篇名为《一名腾讯员工的离职忠告:加入大公司就一定好么?》的文章,大概讲的是:一位从腾讯离职的员工“吐槽”大公司病,但发现创业的朋友也没好到哪儿去。在我看来,这类文章的立场极不清晰,侧重点放在对大公司弊端的批判,诸如制度臃肿,个体发展受限制等,却也不鼓励读者投奔小公司。没有哪一个职场选择是绝对正确的,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肯定自己过去的选择,挖掘从中学到的一切。

《力量》一书中有一个观点——对过往的感恩就是最大的自我肯定。这几年,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越来越被人诟病。在以往的职业咨询中,也有非常多的人问我,到底要不要进入大公司。很多大公司的员工也开始认为继续待下去自己会没有发展空间。

我过去一直在大公司工作,现在自己的公司是一个小公司,但我仍然推荐职场人进入大公司工作。一般来说,大公司拥有更好的资源和专业素质更高的同事。在下文中,我希望更正几点职场人对大公司的偏见。



平台的本事还是你的本事?能进入平台就是本事。


我离开新浪入职搜狐视频时,处境曾非常艰难。两家虽然都是互联网门户公司,但是方向不同,一个是读书,一个是视频。相应地,市场部的分工极为不同。我没有办法准确找到对应岗位,更没有办法立刻找到理想岗位。我当时在想,我就只能一辈子做运营吗?想转型做品牌公关就这么难吗?我想离开读书行业进入视频行业就这么困难吗?答案是肯定的。

职场就是这样,如果你在某个行业工作了几年,就会被贴上某个行业的标签。我曾在互联网读书行业工作,想转型到视频行业的时候,经常因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而被拒绝。我找了猎头和10多位搜狐视频内部的员工为我做推荐,花了两个星期研究搜狐的职级、分工、岗位需求,反复修改了10遍简历。之前在读书行业的运营工作,处于影视产业的前端,我完成了影视图书以及其他畅销书的活动策划和对外推广,掌控大量KOL资源以及娱乐化营销方法。

为了向对方公司的HR证明我可以胜任与视频相关的工作,我不得不把和影视联动相关的经历重点放大,匹配岗位的实际需求,经过两个月的简历投递,最终才得到了搜狐视频领导的认可。

那些没有在大公司工作过,不了解大公司的人,根本不会知道进入这样的公司有多么艰难。如果你经历了这些,就能明白,即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最终实现突围就是你的本事。

另外,为什么个人要和平台比本事?为什么要拘泥于一件事情的成功是平台的功劳还是你的功劳?我刚工作的时候,时常说某项工作不是我想做的,我希望能够有发挥自己的想法和价值的机会。一位前辈非常耐心地对我讲:“为什么你总是把工作分得很细呢?任何一项工作,只要你认真去做就会有所收获。相反,分得太细,掺杂太多个人好恶在其中,将不利于你的职场学习和成长。”当时我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话的意思,而直到今天我才明白。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职场新人有太多时刻想大展身手,却忽视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尚不足以支撑自己输出价值。所以,在个人势能不够的时候,职场人应该去学习,而不是急于输出自我价值。一个优秀的环境会让你受益良多,这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是同一个道理。万能的大熊也说过“屁股决定脑袋”,如出一辙。

我们公司的一位实习生毕业前在一家小杂志社实习,去找作者谈合作时屡遭拒绝,最后也没有学到什么。后来她进入一家大公司工作,接触到的都是国内非常顶尖的作家、编剧和导演。在这个过程里,她学到了很多营销知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说进大公司和进小公司的体验确实不一样。

好的企业对于职场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为大多数职场人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我有一位好朋友曾经是百度公司的运营人员,工作时非常用心地研究运营技能,进而自己运营了一个与美妆产品有关的公众号,现在月流水超过100万元。学习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学到技能、能创造价值,钱、人脉资源、地位都会有的。

最好的工作不是由公司的大小而决定的,而是以行业业务与你的匹配度为判断依据。选择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借用《金融时报》CEO张延老师的观点:一个真正有职业精神的人,要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你选择了大公司,就要集中注意力在它好的一面,做该做的事,如果永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永远不会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