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AI的25种可能 > 赞誉



真正的互联网思想家,又一部科技思想荟萃的杰作!布罗克曼的个人魅力总是能聚集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强大脑,展现深刻的技术思想和前沿洞察。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

建筑学家威廉·J.米切尔曾有一个比喻:人不过是猿猴的1.0版。现在,经由各种比特的武装,人类终于将自己升级到猿猴2.0版。他们将如何处理自己的原子之身呢?这是今日顶尖思想者不得不回答的“大问题”。

胡 泳

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本书提供了跨学科视角的人工智能发展洞见,尤其睿智地指出,人工智能不仅需要更有智慧的科技属性,更需要人类本身固有的善良本质。

陈 劲

清华大学教授,技术创新管理专家

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取决于他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而他未来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现在的阅读。这套书会让你相信,在生活的苟且之外,的确有一群伟大的头脑在充满诗意的远方运转。

周 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布罗克曼是科学掮客,他有个所谓“第三种文化”的理论,就是理科生写的科普,算是对C.P.斯诺文理“两种文化”矛盾的补充。布罗克曼每年都会组织一批科学家开沙龙,然后把沙龙的言论结集出书。今年的主题是“人工智能”。考虑到今年美国科学界的诡异气氛和他自己的年龄,这本书可能是他编的最后一本文集了。值得一看。

尼 克

乌镇智库理事长,《人工智能简史》作者

世界上公认有智慧的一群人,每年就着一个主题,每个人写一篇文章,然后结集出一本书,这就是出版历史上神奇的“对话最伟大的头脑”系列丛书。我有点担心,你看完一本之后,会把湛庐文化的这一套书全都拿下。嗯,你会和我一样,忍不住的。

罗振宇

得到App创始人

以科学精神为内核,无尽跨界,Edge就是这样一个精英网络沙龙。每年,Edge会提出一个年度问题,沙龙成员依次作答,最终结集出版。不要指望在这套书里读到“ABC”,也不要指望获得完整的阐释。数百位一流精英在这里直接回答“大问题”,论证很少,锐度却很高,带来碰撞和启发。剩下的,靠你自己。

王 烁

财新传媒总编辑,BetterRead公号创始人

随着AI围棋的胜利,点亮了人工智能的新纪元。产业大潮汹涌澎湃,资本泡沫与技术狂想也扑面而来。这个时候,更需要与智者在一起,穿破历史,拨开迷雾,洞见未来。

王小川

搜狗CEO

关注Edge并阅读上面的文章已经十几年了,越到后来越发现,打动我的不是布罗克曼及其周围那批专家的睿智,甚至不是他们的渊博,而是他们讨论问题的边界感,一种在专业视角下对世界彬彬有礼的试探。

小 庄

果壳联合创始人,“科学艺术研究中心”主编

“对话最伟大的头脑”这套书中,每一本都是一个思想的热核反应堆,在它们建构的浩瀚星空中,百位大师或近或远、如同星宿般璀璨。每一位读者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星际穿越,你会发现思考机器的100种未来定数,而奇点理论不过是星空中小小的一颗。

吴甘沙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作为美国著名的文化推动者和出版人,约翰·布罗克曼邀请了世界上各个领域的科学精英和思想家,通过在线沙龙的方式展开圆桌讨论。“对话最伟大的头脑”这套书就是活动参与者的观点呈现,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最强大脑”的独特视角,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

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第十一届文津奖”获奖图书《星际穿越》译者

未来并非如我所愿一片光明,看看大师们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和破解之道,也许会让我们活得更放松一些。

李天天

丁香园创始人

与最伟大的头脑对话,虽然不一定让你自己也伟大起来,但一定是让人摆脱平庸的最好方式之一。

刘 兵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术业有专攻,是指用以谋生的职业,越专业越好,因为竞争激烈,不专业没有优势。但很多人误以为理解世界和社会,也是越专业越好,这就错了。世界虽只有一个,但认识世界的角度多多益善。学科的边界都是人造的藩篱,能了解各行业精英的视角,从多个角度玩味这个世界,综合各种信息来做决策,这不显然比死守一个角度更有益也有趣吗?

兰小欢

复旦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

如果每位大思想家都是一道珍馐,那么这套书毫无疑问就是至尊佛跳墙了。很多名字都是让我敬仰的当代思想大师,物理学家丽莎·兰道尔、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他们都曾给我无数智慧的启发。

如果你不只对琐碎的生活有兴趣,还曾有那么一个瞬间,思考过全人类的问题,思考过有关世界未来的命运,那么这套书无疑是最好的礼物。一篇文章就是一片视野,让你站到群山之巅。

郝景芳

2016年雨果奖获得者

布罗克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催化剂”。

斯图尔特·布兰德

《全球概览》创始人

布罗克曼是个英雄,他使科学免于干涩无趣,使人文学科免于陈腐衰败。

杰伦·拉尼尔

“虚拟现实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