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2 > 微贷公司的团队运作模式

微贷公司的团队运作模式




作者:玛丽琳·哈里斯

译者:陈平  吴滨

积瓦微贷网站(Kiva.org,以下简称“积瓦”)率先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在线众筹的方式来给低收入企业家和学生提供小额无息贷款,以减轻贫困。其平台通过移动支付系统或积瓦实地合作伙伴直接将个人贷款者与特定借款人连接起来。但是它就像很多类似的网络机构一样,也面临着一个参与度的问题:很多微贷网站成员只是注册成为会员却不提供贷款,或是只提供一次贷款后就再也没有参与了。

但是,积瓦为提高参与度创建了微贷团队计划。在过去8年里,积瓦已经根据宗教、组织和地理区域等因素创建了38957个微贷团队。如果团队参与更能增加贷款,那么加入微贷团队的成员越多,能吸纳到的贷款也就越多。

基于这个问题,美国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陈燕(Yan  Chen,音译)教授及其同事展开了研究。该团队试图寻找一种可以推动更多成员参与积瓦微贷团队的方法,并研究其团队参与是否能增加放贷额。陈燕教授是一名从事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的实验派经济学家,她明白人们加入某些团队的原因是基于对团队成员、其人格特质以及队伍目标的高度认同。因此,微贷团队所要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促使积瓦成员加入团队并激励他们提供贷款。

陈燕及其计算机科学家研究团队致力于机器学习和推荐系统的研究,决定将社会认同理论与机器学习的精准预测结合起来。他们向选出来的近65000位尚未加入团队的积瓦用户发送由推荐算法生成的个性化电子邮件,建议他们加入微贷团队。邮件内容根据用户与团队主要贷款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及其放贷历史而生成。研究发现,用户更容易加入与其地理距离近,并且贷款排名靠前的团队。其他因素则没有积极影响。

积瓦成员加入微贷团队获得的收益并不仅限于社会认同。“潜在的贷款人需要花费可观的成本去寻找合适的借款人。”陈燕教授说,“团队间的信息共享可以促成相互协调,团队内的竞争则可以激励目标设定——这些都是有利机制。”

微贷团队对个人成员来说是有用的信息中心,对整个组织来说则是社交网络。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托马斯·阿利森(Thomas  Allison)表示:“众筹的成功取决于众筹项目的愿望诉求以及众筹者能否把这种诉求传播到广大人群中去。然而,对亲社会的社会企业家来说,在大众中传播筹款诉求已超出了他们的可控范围。鉴于此,类似积瓦微贷的团队模式就成为取得亲社会众筹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还发现团队的会员制确实能增加贷款数额。会员能通过积瓦推送的个性化定制的电子邮件,加入贷款团队。用这种方式加入的会员,其所贷款额高达392美元,超过积瓦贷款人总捐款中位数25美元的15倍。但是,这一结果仅维持了一个星期——也许是因为贷款人等着收回借款后再进行转贷。陈燕教授正在进行一项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以分析贷款团队成员在收回初次贷款后是否还会再次主动放贷。

相对于先前较少的众筹和小额信贷研究,阿利森认为:“陈燕的研究团队所做的实验方法在研究众筹资金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除了证明相关性,它还对影响资助者为众筹项目提供资金的原因提供了因果性的证据。”他认为,线上和线下的社会影响力是众筹取得成功的重要基本因素。

*  *  *


玛丽琳·哈里斯

记者、作家兼编辑,擅长为网络、刊物和电视受众翻译复杂的或技术性的材料



梅俏竹,韦布·菲利普斯,《推荐团队促进在线小额信贷的亲社会贷款》,载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  13(52),2016年。