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从零开始,人人参与

从零开始,人人参与




如何创建一个人人共享的商业模式?蔡斯给出了她的建议:

第一步,你要控制内核。先要让部分人来玩这个东西。此时,无规则就是最重要的规则,就是要集思广益,并可以尽情地使用这个平台。等你发现这个平台真的能帮到周围的人时,那它就起作用了。

第二步叫作欢迎参与。激发外在的个体都可以参与,免费注册,人群才能大量涌入。

第三步,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权利失衡的问题。有很多个体参与,同时也有很多强有力的机构参与。我们把它叫作快者与强者的竞争,个体是快者,机构是强者。

比如说,Airbnb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专业机构利用平台在市场上出租他们的房子,总收入最高的房主拥有272套公寓。

Airbnb检查了纽约的名单,确认了其中2000位房主其实是机构而非个人,然后将它们从名单中移除了。

这时候,两个权利失衡了,是应该支持个体,还是应该支持机构?Airbnb的选择是支持个体。它制定了很多政策,减少这种机构的出现,让个体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当然,也有人会说,还是机构赚钱快。

在蔡斯看来,一个人人共享结构的最佳属性之一就是鼓励试验,进而鼓励试错和进化。一旦一个平台摩拳擦掌地为几个大客户提供服务时,自己的出路就会立即被堵死。

第四步,实现权利的平衡,让各方势力均衡。

要允许平台里的群体建立他们自己的机构,比如说,某个平台的使用者可以和与自己持相同观点的用户建立一个群组,广泛地分享他们对平台的不满和期望。这样,当平台聆听这些参与者的声音,并不断地为他们来优化时,这就是一个权利平衡了的机构。所有人就会逐渐进入一种稳定的态势,而不是让他们无处发泄,最后只能把不满转化为愤怒,最后导致大量用户流失。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起到最大的表率作用。

人人共享的一个案例就是GPS。GPS本来是用于军事的,可美国政府宣布让GPS变成了公共物品。不过,美国国防部从未想到GPS可以被应用到如此多的领域:包括对犀牛、鲸鱼、牲畜、宠物、濒临灭绝的枫树、小孩、极限滑雪者、登山者、自行车、汽车、卡车和货运集装箱进行地理定位,甚至是一把乱放的钥匙都可以利用GPS找到。

特斯拉汽车公司也用一种开放的态度面对竞争者,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还对“专利”有着不同的看法:科技领先并非是以专利来定义的,这一点已被历史多次证明。若想击败一个顽强的竞争对手,专利保护的效果微不足道,能真正起作用的是一个公司吸引并激励世界上最具天赋的工程师的能力。在发表该声明后,特斯拉汽车公司的股票价格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上涨了12%。

3D打印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人人共享必将成为该产业组织结构的范本。

未来,开放会成为一个趋势。樊登读书会的视频也可以是开放的,让可以鼓励他人的每一个会员去建一个群,把我们的视频分享在他们的群组里。

蔡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要做过度的监管,因为有时候创新的速度会超过监管的速度。比如,2014年6月的一天,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发生了出租车司机的抗议行为,堵塞交通达数小时。他们抗议英国政府对Uber(优步)提供服务的不作为,但是阻塞的交通和媒体的报道对Uber来说却好处多多。抗议活动发生的当天中午到午夜,Uber的下载数量与一周前相比翻了9倍。

任何方式都是宣传,所以当一个人用这种堵路的方法做负隅顽抗的时候,历史的车轮会无情地轧过去。当一种事物是违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走向提高碳排放的方向、是减少社会福利的方向、是让这个社会交易成本上升的方向,就算再抵制,也是螳臂当车。

本书呼吁“放弃我拥有,追求我创造”,每个人的价值是来自我们所创造的东西,而不是来自我们所拥有的东西。

资本的力量在不断地削弱,连投资这件事都已经可以用人人共享的模式了。有一个众筹网站叫Kickstarter,它可供人们为各种项目提供资金。资金提供者不占有股份,而是被赠与一系列的礼物。2009年以来,Kickstarter为7万个项目募集了将近14亿美元的资金,通常是些独一无二的小项目。有人用很有趣的想法在这里募集了资金,比如卡罗琳·伍拉德就组织了一个平台,纽约社区的人们可以教课,来听课的人可以用物品交换知识。于是,教师们真的收到了跑鞋、CD、陌生人的来信和奶酪等物品。

如果你想迈出这一步,用众筹的方法,机会就多了很多。所以,人人参与就是力量,没有个人的积极参与,整体将寸步难行。

书中还有四个案例,我认为非常值得分享。

第一个案例是全球森林监察。

它证明了个体学习的循环是如何加强群体的力量的。

全球森林监察能够预测哪些森林区域可能起火。首先,这个机构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协商,使用了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和美国陆地探测卫星系统中传送出的卫星图像。然后,将全球国家、地区之间的界线和土地划分制成了照相地图。最后,该平台聘请工程师创建网站,每16天就可以对图像进行更新,预测情况。

全球森林监察这个平台,不是某个个人所能完成的,它共筹集了2200万美元。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共享平台可以在更大力量的支持下,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个案例是法国的网站La  Ruche。

La  Ruche含义是“农场直达餐桌”,设立的初衷是让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不存在中间商。这很好理解,有时候我们吃的东西价格很高,因为从农场到批发商,批发商到零售商,零售商到超市,超市再到我们,一路下来,东西变得很贵。

现在,如果从农场直接把食物放到你的餐桌上,会比你在超市买便宜得多。这对我来说感同身受,樊登读书会有一名会员,卖一种在北方卖得很贵的水果。他给会员的价格很便宜,大家可以每天像坐在田间地头一样,吃这种其他地方卖得很昂贵的水果。

我还听到读书会的一个会员讲他们的变化,往年他们卖苹果,都是大卡车开到苹果园里,一车一车地装车拉走,这是传统的商业模式。后来,苹果园里没有大卡车了,快递员来了,他们坐在田间地头,填单子,直接一箱一箱地打包,寄到城里去了。

人人共享的平台会去中介化,让中间的大量机构和环节消失,变成了从农户到使用者。

第三个案例是一个我很尊敬的平台G-Auto。

在印度,大部分城市的街道上仍有电动黄包车存在,以满足在公共交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对低成本交通方式的需求。它的优点是能节省能源,可以在极小的空间转弯,也可以让3个成年人或是6个儿童挤坐在一起,还能运很多东西,基本上无处不在。缺点是大部分电动黄包车是车主自己运营和驾驶,交通管理员、官员、汽车司机、乘客都会因为不规范的操作而讨厌它们。

直到G-Auto的创始人尼迈·库马尔开始使用人人共享模式:组织车主、提供规模经济,提高供应和需求,提高质量。库马尔说:“印度有500多万辆电动黄包车,每天能接送乘客2.5亿人。这些黄包车大多是在城市里,没有一种单一的交通模式能够承载这么多的乘客。”

G-Auto一方面利用技术,使人们去预订、呼叫并跟踪交通工具,减少了拒载和多收费的现象。并通过让乘客在乘车之前了解司机的身份,为乘客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乘客的反馈机制能确保司机有更好的表现,他们不会通过绕路来提高费用,或者在途中加油让乘客等待。G-Auto甚至还鼓励电动黄包车尝试更多虽然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算法,是说发展一个会员,类型的服务,比如很受乘客欢迎的“古迹导游服务”。

第四个案例是Airbnb。

Airbnb做过一件特别棒的事。飓风“桑迪”袭击美国东海岸几天后,Airbnb立即采取行动,纽约有1400多位Airbnb房主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免费提供了住宿。很多灾民就住在了Airbnb的房主家里。没有人人共享,是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快速的响应的。

在《共享经济》的阅读中,激发了我的很多感受。

有一次,我去修车,给我修车的小伙子原来在某个知名品牌4S店工作。他现在自己开了一个小门面的修车铺,技术非常好,态度也很好。虽然他的店不是那么高大上,但他的流程很专业,修完了之后,还会把车洗干净。而且,如果有任何问题,还可以免费修。他还管验车、管保险、管理赔,他的承诺是关于汽车的一切事,全可以代办,只要我在他这里买个保险,修车就可以了。

我的车如果在4S店保养的话,一次需要几千块钱,在他那里,一千块钱都不到。我问他是怎么实现这么便宜还能提供这么好的服务。

他说:“我们很多师兄弟都是4S店的,大家下了班以后都没事干,就是过剩产能。他们又想多挣点儿钱,就到我这儿来干活。虽然我给他们的钱比4S店给的要低,但这是他们业余时间赚到的。”

我当时就想,我们可以做一个应用,叫“4S店八小时以外”,这个应用上都是4S店出来的技师,它消化的就是4S店这些人的多余产能。甚至可以再往前延伸一下,可以给车做个全方位服务的保姆,把车整个保养的流程、时间、年审、年检、驾照过期、行驶本过期、保险过期等信息全用电子档案记下来,这就变成了一个人人共享的平台。

很多奇迹都是人人共享创造出来的,人人共享真的可以改变各行各业。希望我们一起去创造一个这样的平台,参与进这个潮流,或者作为一个强大的个体参与进去,也可以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