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次第花开 > 第三章 放生问答

第三章 放生问答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



十几年前我在汉地弘法时,曾有居士向我提出有关放生的一些问题。当时的问答后来被整理成文字放到网上,但我一直没有注意这些文字,这次成利措居士促成正式出版相关文章,请求我重新看一看《放生问答》,这一看发现不少问题。由于我当时汉语表达能力有限,并且时间仓促,听众和记录者在理解上也有一点误解,种种原因,使整理过的问答录中某些内容模糊不清,没有很好地解答提出的问题。于是,我对此作了纠正、补充,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整和删减,希望修订后的《放生问答》能更好地帮助大家澄清放生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问:  什么是放生?

答:  放生,顾名思义,就是从屠刀下、牢笼中把动物解救出来,让它们活下去,还它们以自由。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也不管你有没有宗教信仰,你都可以放生。对一位大乘佛教徒来说,因为他关注的不仅是帮助其他生命远离眼前的危险,他还希望众生能够从根本上摆脱死亡和痛苦,所以他不满足于单纯地把鱼虾放游江海、让飞鸟回归山林。他要充分利用放生的宝贵机会,通过佛教的放生仪轨,使被放的生命与佛法结上缘,在它们的相续中播下未来解脱的种子,这样,这些生命便能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问:  放生的意义是什么?

答:  从被放生者的角度说,它暂时远离了死亡的恐惧和痛苦,如果是按照佛教仪轨放生,则能听闻到佛菩萨的名号、心咒、佛陀的教法,接触到甘露水甚至系解脱,并由此因缘在未来究竟解脱一切痛苦。

从放生者的角度说,我们通过如理如法的放生培养菩提心,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积极放生也是在创造善知识长久住世的殊胜缘起。

问:  小乘与大乘在放生方面是否有区别?

答:  阿底峡尊者说过,大小乘以发心别。小乘修行人深深体会到轮回的痛苦,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从这种痛苦中摆脱出去,永断生死,入于涅槃,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小乘修行人不是没有慈悲心,不是不关心其他生命的疾苦,只是他的慈悲心还没有深广到为了众生离苦得乐而不顾自己是否解脱的程度。大乘修行人虽然也深刻体会到轮回的痛苦,也对这轮回中的一切毫无眷恋,但是他希望一切众生究竟成佛,而不是自己独自解脱。大小乘在发心上的这种差别也反映在放生中。

问:  同样的钱,我们怎么样更合理地用于放生?

答:  不存在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只要是发心清净、尽己所能去放生就好。不要抱着功利的心态去上供下施,比如花两千块钱放生一头牦牛好呢,还是花同样多的钱放生一百条鱼好呢?是放这种鱼好呢还是放那种鱼好?这个真的很难说,关键看发心,要把帮助众生解脱痛苦放在第一位。其实你在这样比较权衡的时候,你关心的已经不纯粹是牦牛或鱼的福祉,你还很在意放生活动是否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你的目的,比如,完成承诺的放生数量或者获得更大的功德。放生时一味追求数量,弃大舍贵、择小选贱是不可取的。慈悲心、菩提心的首要层面是平等,如果只放个头小、价格便宜的动物而故意避开那些大的、贵的,或者只挑好存活、生命力强的动物,就不平等了,很难圆满四无量心、菩提心的修持。

总之,放生时最好不要带着拣择的心事先想好要买何品种,应当遇见什么,就买什么放生。

问:  众生如恒河沙一样多,我们放生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能有多大意义呢?

答:  首先,哪怕只能帮助一个生命减少痛苦,我们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都有意义。解救有情的生命需要具备因缘。佛陀虽然圆满具足十力四无畏,也只能度化有因缘的众生,就像阳光虽遍照世界而盲者却看不见一样。放生也是这样,即使你富如帝释天,也不可能买下所有的生命来放生。众生无边誓愿度,重要的是我们有这个发心,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众生。

问:  集体共修放生的意义?

答:  集体共修放生的功德不是由所有参加的人平分,而是每人都能得到全体的功德,这在经书里是有记载的,比如大家共同放生一亿条生命,凡是参加共修的人都能得到放生一亿条生命的这份功德。这种善法本身就不可思议,若再加上如理如法地发心和回向,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一定能够让我们迅速清净业障、积累广大资粮。

问:  放生时因条件所限,能否请别人替我放生?

答:  如果发心清净,真心随喜,出钱请别人代为放生与自己亲自放生,功德应该是一样的,这么做也是如法的。不过,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还是尽量亲自放生,身语意三门圆满之善业具有极大的利益,所以不可轻视。

问:  我们放生购买动物时,与商贩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

答:  尽量不要提前向商贩明确表示或暗示将要买生放生,这样他们就无法通知亲朋好友带上捕捞工具事先赶往放生地点,等待放生活动结束后捕杀动物。

问:  母鱼肚子里的鱼子有没有生命?

答:  生命的诞生需要有神识的加入。母鱼肚子里的鱼子,有些是有生命的,有些没有,但我们普通人很难辨别。放生鱼子时应该也放生了很多生命,而破坏它们可能也损害到了生命,会有很大罪过。《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记载光目女的母亲特别喜欢吃鱼子、鳖蛋之类的东西,最后堕落恶道受报。

问:  怎样观察选择好的放生环境?

答:  要尽量找安全的地方放生,尽量避免放生动物再度遭到捕杀。比如,不要故意把鱼类放进鱼塘、渔场,这种地方是专门养殖鱼虾供人捕杀的,我们把动物放进去,它们很快又会被捞上来送进菜场、餐馆。前几天我碰巧遇到几名美国佛教徒拎着几袋刚从市场买来的鱼准备在一家饭店大堂的水池里放生,饭店的保安马上过来阻止,我不知道美国的情况,但根据我的经验,在成都即使保安不阻止,那些鱼放进水池也很快就会被人捞上来吃掉。后来我们开车把这几位好心的外国人带到一条河边,帮助他们顺利地放生了鱼儿。

我们还应该观察物种生存的环境,比如故意将野兔置于人多的地方,水鸟放于山地,鱼儿放入被污染无法生存的河流水域等是很不如法的。

放生的环境最好适合念诵放生仪轨。前面我们讲了,放生过程中,法布施至关重要。

问:  如果动物放生以后,活不了很久,要不要放?

答:  在经过细致的观察后,还是放了好。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完全不死的地方,重要的是先使它们远离死亡的怖畏,其他的事再尽量做到。此外,放生不仅是对有情的无畏布施,使他们脱离暂时的死亡恐惧与痛苦,更重要的是对有情的法布施,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解脱的种子,使他们未来一定能解脱轮回的痛苦。

问:  对菜市场上一些将要被宰杀的动物,我们在无法救度的情况下施以甘露水有意义吗?

答:  很好,有很大的功德,随喜这样的行为。最好在这样做的同时,为这些动物念诵佛菩萨的名号和心咒。

问:  我们放生的时候经常会多照顾一些大肚子的鱼妈妈(尤其春天),这样会不会是分别心?

答:  是分别心,但是这种分别心非常有意义。对越是痛苦的众生,佛菩萨的悲心越是深切。

问:  放生的动物,有些已经严重受伤,放了也未必可活,何必浪费金钱?

答:  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真正平等地看待众生。如果说我们的亲人受伤、生病,我们一定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受苦、等死。我们会尽全力去救他们,哪怕能延长一天生命也好。大乘佛子应该把对亲友的这份慈悲逐步扩展到所有众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