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一、毕业典礼

一、毕业典礼




2017年6月27日,傍晚,北大万柳公寓。

空气中遍布嗡嗡声,快递车呼啸、二维码雀跃——这个时代的标配。

一扇贴着门神年画的玻璃门,俨然一道屏障。

推开,是另一种风景。

近两米宽、六米长的长方形棕黄色木桌,年轮纹路可见。桌上是古式茶罐,白宣纸红印章,繁体字标识:“采摘于白龙潭头春,龙井”。

青瓷杯上,“牧歌”两字舒展,墨绿的茶尖在杯里打转。

11个学生围坐桌旁,远看,像一艘船的形状。穿黑白蓝三色条纹T恤的白岩松,独占“太师椅”,正是船头的位置。

11件白T恤是专门定制的,中心图案是梅花4的扑克牌,象征第四期白岩松“东西联大”梅花班。扑克中间嵌着白岩松的正反卡通头像,下方是“东西联大”四个字。

提前做好的“东西联大”贴纸,曼宁给白岩松贴上。其他人纷纷贴在手臂上、衣服上、脸上……

是的,又一期毕业典礼,如约而至。毕业MV《永远是少年》的歌词,是大家一起写的:“朝阳海淀,东西二十站地铁。十八次集体作业,如今想再多一点。桌上堆满书评茶盏,还有零食果盘。期待着教导月复一月,早知道毕业,却不敢想那天。”

长桌外围,塑料凳上,还有第五期联大的11名学生。按照惯例,他们是为师哥师姐筹备毕业典礼的主力,也是“星火传递”的一种仪式。

第五期的特权,是毕业典礼开场热场游戏的设置。游戏很常见,大家起牌猜谁是卧底。特别的花样,是以白岩松和水均益为标志的牌面。“抽到白岩松的是卧底”,恰当形容这两个人的异同,是赢的关键。

平常不太会伪装的胡杨表现得很从容。

“人善良细心严谨,有什么学术问题都可以问他。”曼宁这样评价胡杨。第四期11个毕业生中,胡杨是唯一本科学数学专业的,也是唯一毕业后要去香港读博的。他常用数学语言描述联大:“在这两年里,我们的眼界从三维空间、四维空间变成了更多元的存在。”

游戏是铺垫,最具“干货”又最“湿润”的仪式,是大家在毕业典礼的发言环节。

扑克牌,这个“东西联大”的万能图腾般的道具,决定了发言顺序。

曼宁抽到的是4号。之前他们在白岩松家里上最后一课,主要是品茶赏乐。红茶、花茶、岩茶、金骏眉,还有古典音乐。从上午十点一直到下午六点。有一个环节,朗读自己的非虚构写作作品,曼宁写的是联大同学晨扬和泽华。读着读着,曼宁哭得一塌糊涂。

又到毕业典礼,对曼宁这个“泪点低”的发言者,大家很体谅。

“他们在我发言前,都把桌上几包纸巾推给了我。”曼宁说这段话时,特意翻出11人微信群的发言,毕业典礼之前半年,大家就预测曼宁在典礼上可能出现的“哭场”。这个微信群的名字,是一串表情符号,当然包括梅花图案。

但这大概是五十步笑百步,因为一股脑的情绪堆积,哭,不过是自然的生理反应。

“大姐”晨扬发言,讲自己和联大的几个故事,泪洒。最后编号抽牌,她抽到的是梅花A,今后她的联大编号就是“梅花1班1号”。

她回忆道:“最后一次上课的座位和第一次是完全一样的,第一次上课是2015年10月30日,那一天正好是我爸的生日,我家在石家庄,很近没回去,我爸不生气,他也是老白的粉丝。老白两次开车送我,一次是白老师顺路送我到北京西站,第二次是我要参加部队集体婚礼,他说他是送亲的车队,把我送到车站。”

对于晨扬来说,这个夏天是四喜临门。硕士毕业,“东西联大”毕业,一波三折才落定工作,还有颇为隆重的婚礼。

“东西联大”毕业典礼,现场播放的短片叫《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主题是“没有上‘联大’大家会怎样”。为了精益求精,两个负责剪辑的男生前一晚熬夜进行最后的完善。

胡杨说,“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我不会翻开《道德经》,没有机会去自导自演一档综艺节目,也不会尝试给老爸写封家书,更不会去追溯自己家族的往事……我也在思考,很多我们常常归类为无意义的事儿,又何尝不是某种偏见。生活中的智性和趣味本就该是并行不悖的。”

在《如果我们不曾相遇》片子中,有关晨扬的内容是在她的婚宴上拍摄的。

联大毕业典礼前三天,晨扬在石家庄举行婚宴。联大11人除了两人有事,其他全部到场,大家也是“群众演员”。

“短片在婚礼现场拍摄的是,有一桌是空的,位置特别好,我说感觉是特意为谁准备的,但怎么也想不起来。有人就提醒我怎么忘了,这一桌是为最好的朋友准备的,然后我看到了一张扑克牌梅花A,接着就出现联大梅花班的同学在教室一起上课的镜头。”

晨扬很在乎一个数字:1分10秒。这是白岩松给她录婚礼祝福的时长。“动用”的是《新闻周刊》栏目的背景,后面大屏幕还特意切换了她的新婚照片。祝福中老白叮嘱:“恋爱是被对方的优点所吸引,可是婚姻要包容对方的缺点。”

晨扬是第四期联大第二个结婚的,2017年底,一个男生结婚,老白录的结婚祝福不到1分钟。看了晨扬的1分10秒,他就半开玩笑去表达不服。老白回应:“闺女出嫁和儿子结婚,能是一回事儿吗?闺女肯定要多说几句。”

带着老白的婚礼祝福,晨扬联大、传媒大学双重毕业了,第四期联大11个小伙伴求学、工作都有了好的归宿。晨扬却有点不舍:“我的生活一直很有联大感,联大毕业了,感觉生活缺失了很大一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