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次第花开 > 一、皈依

一、皈依




皈依就是发愿将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跟随三宝修学正法。皈依不但是一切正法之门,也是得到一切戒律的基础。趋入正道,修持佛法,最终得到解脱与安乐,唯有从皈依开始。

几天前一位女士来见我,她说:“师父,我的经济条件很好,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不错,平时与公司里的同事在一起时,大家互相赞叹或者一起吃喝享乐,外人从表面上看,我们应该是非常快乐的。但时间一长,我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总觉得生活非常无聊,没有一点安乐可言。您说这是为什么呢?”

“你应该试着建立一种精神信仰,让自己的内心充实、安定起来。物质生活是很容易让人厌倦的,欲望没有满足时不甘心,一旦满足马上生厌。如果没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信仰,生活很容易就陷入这种不甘心和厌倦的循环中,心里越来越浮躁、空虚。真正的信仰能帮你排遣内心的负面情绪,使生活平衡喜乐。”对她的问题,我是这样回答的。

我还见过一些人,学习佛法很长时间了,不少人还定期参加寺庙组织的学习,他们讲起佛法来头头是道,却始终没有皈依。有人虽然皈依了,却连“三宝”的法义都不知道,很难说这样是真正的皈依。

一个人无论他看上去有多么高的见解、多么深的修行、多么玄妙的行为,如果对三宝没有坚定的信心,不具备随学三宝的誓愿,他就不能算是佛教徒。

1.在修持皈依前,应该端正自己的发心。

有人皈依只为自己今生安乐,将来得到人天福报,这是下士道发心;有人是为自己解脱轮回而皈依,这是中士道发心;有人是为所有众生的解脱与成佛而皈依,这是上士道发心。大家在修持皈依时一定要按照上士道的发心修持。

2.端正发心后,首先应该请一张皈依境的唐卡,由上师开光加持,悬挂在佛堂,开始仔细观想。  皈依境中主体显现是莲花生大士,本体是自己的根本上师。你们自己有具德上师,就观想自己的上师;如果没有上师,可以将本体观想为法王如意宝。

为什么要将本体观想为自己的上师呢?这是因为虽然往昔有无数的佛陀出世为众生宣讲正法,但我们因为自己的业力深重,没有得到解脱,现在上师重新来到我们面前,亲自赐予我们传承与灌顶,为我们开示阻塞恶趣道、开启善趣道的妙法,引导我们趋入佛地,上师对我们的恩德很大,与我们的因缘更近。

另外上师是一切功德之源,如果我们断除狡诈之心,持之以恒虔诚地祈祷上师,今生便可获得殊胜功德,所以应该将本体观想为根本上师。

3.这样观想后,开始念诵皈依的偈颂。  按照经书的要求应该念诵十万遍,但考虑到可能会出现漏念、错计等情况,要再念诵一万遍作为补遗,所以应该圆满念诵十一万遍。念诵时一定要专心,数量虽然重要,修持的质量更重要。

每一次念诵都应当在心中发愿皈依上师三宝。这样念诵十一万遍,自己在心里也应该发愿十一万遍。如果心中没有发愿,只是有口无心地念诵了十一万遍皈依的偈颂,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这样修持,直到在自己心中生起对上师三宝不退的信心,生起宁舍生命不舍三宝的决心。在没有生起这样的信心与决心前,应该精进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