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AI的25种可能 > 布罗克曼谈弗兰克·维尔切克

布罗克曼谈弗兰克·维尔切克



我第一次见到弗兰克·维尔切克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他邀请我到他在普林斯顿的家里聊天。“地址是默塞尔街112号,”他写道,“寻找没有车道的房子。”几个小时后,在爱因斯坦的旧客厅里,我和未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交谈起来。你永远也猜不到,弗兰克是不是和我一样,对周围的环境很敏感。他唯一提到的就是在“没有车道的房子”前找个停车位太难了。

与大多数理论物理学家不同,弗兰克长期以来一直对人工智能有着浓厚的兴趣,有这三个他的“结论”为证:

“弗朗西斯·克里克称之为‘惊人的假说’:意识,也称为心智,是物质的一种涌现性。”如果这是真的,则表示“所有智能都是机器智能。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是如何制造的”。

人工智能不是外星人入侵的产物。它是特定人类文化的产物,反映了文化的价值。

大卫·休谟在1738年写下了“理性是,并且只应该是,激情的奴隶”这一番引人注目的言论。当然,这番话是指人类的理性和人类的激情。但休谟的逻辑、哲学观点也对人工智能有效。简单地说:驱动行为的是激励,而不是抽象的逻辑。

他指出:“20世纪和21世纪的大事是,随着计算的发展,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计算基本定律的后果。这里有一个反馈循环:当你能更好地理解事物时,你就可以设计出更好的计算机,这样你就能更好地进行计算。这是一种上升的螺旋结构。”

在这篇文章里,他认为,就目前而言人类智能具有优势,然而,我们的未来,不受太阳系的限制,毫无疑问也不受银河系的限制的未来,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的帮助,将永远无法实现。



对有争议问题的简单回答


◎  人工智能会有意识吗?

◎  人工智能会有创造力吗?

◎  人工智能会是邪恶的吗?

这些问题在当今大众媒体里和科学辩论中经常被提到。但讨论似乎从未有定论。在这里,我首先作答如下:

基于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答案,如果不是“是”、“是”和“是”,那将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原因很简单,但也很深刻:根据这些领域的证据,自然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间极有可能没有明显的鸿沟。

著名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1994年的著作《惊人的假说》(Astonishing  Hypothesis)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说”:心智来自物质。他的著名观点是,心智,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细胞组群及其相关分子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个“惊人的假说”实际上是现代神经科学的基础。人们试图通过理解大脑的功能来理解心智的工作原理;他们试图通过研究信息如何被编码成电子和化学信号,如何被物理过程转换,以及如何被用来控制行为,来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在科学尝试中,他们不容许超自然行为。到目前为止,在数千次精心设计的实验中,这种策略从未失败过。至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有必要允许意识或创造力不受大脑活动的影响,以解释任何观察到的心理物理学或神经生物学的事实。没有人曾偶然发现与生物体中的传统物理事件分离的心智力量。虽然关于大脑、关于心智,我们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这个“惊人的假说”却一直未受到损伤。

如果我们把视野拓宽到神经生物学之外,把整个科学实验的范畴考虑进来,这个假说就更加引人注目。现代物理学关注的往往是极其微妙的现象。为了研究这些现象,实验者必须采取许多预防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他们经常发现,为防止杂散的电场和磁场干扰实验,有必要建造精密的屏蔽装置;因为微震或过往车辆引起的微小振动,有必要进行补偿;有必要在极低的温度和高真空状态下工作;等等。但有一个明显的例外:他们从未发现有必要把附近或远处的人的思想考虑进来。似乎与已知的物理过程分离,但能够影响物理事件的“思想波”无须存在。

这一结论,从表面上看,消除了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复制或准确模拟发生在大脑中的物理过程——原则上我们可以做到,并将其输入和输出结果连接到感觉器官和肌肉,那么我们就能在物理人工物身上再现我们观察到的自然智能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可观测的效应会丢失。作为一个观察者,像其他人一样,我将意识、创造力或邪恶归于人工物的理由,与把这些属性归于其自然对应物的理由一模一样,不多也不少。

因此,把克里克的神经生物学的“惊人的假说”和物理学的有力证据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推断出自然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特例。这一结论,我称之为“惊人的推论”。

这样,我们就有了3个问题的答案。由于意识、创造力和邪恶是自然人类智能的显著特征,因此它们是人工智能可能拥有的特征。

在100年前,甚至50年前,若相信心智源于物质的假设,并推断出自然智能是人工智能的特例,那将是信仰的飞跃。鉴于当前对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理解存在许多鸿沟,它们确实值得怀疑。但这些领域的新发展改变了这一局面:

生物学:一个世纪以前,虽然有物理学上的解释,但心智以及新陈代谢、遗传、感知都是生命中深不可测的神秘方面。而今天,从分子开始,我们对新陈代谢、遗传、感知的许多方面都有了极其丰富和详细的描述。

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和在材料上的应用,物理学家们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发现,物质的行为非常丰富、奇怪。超导体、激光器和许多其他奇迹表明,单个简单的分子单位组合在一起,可以表现出全新的“涌现”行为,但同时又完全遵守物理定律。化学,包括生物化学,包含了大量的涌现现象,这些现象都源于物理学。开创性的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Anderson)在一篇题为《多就是不同》(More  Is  Different)的文章中,就涌现问题做出了一个经典阐述。他首先承认:“还原论假设,也就是基于简单部分的已知相互作用的物理解释具有完备性这一假设,可能仍然是哲学家们争论的话题,但对于大多数活跃的科学家,我认为他们会毫无疑问地接受这一假设。”但是他继续强调:“对于大而复杂的基本粒子聚集体的行为,不能用几个粒子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简单外推。”(17)大小和复杂性每升到一个新级别,都会有新的组织形式出现,其模式以新方式编码信息,其行为以新概念进行描述。

电子计算机是涌现现象最好的例子。这里所有的牌都在桌面上。工程师们根据已知的相当复杂的物理原理,从下到上设计机器,它们能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处理信息。你的苹果手机能在国际象棋中打败你,能快速收集和传递任何信息,也能拍出很棒的照片。因为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物体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是完全透明的,毫无疑问,它们奇妙的能力涌现自常规的物理过程,我们可以追溯这一过程直到电子、光子、量子、夸克和胶子。显然,无生命的东西可以变得相当聪明。

让我总结一下这个论点。从两个得到有力支持的假设中,我们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  人类的心智源于物质。

◎  物质是物理学定义的。

◎  因此,人类的心智是从我们能够理解并可以人工再现的物理过程中涌现出来的。

◎  因此,自然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特殊情况。

当然,我们的“惊人的推论”可能会失败,因为这个论点的前两行是假设。但是,这个失败将会带来一个重大发现,一个意义非凡的新现象,它具有大规模的物理后果。这个新现象会发生在不起眼的、被精细研究过的物理环境中,比如人脑内部的材料、温度和压力中,但不知何故,几十年来那些拥有精良仪器、意志坚定的研究员却一直没有能够触碰到这一现象。这样的发现将会是……举世震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